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清利颗粒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片对116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虚湿热证疗效及肾功能影响分析
2016-06-13赵勇柏林
赵勇 柏林
益肾清利颗粒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片对116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虚湿热证疗效及肾功能影响分析
赵勇 柏林
目的 探讨益肾清利颗粒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片对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虚湿热证疗效及肾功能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116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虚湿热证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的奇偶分为2组,各58例,观察组予以益肾清利颗粒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片,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进一步根据UTP数值进行分组,其中低于0.8g/24h者归为1组,0.8~1.5g/24h者归为2组,高于或者等于1.5g/24h者归为3组,观察治疗后肾功能变化、在治疗的不同时间点监测UTP、URBC变化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65.52%,观察组有效率86.2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3个小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均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UTP、URBC、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UTP均呈现下降趋势,不同疗程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观察组除第8周,对照组除第12周外,URBC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Cr则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益肾清利颗粒更适于治疗UTP高于0.8g/24h的系膜增殖性病变者,可较好的控制蛋白尿,稳定病情,安全性较高。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虚湿热证;益肾清利颗粒;雷公藤多苷片;肾功能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属于肾内科常见疾患之一,其以肾小球毛细血管拌形态和(或)功能损伤为特点,以蛋白尿、血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起病缓慢,病情迁延者居多,其中蛋白尿既是肾脏病变的主要标志,也是加速其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1],因此,如何控制蛋白尿已成为现今肾脏病治疗中的关键所在,西医多采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干预,而中医认为本病多责之于湿热,提出肾虚湿热乃其病机核心,故多以清热益肾为主要治法[2],有鉴于此,本研究在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应用低剂量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益肾清利颗粒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虚湿热证之中,以期探索其疗效及对于肾功能改善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2003年)制定的“隐匿性肾炎、慢性肾炎”的诊断标准进行[3];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肾炎中医证候诊断分型标准中的“肾虚湿热证”进行诊断[4]。
(1)纳入标准:①年龄:18~75岁;②符合诊断标准且出现蛋白尿、血尿者;③并近3年内有明确的病理诊断者。
(2)排除标准:①其他各类继发肾小球疾患者;②有雷公藤、激素治疗史者;③有其他严重的躯体和精神疾患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2 一般资料 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将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上述标准的116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虚湿热证患者,在告知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并报至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将其纳入研究。所有患者中男62例,女54例;年龄:27~72岁,平均(56.8±1.5)岁;病程:1~7年,平均(3.1±1.0)年;临床诊断:慢性肾炎36例,隐匿性肾炎80例;病理诊断:IgA肾病68例,其中Ⅰ级8例,Ⅱ级16例,Ⅲ级36例,Ⅳ级8例;系膜增殖性肾炎30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0例;局灶性肾炎3例;膜增殖性肾炎3例;肾小球轻微病变2例。根据临床回顾性分析原则,将纳入本项目之中的所有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的奇偶分为2组,予以益肾清利颗粒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片的观察组以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每组各58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27~72岁,平均(56.8±1.5)岁;病程:1~7年,平均(3.1±1.0)年;临床诊断:慢性肾炎18例,隐匿性肾炎40例;病理诊断:IgA肾病36例,其中Ⅰ级4例,Ⅱ级10例,Ⅲ级18例,Ⅳ级4例;系膜增殖性肾炎14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例;局灶性肾炎2例;膜增殖性肾炎1例;肾小球轻微病变1例。对照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25~71岁,平均(57.1±1.3)岁;病程:1~6年,平均(3.0±0.9)年;临床诊断:慢性肾炎18例,隐匿性肾炎40例;病理诊断:IgA肾病32例,其中Ⅰ级4例,Ⅱ级6例,Ⅲ级18例,Ⅳ级4例;系膜增殖性肾炎16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6例;局灶性肾炎1例;膜增殖性肾炎2例;肾小球轻微病变1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措施
1.3.1 对照组 仅予以常规治疗措施,主要为贝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1890)10mg/d,或厄贝沙坦(杭州赛诺菲安万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4532)150mg/d,以及根据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情况予以降压、降糖、调脂等对症治疗措施。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予以中药益肾清利颗粒(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902401-3),早晚各1袋,雷公藤多苷片(江苏美通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81211),10 mg/次,早晚各1次。同时根据患者的24h尿蛋白(UTP)情况,对于上述两种药物的酌量增减,若低于0.8g/24h者,可无需加用雷公藤多苷片,4周治疗无效时方可添加,若1.5g/24h时,可增加雷公藤多苷片剂量至20mg/次,早中晚各1次,待UTP降低时逐渐减量,同时服药期间密切关注肝功能、血细胞等治疗,一旦出现异常,即停用雷公藤多苷片。
同时,为了保持研究的单盲性,对照组患者加用雷公藤多苷片以及益肾清利颗粒的模拟剂,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24个疗程后观察各项指标。
1.4 观察指标 肾功能变化情况:采用脲酶比色法、酶法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BUN,SCr检测。UTP变化情况:在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每隔4个疗程采用邻苯三酚红法进行UTP检测。尿红细胞(URBC)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于治疗前后的
