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6-06-13晏勇罗琨廖国文

当代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修整牙周牙龈

晏勇 罗琨 廖国文

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晏勇 罗琨 廖国文

目的 探讨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口腔修复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直接行口腔修复术,观察组先行口腔整复术,再行口腔修复术,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牙龈萎缩情况。结果 观察组修复良好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牙龈萎缩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修复前行牙周整复术,可改善牙龈及牙槽嵴的高度,使牙龈修复完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口腔修复;牙周整复术;临床效果

口腔修复是一种利用人工装置使得各种缺失牙、牙辅助组及颌面部组织缺损得到修复的整复术式,可改善人们的口腔状况,满足口腔外形完美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口腔正常的生理功能[1]。但由于大部分受术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对其治疗效果及牙龈的美观程度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进行口腔修复前实施整复修补术,对改善其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行口腔修复的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牙周整复术在需要进行口腔修复患者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2月来邵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行口腔修复的患者100例,入选标准[2]:经全身检查显示身体状况均良好;未患有心脑血管及糖尿病;无过敏史及传染病史;无口腔修复及牙周整复术的禁忌证。经口腔检查结果显示有24例患者存在前牙中牙槽嵴缺损的现象,有76例患者存在前牙个别牙错位现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50例,男32例,18例,年龄24~72岁,平均(51.2±2.5)岁。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5~74岁,平均(52.9±2.8)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直接行口腔修复术,术前行全身检查,血常规检查,确保患者身体无手术禁忌证。观察组先行牙周整复术,再行口腔修复术。牙周整复术方法:常规消毒,进行局部麻醉;待麻醉起效后,通过探针,蘸取一定量的染色剂,在牙龈处标记需要切除的长度和形态,通过高频电刀完成牙龈切除工作;牙龈切除部位标记后,用涡轮钻对其牙槽嵴进行修整,并在修整后的部位做临时冠,同时切开翻瓣;最后通过涡轮钻去除牙槽嵴,修整平面,将牙周膜纤维彻底刮除,并进行冲洗,完成复位与缝合工作,使用牙周塞治剂充分保护其切口。然而,对牙槽嵴缺损严重的患者,可根据其缺损程度进行相应处理,将其须部骨移植至牙槽嵴缺损部位,然后用人工骨材料羟基磷灰石填塞其缺损部位,最后对切口进行缝合处理[3]。手术结束后,指导患者进行每天3次的含漱液簌口,术后1周拆线,并观察4~5周,待其牙龈缘愈合后,再行牙冠修复术;在行牙冠修复术的同时,对患者的牙颈缘部进行适当调整,使其牙龈更加美观。

1.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1年,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牙龈修复情况及牙龈萎缩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有46例患者修复效果良好,修复良好率为92.00%,其中有4例牙龈萎缩,占8.00%,需进行牙龈瓷修复术,对照组有

36例患者修复效果良好,修复良好率为72.00%,其中有4例牙龈萎缩,占28.00%,需进行牙龈瓷修复术。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501,P<0.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修复情况及牙龈萎缩情况[n(%)]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完善,口腔修复技术也在日益提高,其是目前目前临床上应用人工装置修复各种缺失牙、牙辅助组及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一种术式。进行口腔修复术不仅可改善患者口腔的功能和形态,也满足人们对口腔外形完美需求[4]。然而,在进行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由牙槽嵴的形态异常或个别牙错位现象,导致义牙修复中出现牙错位的现象,不仅影响其前牙周外形的美观程度,也影响义牙的固定程度。与此同时,部分患者被迫进行牙龈瓷修复术,既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也降低患者对口腔修复效果的满意度。

研究表明,牙周疾病影响口腔修复效果及美观程度的重要因素,也是破坏义牙修复效果的生理基础[5]。进行义牙修复时,若不及时治疗患者的牙周疾病,往往影响其修复效果及美观性。因此,手术时,需密切注意切开宽度,保持口腔的整体协调性,避免出现牙龈退缩现象。

本研究对需要进行口腔修复患者实施牙周整复术,即先行牙周整复术,再行口腔修复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牙龈较短的患者,首先修整牙颈部牙龈牙槽崎,保持牙龈整体高度的协调统一;对牙龈较长的患者,义龈修复的同时,还需对其进行整复[6]。若患者的牙槽嵴缺损严重,首先需填塞修补,使其满足口腔义牙修复的生理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涡轮钻修整患者的牙槽崎及牙颈缘后,需对修整后的部位做临时冠,使牙槽崎与金属烤瓷之间保持良好的生物学宽度,一般为3mm左右[7-8]。另外,为避免牙龈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需详细告知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及如何做好术后清洁工作,促进患者义牙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修复良好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牙龈萎缩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进行口腔修复前实施牙周整复术,可改善患者的牙周环境,提高义牙的固定程度和美观性,减少牙龈萎缩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1] 浦恩泽,李鹏,张建明,等.口腔修复前行牙周整复术27例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4):710.

[2] 姚上贵.口腔修复前行牙周整复术54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147-148.

[3] 李长森,李炳奇.口腔修复前行牙周整复术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2):2619.

[4] 刘建国.牙周整复术在48例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8):40.

[5] 陈剑声,欧阳瑾.探讨口腔修复前行牙周整复术15例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33-134.

[6] 候坤宁.为需行口腔修复患者实施牙周整复术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4(17):203-204.

[7] 胡霖艳.口腔修复前行牙周整复术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4(20):4757-4758.

[8] 王先平.牙周整复术在44例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7(28):16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9.055

湖南 422000 邵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口腔科 (晏勇罗琨 廖国文)

猜你喜欢

修整牙周牙龈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砂轮修整技术的发展
磨床砂轮修整器的改进
“毁容”警告:你的“牙龈线”正在后移
单点金刚石修整笔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牙龈之伤
牙龈与牙齿
3MZ1420A外圈沟磨床砂轮修整机构的改进设计
怎样呵护牙龈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