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重在供给侧改革
2016-06-13邱连波
邱连波
中共中央提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
供给侧教育改革强调的是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学校主体办学活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教育在更高水平上的供需平衡。
政府作为基本教育公共服务的主导者,在教育供给侧改革中负有重要责任,应该首先在公共资源配置、教育政策和治理方式的供给方面深化改革,优化学校布局,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教育的均等化;在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基础上,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延伸,通过提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升有限资源促进人力资本向全要素生产率转化的能力;进一步释放社会力量办学活力,鼓励民办教育为社会提供多样性的教育服务;依法治教,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让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有效地发挥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评价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供给端,应该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出发,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面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起专业学科、类型、层次和区域经济密切结合的调整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更加尊重和保护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用有效的、高水平的教育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要,提升学生对教育的实际获得感,使每个孩子都能在未来生活之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绘就精彩人生,实现我国教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对高等学校来说还有一项特殊使命。面对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高校有责任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进一步密切产学合作,促进高校科技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面向市场和企业需求开展技术创新、转化成果,攻克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真正实现厚植创新驱动根基,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为国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创新动力,形成经济增长点,发挥出科技“顶天立地”的重要作用,服务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同时,还应对教育的需求侧加以积极的引导和有效的管理,使得这部分教育的供需双方进一步平衡、协调和匹配。
(作者系民进辽宁省委会委员、教育专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