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状问题到目标策略”的中学历史有效教学
2016-06-13曹鹄�オ�
曹鹄�オ�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教学传统等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现实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中学历史教学目标没有真正在学生人生发展道路上实现它的价值,因此调整教学策略、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中学历史有效目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100
笔者在日常的教学观察和教学研究中发现当今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从而影响着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实现。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课堂教学目标与任务上,教师对历史教学三维目标进行机械的表述,而实际的教学目标不具体不明确,存在着以考定教、目标缺失的问题。二是在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上,要么仍然在“教教材”,没有深入挖掘教材,建构知识体系结构;亦或对教学资源过度利用,盲目增加,教学内容和所利用的资源脱离教学目标。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只关注教师如何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如何学的过程,教法单一刻板,以致给学生误以为“学好历史只靠背书”等。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传统方法的沿袭,也有师范学校课程设置和技能培训的问题。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教师及时提升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中学历史教师首先要明确历史教学内容有层次性、目标实现具有长期性,需要系统考虑,熟悉目标,以实现目标的延续性和整合性。然后根据目标从“怎样教”入手,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教学策略需要关注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能力差异和多样兴趣,将教学目标细化,以便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都有提升和发展。其次,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和合适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教学过程。教学的有效性是作用在学生身上的,课堂教学设计不是为了教而做,而是为了学而做的。
历史虽是过去的事情,但是对现实生活却有着无限的启示。我们要让中学生“亲近历史”,在中学历史的课堂中最常用的办法就是从时间和空间上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活化”的历史,不仅是生动的、益智的,更重要的是蕴藏生命力的。这种生命力首先就要在学生主体性的学习过程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比如联系生活展现、运用实物演示、借助图画再现、播放音乐渲染、扮演角色等等,从而引导学生由被动听讲到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影响必然是可持续的。当然,情境的创设也要注意做到目的性、真实性、思维性和趣味性的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置身其中,积极开展探究,且同时能实现有效的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其社会化的过程,在学生走向社会之前,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其体会到这一点,这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我们的要求。所以,有效而活跃的课堂应该提倡合作学习。个人的认识和发现总是有限的,对于纷繁复杂的历史学习而言更是如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彼此就各自的经验和发现进行交流,有利于他们全面深入地体验学习内容。
历史本身是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而“探究”就是寻求答案和解决学习问题,既包括学生个人对知识内涵的探寻,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历史教学中,探究学习可以认为是对史实的认识过程,其落脚点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所以中学历史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探究学习。学生所探究的历史问题即便课题都是学生选择的,教师也应该起到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更重视课堂探究的设计过程。首先,问题的引导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问题设计中要注意以学生作为探究的“主人”,增加他们的参与兴趣和参与度,这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必要前提。把探究内容的确定建立在学生个体特征和群体特征之上,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主体应当发挥的作用。其次,批判性思维能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因此中学历史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批判性的问题,不要助长学生被动学习的惰性,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积极思考问题。最后,以多种途径实现知识的有效性。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出发,教学生各种获知的途径,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视为进一步探究的基础,学以致用。历史探究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目的是学会学习。而当提出的历史问题解决了,那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实现了。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当我们认识到中学历史教学问题的存在,并且积极主动地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时候,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离我们亦不远矣。
[参考文献]
[1]宾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
[2]赵亚夫主编.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