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比较

2016-06-13沈志刚

当代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肠粘连时机肠梗阻

沈志刚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比较

沈志刚

目的 探究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4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入院48h后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在入院48h内实施手术。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

15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均为95.8%,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为7~20d,平均(14.9±3.5)d,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出血1例,术后肠粘连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7%(P<0.05)。结论 急性肠梗阻应遵循个体化治疗,根据病情适时手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疗效

急性肠梗阻是外科五大急腹症之一,是由于肠内容物在肠腔中运行时因机械作用、肠管血运障碍或内脏神经紊乱而引起的肠道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起病急,病情重,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全身反应,对患者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1]。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脱水等,而梗阻的病因、部位、病情发展不同,具体的临床表现也不相一致,病情进展亦大相径庭[2]。因此及早对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并在适当时机实施正确的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判断预后十分重要。本研究选取48例患者,探究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北省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确诊并收治的4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男25例,女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18~51岁,平均(35±4.6)岁;肠粘连14例,结肠肿瘤6例,嵌顿疝2例,粪石性肠梗阻1例,肠扭转1例;完全性肠梗阻患者15例,不完全性肠梗阻9例。观察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19~53岁,平均(36±4.2)岁;肠粘连13例,结肠肿瘤6例,嵌顿疝3例,粪石性肠梗阻1例,肠扭转1例;完全性肠梗阻患者16例,不完全性肠梗阻8例。患者均经病史、体格检查、B超、CT检查后确诊,均无手术禁忌症及感染性疾病,且已签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梗阻分类等基本资料和其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完善患者的一般检查,并全程监测基本生命指标。首先对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即积极补液、胃肠减压、纠正水电酸碱平衡紊乱、预防感染等。在48h内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在48h后采取手术。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在48h内保守支持治疗无效或肿瘤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根据各类病因采取不同手术方法,对于肠粘连实施肠粘连松解术或肠部分切除,肿瘤患者行肿瘤根治术,嵌顿疝进行疝修补,肠扭转则实施肠扭转复位术。观察2组患者的痛呕胀结等临床症状及一般监测指标,并及时记录,分析2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的症状及体征消失,肠道辅助检查显示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痛呕胀结的症状及体征部分缓解,肠道辅助检查显示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痛呕胀结的症状及体征无好转甚至病情恶化,肠道辅助检查显示指标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均为9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2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为15~29d,平均(23.7±3.8)d,而观察组为7~20d,平均(14.9±3.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5,P<0.05)。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共发生不良反应10例(41.7%),包括切口感染4例(40.0%),出血3例(30.0%),术后肠粘连2例(20.0%),腹腔感染1例(10.0%);观察组共发生3例(12.5%),包括切口感染1例(33.3%),出血1例(33.3%),术后肠粘连1例(33.3%)。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9,P<0.05)。

3 讨论

急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五大外科急腹症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肠鸣音消失(麻痹性肠梗阻)或亢进(机械性肠梗阻)等,患病者可涉及各个年龄段,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若处理不当可急剧加重甚至危及生命[4]。急性肠梗阻临床可分为完全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按照病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和动力性肠梗阻,按照血运又可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等等。机械性肠梗阻多由于肠道受阻,例如肠管本身发生病变、肠管外压迫(内疝、外疝、粘连、肿块压迫等)、肠道内异物阻塞(粪便、寄生虫、食入异物、胆石等)。动力性肠梗阻则多由于神经肌肉发生紊乱,例如麻痹性肠梗阻、巨结肠症等;此外,动静脉导管未闭也可造成疾病[5]。

临床上目前多采取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但首先需进行非手术治疗,包括积极补液,补充血容量;胃肠减压、禁食,缓解肠道压力;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抗生素治疗,预防和治疗感染等[6]。手术治疗一般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取具体的手术方式,对于肠粘连实施肠粘连松解术或肠部分切除,肿瘤患者行肿瘤根治术,嵌顿疝进行疝修补,肠扭转则实施肠扭转复位术[7]。一般手术时间视患者病情进展和身体情况而定,多以48h为分界时间,但明确的差别并仍需研究[8]。本实验中,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均为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肠梗阻的患者,需视病情发展和患者身体情况选择适合时机实施手术,做好术前准备和一般支持治疗,适机选择手术时间可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有利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不具有广泛代表意义,待进一步研究。

[1] 张楠,周振理,徐斌,等.5923例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学变迁及中西医结合诊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9(6):615-618.

[2] 田国松.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9):34-35.

[3] 沈启峰.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3):11-12.

[4] 符方杰,黄科泉,吴亚明.肠梗阻的临床手术时机分[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096.

[5] 李克华,徐磊,李向农.肠梗阻患者手术时机选择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9):46.

[6] 陆炎.急性肠梗阻不同手术时机治疗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23):72-73.

[7] 刘其龙,钟秀婵,黄延年.不同手术时机对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8):947-948.

[8] 冉江林.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手术时机探讨[J].四川医学,2012,33(8):1430-143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9.045

湖北 435500 湖北省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 (沈志刚)

猜你喜欢

肠粘连时机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师生互动4时机
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肠粘连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腹部手术后肠粘连5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