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央企入冀战略对河北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作用
2016-06-12李皓
李皓
河北省的产业结构长期以来一直表现为:二产比重偏高,三产发展缓慢;重工业比重偏高,轻工业比重偏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快,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缓慢。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北省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降低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011年11月河北省实施“央企入冀”战略后,与央企签署的项目涉及农业、装备制造、能源、冶金、化工、轻工、医药、建材、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高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服务业等多个行业。央企合作项目对于推动工业转型、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作用日益显现。
一、央企入冀战略实施的总体成效
中央企业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转型的基础,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海外资源等优势,并且兼有管理优势、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中央企业提供了所有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可以说,央企是国内甚至全球的行业巨头,是国有企业的主力军,中国企业的“航空母舰”。
(一)央企入冀战略取得的主要成效
2015年举办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央企进河北”活动,87家央企负责人参会,省市与央企共签署合作协议69项,意向总投资1.65万亿元,是2011年“百家央企进河北”活动意向投资总额的2.5倍,共涉及重大建设项目329项(类),涉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轻工、现代物流、交通、水利、电力等众多行业,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117项。
央企合作项目提升了河北经济实力,促进了财政收入增长。一是刺激了投资。央企合作项目协议投资规模巨大,这些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注入将直接拉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经济产生第一轮拉动。而这些行业的增长又需要其他与之密切相关的行业的支持,进而产生新一轮的经济拉动作用。如此循环传导,投资的乘数效应的拉动作用就会推动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二是增加了税收。引入央企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首先增加了企业税收贡献。企业无论采取哪种组织方式入驻,作为经济实体都要向所在地方上缴一定的税收。其次保证了税收的持续性。央企在冀的投资规模,投资主要方向是加工制造业,固定资产需要长期转化吸收也决定了其产出和经营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这些特性为税收的持续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央企合作项目提高了河北科技创新能力。河北发展后劲不足的关键原因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通过加强与央企高技术项目合作,利用其研发平台,促进了河北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借势央企入冀战略,河北与部分央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基地,提升了现有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如河北省内8所高校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10家央企签署协议合作共建14个重点实验室。
(二)央企合作项目的产业带动作用
1、与当地优势产业能够有机结合,实现“有中生新”。在项目引进过程中,地方政府都是立足于本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重点选择本地的优势产业与央企项目进行对接,拓展合作。如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循环化工是石家庄市的优势产业,该市以此为重点加强对接洽谈,效果明显;邯郸市发挥自身煤炭、钢铁资源丰富的优势与新兴际华集团冶金板块进行优势互补;宽城结合自身丰富的资源和基础雄厚的铁矿采选业,通过引进央企,培育发展了新型建材、装备制造、清洁能源、食品医药、尾废利用等新兴产业,推动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2、与配套企业能够协同发展,实现“无中生有”。央企作为利润最大化的追逐者,在建立竞争优势时,会集中企业资源重点发展具有一定优势的战略环节,使其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放弃一些劣势环节,获得竞争优势。如一些制造业企业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把价值链上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物流配送环节外包出去,交给第三方公司去做,而自身专攻技术研发等核心业务,通过价值链的分工协作,不仅增加了地方就业,还带动了配套企业的发展。如唐山北车公司一年100多亿元的产值,通过带动配套企业,能产生300-400亿元的产值。而衡水中粮蒙牛高端奶暨现代牧场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养殖户和种植户,延伸产业链,投产后实现年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5.1亿元,解决5000-8000人就业,拉动周边20万亩饲草种植。
二、如何发挥央企对河北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趋势,结合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引导央企项目投资方向,把央企入冀与“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
(一)突出重点,发挥央企项目对一、二、三产业的全面改造升级
1、打造现代品牌农业。以“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主攻方向,着力加强与中国农业发展集团等农业央企对接。引入央企投资林业、设施农业、畜牧业、中药材和休闲观光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品牌农业、标准农业迈进,打造首都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环首都休闲农业观光养生基地。推动央企与河北省内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形成产业集群,延伸林果、菌菜、中药材、粮食、奶业、农产品物流、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链条,带动农业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循环化发展。