URBC计数变化情况。安全性评价: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检测,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胃肠道不适、月经紊乱等不良症状。
1.5 疗效评价标准[3]根据UTP含量进行疗效判断,此依据中国中西医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提出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依次划分为临床控制(UTP持续低于0.3g/24h)、显著缓解(UTP降低程度高于或者等于50%)、有效:(UTP降低程度在
25%~50%)以及无效(UTP未见降低,甚或是升高)。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对照组有效率65.52%,观察组有效率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根据UTP数值进行分组,其中低于0.8g/24h者归为1组,0.8~1.5g/24h者归为2组,高于或者等于1.5g/24h者归为
3组,与对照组的3个小组比较,观察组的3个小组的有效率均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n)
表2 2组患者的疗效细分比较(n)
2.2 2组患者不同疗程UTP、URBC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UTP、UR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UTP均呈现下降趋势,第20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RBC组内比较,观察组除第8周,对照组除第12周外,URBC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P<0.01)。见表3、表4。
表3 2组患者不同疗程UTP比较(x±s,g/24h)
表4 2组患者不同疗程URBC比较(x±s,个/μL)
2.3 2组患者肾功能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U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r则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肾功能治疗前后比较(x±s)
2.4 2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2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均未出现异常,观察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均为月经不调;对照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根据其症状中医将其归属于“慢肾风”、“水肿”、“虚劳”等病症范畴,认为其发病多责之于脏气亏虚,多由于感受外邪,复因饮食劳倦,以至于脏器功能虚损,不能正常代谢水液,而发水肿。另外一方面由于水湿不化,复感外邪,加之本身外阳盛之体,导致湿热不化,酿生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迁延日久损伤正气,以至于病情缠绵不愈。可见,本病多是由于内因、外因相兼为病,病位在肾、脾、肺三脏,乃本虚标实之证,但肾虚湿热是本病的核心病理环节[4-5]。而由于肾气封藏失职,导致精微物质下泄,是蛋白尿产生的关键因素。可见,湿热既是导致本病的病因,亦是病理产物,其贯穿于本病的整个阶段,故而,临床多讲“湿热”作为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6]。因此,清热益肾法已成为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蛋白尿的主要治则。
益肾清利颗粒以此为立方依据,方中黄芪为君药,取其能“大补肾脏之元气”之功效,且现代药理学证实,该药含有黄芪多糖、黄酮等可调节免疫、抗氧化的多种有效成分[7],可通过多途径发挥降低蛋白尿的功效;制首乌为臣药,功专补益肝肾、养血固精,具抗氧化、炎症反应等多重功效,亦可较好降低蛋白尿;石苇为佐药,即可上清肺热,也可下利膀胱湿热,具有较好的利尿消肿之效[8]。上述虽仅三味,但合为一方可发挥清湿热、益肾气之效,且病达专所,效果立显。同时加用雷公藤多苷片,该药取自雷公藤之根,具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等效果,现今临床多将其作为免疫抑制剂而应用于控制蛋白尿的治疗之中,其主要通过抑制免疫,保护细胞骨架蛋白等而发挥作用,疗效虽确定,但对于其剂量尚有争论,有研究者提出:大剂量应用雷公藤多苷片较容易诱发肝脏损伤、血细胞异常等,若过早停用则容易导致病情反复[9],有鉴于此,本研究设计之初,即拟以低剂量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益肾清利颗粒应用于慢性肾小球疾病的干预之中,以期最大程度的提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UTP作为评价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主要疗效指标,也将其纳入本研究之中,在评价疗效中不仅对两个组患者进行评定,而且进一步根据UTP水平进行细化分组,以期探索治疗药物更为适宜的干预靶标,结果显示,低剂量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益肾清利颗粒更适宜治疗UTP高于0.8g/24h的患者,加之参照2组患者不同疗程UTP、URBC比较结果可见,该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控制蛋白尿的效果,随疗程的增加,效果明显,但众所周知,肾脏病理类型、蛋白尿程度等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对象以系膜增殖性肾炎、IgA肾病者为多,可见,该治疗方案更适宜于UTP高于0.8g/24h的系膜增殖性病变者。同时,由于本病患者正虚者为多,较易罹患感冒,而同时感冒亦是加重本病病情的危险因素[1],而益肾清利颗粒中的黄芪、制首乌则具有扶正祛邪之效,对于本病病情的稳定亦独具效果。
就安全性而言,本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为月经紊乱,而对照组则多为胃肠道不适,亦有研究报道指出,雷公藤多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肝功能损伤与月经紊乱[9],但本研究结果发生率较低,这可能由于本研究中采用较低剂量有关,且益肾清利颗粒中的中药黄芪、制首乌可能发挥保护肝脏有关,而月经紊乱时雷公藤的常见不良反应,亦是较多女性患者不愿意采用此药进行治疗的关键所在,其对于生殖系统的影响给患者带来较大困扰,本研究中出现此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均痊愈。
综上所述,在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应用低剂量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益肾清利颗粒适于UTP高于0.8g/24h的系膜增殖性病变者,可较好的控制蛋白尿,稳定病情,安全性较高,且在研究中发现的雷公藤与中药可能存在的增效减毒效应,亦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1] 郑寅,丁峰.lgA病免疫治疗的循证医学[J].临床药物治疗,2011,9(4):23.
[2] 粱晓平.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治疗探讨[J].医学信息, 2010,23(6):1910.
[3] 叶任高,陈裕盛,方敬爱.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6):355-357.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7.
[5] 孙万森,吴喜利.中西医结合治疗肾小球疾病的研究与展望[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3):268.
[6] 高菁,刘关奇,李靖,等.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肾炎60例临床观察[J].医学综述,2010,16(9):1420-1422.
[7] 盛梅笑,孙伟,邢昌赢,等.益肾清利颗粒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虚湿热证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2):1636-1641.
[8] 刘秋伟.清利湿热法为主治疗肾炎蛋白尿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24(6):106-107.
[9] 陈卫东,常保超,张燕,等.雷公藤多苷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28(4):499-50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099
辽宁 116100 大连市金州区中医医院药剂科 (赵勇) 116021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