APP下载

地方院校会计专业“二级五维”教学改革目标的建构

2016-06-13李英一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目标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会计

李英一

(邵阳学院 会计系,湖南 邵阳 422000)



地方院校会计专业“二级五维”教学改革目标的建构

李英一

(邵阳学院 会计系,湖南 邵阳 422000)

摘要:教学改革目标的确定是教学改革的起点,运用KSF法可以对教学改革目标进行分解。以MIS课程为例,从院系层面的教学改革管理目标和个体层面的大学生自我控制目标建立二级子目标,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和大学生学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建立五维子目标。

关键词:教学改革;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目标管理;KSF

地方院校会计专业《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MIS)列为学科核心基础课之一,是由教育特色发展、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共同确定。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知识印象不深、掌握不牢等现象,无法将信息化知识与管理实践联系起来,产生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双向障碍。从用人单位的反映来看,会计毕业生没能有效掌握利用MIS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方法,不能适应单位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文献分析导致学生学习MIS课程的自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并提出教学改革措施。大多描绘了经济管理类的MIS教学现象,有的放矢地对会计专业的MIS课程改革研究仍较少,未有理论和方法揭示会计专业MIS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学术机理。本次研究的关键问题:运用目标管理理论和KSF法构建教学改革目标体系,提出具体实施路径。

1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1理论基础:目标管理理论

如何有效实现大纲规定的既培养信息技能又培养综合素质的教学改革目标呢?强调“目标是管理的中心”的目标管理模式是制订、实现和检测目标的全过程管理方式,会计专业MIS教学改革工作是一个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1]。应用目标管理方法对会计专业MIS课程教学改革是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的有效工具。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根据目标设置理论提出的目标激励方案,目标不仅仅是任务,实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一切管理活动始于确定目标、执行过程以目标为导向、结果的考核以目标完成情况为准绳,逐步实现“自我控制”;其次,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网络为基础的系统管理,总目标和各分目标之间互相关联、互相保证、互成体系;再次,目标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式管理。目标是教学改革的起点,也是实施目标改革期望达到的终点。文献和教学实践都承认教学方法改革是解决地方院校会计MIS课程教学改革问题的不可改变的特征,集中在讨论教学方法的运用,而较少系统梳理教学改革目标和教学改革实施之间的关系,会计专业进行MIS课程教学改革,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相应的设计改革路径。

1.2研究方法:KSF

KSF(Key success factors)分析法,即关键成功因素分析法,KSF 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项目需求,并进行规划,其数据源来自于文献检索和案例研究。而如何对教学改革总目标进行分解,即会计专业MIS的教学改革目标多级分解和维度分析,是教学改革工作目标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多级”指的是对总目标进行纵向分解,上下协商共同制定教学改革目标的方式是目标达成的最佳策略。“多维”是对各级目标进行横向分解,目的是使教学改革项目上下级对各自要达成的目标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2]。而“多级”“多维”分解总目标需确定不同的关键成功因素,运用KSF法是由“目标”切入,探究成“因”——聚焦教学改革总目标,从传统“全面评价”到“重点考察”的转变,最终实现教学改革总目标。

2地方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目标的确定

如何从目标管理理论的角度分析会计专业MIS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根据目标管理思想教学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制定地方院校会计专业MIS的教学目标体系。制定目标体系应以办学思想为指导,依据办学目标,结合课程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改革课程和教学,为的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地方院校会计专业办学目标是培养地方专业应用型人才。因此,地方院校会计专业MIS的教学改革总目标是培养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工具的地方性专业应用型人才,简言之,专业特色鲜明的实践人才和自我学习的综合素质人才。基于KSF法对教学改革总目标的分解等级和维度,教学改革项目主要的利益相关方是学生、教师、学校和用人单位;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是教学培养过程与管理、学生学习、资源,最终构建“一总目标,二级子目标,五维子目标”的教学改革目标,即院系层面的教学改革管理目标和个体层面的大学生自我控制目标。前者从4个方面完成教师“教”和用人单位“需求”的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后者完成学生“学”的改革:大学生学业目标改革和职业生涯规划改革。

3地方院校会计专业的MIS教学目标实施途径

3.1课程内容改革

在培养专业特色鲜明的实践人才的教学改革总目标指导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展开要体现“管理是核心,技术是工具,应用是目的”[3]。在传统MIS的结构化开发讲解的同时,将主要内容增加到两个方面: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及企业管理对MIS的反作用机理、站在企业战略管理层的角度为MIS的配置和应用提出管理策略。因此,会计专业MIS课程内容一般划分为如下四个知识模块:第一,MIS概念和与管理的关系;第二,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和ERP等常用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第三,信息系统规划开发方法与开发过程;第四,企业系统选型基本知识和信息系统实施运行的新趋势,如电子商务;第五,教学实务,针对会计专业的用友ERP——U8软件的操作。

3.2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改革目标体系指导下,教学方法可分为三类:灌输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教学改革方法的实施设计如表1。

表1 教学方法的实施设计

3.3教学资源改革

将多媒体教学资源与共享平台建设共同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建立MIS课程教学资源的同时,对数字化资源的增添与转化:将课程相关图书、期刊论文、统计数据、研究报告、图片、教学视频等多种资源数字化,建成集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该平台可以通过电脑、Pad、手机终端进行访问和使用,让师生随时、随地进行课程管理、交流和学习。

3.4校企合作改革

关注会计MIS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关注企业发展阶段的管理实践和应用趋势。在对比分析中,选择合适的对比标准是十分关键的步骤,选择得合适,才能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出客观的评价。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获得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信息系统的案例,获取不同行业企业信息管理的真实案例、典型流程,如可进入湖南湘窖酒业、李文食品有限公司、湖南浩天米业、中国建设银行邵阳支行等进行实际调研,结合企业实际识别企业业务流程,实验室模拟仿真运行,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的基地,为企业提供专业性强、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人才。

4大学生学业目标改革和职业生涯规划改革

任何成功的教育必定同时是学生的一种自我教育,学校教育的终极使命也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MIS课程大多安排在大二,大二学生的特点是:1)多数学生因没有入选为学生会或社团干部而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减弱,进取心不强;2)学习成绩出现明显分化;3)独立意识加强,更加注重根据自己的目标做事,聆听自己的内心感受。会计专业学生在MIS课程的学习中,提升胜任力、获取技能以及竭尽个人最大努力去完成工作。考研的学生在强调成绩的同时考虑是否可以跨会计专业考管理科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就业的学生考取与将来就业有关的证书,如ERP咨询师等。

参考文献:

[1] 何京蓉,李庆,冉建宇.经济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293-296.

[2] 刘学林.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高教研究,2011(35):44-46.

[3] 叶赛,龚习良,吴炎太.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7):127-129.

(责任校对晏小敏)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5.023

收稿日期:20151020

基金项目:邵阳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KJJG007)

作者简介:李英一(1984-), 女,湖南邵阳人,讲师, 硕士,主要从事管理信息系统、会计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5-0075-03

猜你喜欢

目标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会计
目标利润导向下的基层采油单位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标管理在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分析
基于工作流的水运应急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企业目标管理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