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式教育理念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改善作用分析

2016-06-13任洪梅

当代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脑瘫家属康复

任洪梅

引导式教育理念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改善作用分析

任洪梅

目的 分析引导式教育理念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的改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脑瘫儿童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儿52例,研究组采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患儿68例,对比2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2组患儿CPMFS与MMSE指标评分均较护理前增高,但是研究组增高幅度更显著,CPMFS(83.62±5.14)分与MMSE(81.23±5.64)分高于对照组(67.84±4.12)分与(66.52±6.14)分(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另外,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91.18%高于对照组71.15%(P<0.05)。结论 引导式教育理念对脑瘫儿童康复效果具积极改善作用,同时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引导式教育理念;脑瘫儿童;康复;满意度

脑瘫儿童(CP)是小儿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疾病,其主要是指胚胎时期至婴幼儿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引发的持久性运动障碍、姿势异常,通常伴有感知觉功能障碍、语言与行为功能障碍及其他肌肉骨骼病变,不利于患儿健康生长发育,影响正常生活[1]。伴随康复医学的发展,引导式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推广,有研究指出,该方案对改善CP功能状态具有针对性作用[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的脑瘫儿童临床资料,结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120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病情均符合《脑性瘫痪的现代诊断与治疗》中脑性瘫痪诊断标准[3]。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68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0︰22,年龄2~10岁,平均(4.45±0.85)岁,脑瘫类型:痉挛型20例,共济失调型7例,运动障碍型9例,手足徐动型6例,混合型10例。研究组男女比例35︰33,年龄2~10岁,平均(4.74±0.61)岁,脑瘫类型:痉挛型22例,共济失调型10例,运动障碍型12例,手足徐动型8例,混合型16例。2组上述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专科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康复护理一教育等。研究组在专科护理中融入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1)护士通过口令引导患儿抬头、转移、体位摆放位置,同时在患儿床栏上悬挂小玩具,诱导其双手抓握能力。(2)通过示范、互动、亲子游戏等方案,改善患儿应物能力;同时通过节律性诱导,如简单重复儿歌训练;动作诱导,拍手、模拟动作等诱发患儿语言表达。(3)通过集体活动,增加与他人交流机会,对于适龄儿童,可通过比赛、奖励方式,例如穿衣服、自我饮食、洗脸、刷牙等,促进患儿康复。在此过程中,护士应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引导患儿;同时每天记录患儿康复训练情况与家长反馈信息,利于了解训练成果,根据患儿训练情况,适当调整训练计划,利于整个康复训练方案顺利进行,持续6个月。(4)护士需要有足够耐心对患儿及家属坚持不懈的做心理疏导,鼓励家属树立治愈信心。另外,护士细心为患儿创造良好病房环境,提高硬件设施,合理布局,提高安全性能。

1.3 观察指标与平均标准 参照运动功能障碍评估量表(CPMFS)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分值均介于10~100分间,得分与护理效果成正比参照[4-5]。美国医学研究所研制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儿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主要包括健康感觉、躯体感觉、睡眠状况与躯体功能4个维度,分值均介于0~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改善幅度呈正比[6]。护理满意度:在患儿出院当天向其1位直系亲属发送本院资深心理医师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专员向家属解释问卷内容,家属自行勾选,主要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一般满意[7]。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护理前后CPMFS与MMSE指标评分情况 2组患儿CPMFS与MMS指标评分均提高,但研究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CPMFS与MMS指标评分情况(x±s,分)

2.2 2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x±s,分)

2.3 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1.18%高于对照组71.15%(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CP是引发儿童疾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直接影响患儿身心发育、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此乃是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儿运动功能与智力状态均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即CPMFS与MMSE指标评分依次为(83.62±5.14)分与(81.23±5.6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7.84±4.12)分与(66.52±6.14)分(P<0.05),说明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方法利于促进患儿康复,提高康复效果。考虑可能是研究组采用的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是一种融合教育和康复为一体的教育体系,有机融合传统不同专业训练内容,根据患儿需求,建议患儿不同日常生活技能为目标,将其分解成一系列习作序列,通过护士适当的引导,以节律性、娱乐性、意向性计划患儿兴趣和积极参与意识,调动患儿主动参与性,融合运动、语言、智力、情绪、性格、人际更好欢喜、生活及互助合作于一体[8]。

本研究中,护理后,研究组患儿生活质量较对照组获得显著改善,具体表现在健康感觉、躯体感觉、睡眠状况与躯体功能4各方面。考虑可能与引导式教育理念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涉及到语言功能、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智力开发、社会交往、行为矫正等多个方面相关,重视训练环境和诱导技巧的应用,提倡调动自主运动潜力和开展科学被动训练相互结合,将训练融入到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康复训练方案[9]。由此可知,采用引导式教育理念的研究组患儿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为进一步探索,引导式教育理念的可行性,本研究通过调查2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得出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71.15%(P<0.05),表明引导式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积极有效性、可行性。分析原因可能是在引导式教育理念康复训练过程中,坚持以导为教,以复为本的原则,同时重视对患儿及家属心理的疏导工作和创造良好康复环境,例如坚持鼓励患儿及家属正视疾病,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在病房墙上彩绘卡通图画,消除患儿紧张与陌生感,使患儿得到全面照顾[10]。关于患儿护理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有待进一步跟踪随访予以补充。

综上所述,引导式教育理念应用于脑瘫儿童康训练中,效果显著,同时利于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 郑雪芝.脑瘫患儿系统护理的康复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31(4):521.

[2] 李颖,杨思嘉,李波.114例脑瘫儿童康复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22(28):154-155.

[3] 卢庆春.脑性瘫痪的现代诊断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36-337.

[4] 银芳,刘宇赤.我国脑瘫儿童康复服务中的问题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25(6):595-597.

[5] 汤明丽,吕复莉.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安徽医学,2012,36(9):1256.

[6] 唐久来,吴德.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1-60.

[7] 尹瑞雪,范建中.引导式教学法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界,2012,25(21):214.

[8] 孙艳.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14(6):527-528.

[9] 李树春,李晓捷.儿童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2-163.

[10] 张丽.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4(4):362-36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9.079

山东 255026 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任洪梅)

猜你喜欢

脑瘫家属康复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