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大营销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借助央企优势,拓展首都高端农产品市场,扩大优质高端农产品在北京及全国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2、实现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唐山轨道客车高速动车组扩能改造、中船重工秦皇岛造船基地的投产,填补了河北省动车装备和船舶制造领域的空白;中航通飞华北基地将建设成华北最大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中航邢台中重卡生产基地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80亿元,对河北省汽车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中国钢研与河北省钢铁企业联合共建了企业技术中心,优先将科研成果、先进工艺在河北省推广应用,这也将有力的推进河北省钢铁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中石化曹妃甸千万吨炼油、中海油中捷石化重油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增强河北省原油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为实现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奠定良好基础。
3、加速推进服务类央企合作。着力加强与中国国旅集团、中国海运、中国港中旅游等服务业类央企进行对接,以保定、廊坊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推进商贸会展中心、软件园、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发挥石家庄交通便利优势,结合产业特点,建设医药物流基地、空港国际物流园,支持央企参与建设石家庄智慧城市。唐山、秦皇岛、沧州依托港口优势,建立港口物流,加快推进港口物流枢纽。邯郸推进旅游、休闲度假、生态物流产业园、金融投资合作、通信枢纽项目建设。
(二)抓住机遇,对接京津打造产业转移的承接地
1、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带动环首都产业转型升级。北京的产业结构已经进入了退二进三阶段,第二产业基本上要逐步退出,河北省是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主要受益地区,要主动做好产业、人口、技术转入的对接。加强政策引导,引入央企进行环首都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重点引入能够延伸产业链条项目,逐步构建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的机遇,尽快实现环首都城市配套、行政管理的对接,对已引入的央企做好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国家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建立保险、信息、服务外包基地、成果转换基地、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
2、引入交通建设项目,打造京津冀三地一小时交通圈。着力建设省内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打造京津冀10分钟到一小时交通圈,到2020年实现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的无缝对接。发挥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地处环渤海区域核心地带的优势,积极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等物流央企对接,大力吸引各类船运公司央企在河北港口注册落户,以拓展港口功能为着力点,畅通港口与北京、天津以及晋冀豫蒙等中西部大腹地合作,建设国内外联通、沿海腹地互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发展港口物流和集装箱运输业,做大港口规模,实现由港口大省向港口强省的转变。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加大对相关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快发展临港服务业。
三、建立与央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把央企入冀做为长期发展战略进行规划,建立央企入冀长效机制和退出机制,从盲目引入转变到根据省情有选择有针对的引入。
(一)加强央企入冀项目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与央企对接合作的重大项目数据库,及时发布更新央企对接合作项目资料。制定央企项目定期引入目录清单,有计划有目的分批、分期进行对接。建立央企动态管理机制,做好“引进前”“引进中”“引进后”的动态管理。组建省、市、县三级专业、高效、优质、廉洁的央企工作服务队伍,深入了解央企发展战略投资意向和合作条件,定期梳理央企对接合作有关政策落实、环境优化等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定期开展央企对接合作专项监督。建立科学合理的央企入冀绩效评价体系,跟踪评价央企入冀后的项目进展、产业链延伸、扩大就业、转变发展方式、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创新能力和国内国际竞争力等多个方面的价值实现情况,促进项目建设进度。
(二)加强央企引进进度分类管理
一是建立央企项目定期引入目录清单,有规划有目的分批、分期进行对接;二是加强已签约项目的开工投产使用,在已签约的项目中约有一半项目还在洽谈和前期跑办当中,尚未落地,应加大这些已签而未落地项目建设用地等要素供给力度,尽快完善水、电、气、运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征地拆迁进度,以促进这些项目开工投产;三是建立已投产项目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跟踪评价央企入冀后的产业链带动、实现创业机会、带动地方和国内国际竞争力等多个方面的价值实现情况,判断其是否做到了增强产业实力、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从而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三)加强央企引入针对性
一是引入适合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的央企,引入真正能够带动各地乃至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型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引入涉及国家重大产业布局,能够带动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的项目,如多引入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新材料、农业等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二是多引入成果转化项目,少引入资源控制项目。减少以对区域优势自然资源的占用与控制为目的而对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外溢效应”并不明显的央企,如服务业中的房地产项目、基础设施中的成品油库项目等。三是加强轻资产项目引入,即在重视有形资产引入的同时,重视对央企人才、品牌、专利、管理、营销网络、信息资源等无形资产的引进和利用。
同时,投资环境是央企入冀的最大筹码和重要保障,河北自身不仅要进一步加强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硬件环境的规划、开发和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文化、政策、制度、法律、观念等外部条件的建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央企入冀的良好环境。坚持“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政策,加快落地项目实施进度,突出“引资”与“引智”相结合,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