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速公路全运营周期养护成本控制

2016-06-12胡军

2016年16期
关键词:新形式养护成本控制

胡军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在高速公路方面的养护管理处于不成熟阶段,缺少相关系统的养护方案和标准, 所以对高速公路的群运行走起进行养护成本控制比较艰难。本文就高速公路的养护现状、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存在的养护问题及对应控制养护成本的措施进行详细的说明,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对高速公路的养护成本控制提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新形式;高速公路;全运营周期;养护;成本控制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已趋于稳定状态,但对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处于不成熟阶段,而且缺少相关经验,也没有系统的养护方案和标准, 所以对高速公路进行养护成本控制比较艰难,高速公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环境条件、重量级货车的挤压等破坏,再加上长期没有得到合理、及时的养护,致使后期产生各种病害,需要大中修施工,进一步加大了高速公路养护的任务。

二、高速公路养护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车流量逐渐增多,再加上高速公路上常常出现重量级货车超载现象,对高度公路的路面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对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迫在眉睫。但是,相关管理单位并不重视对高度公路的养护工作,而且一直以来就缺乏专业的公路养护人才,导致大多数高速公路养护都是被动养护或者进行预防性养护,缺少足够的养护资金。

三、对高速公路进行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一)对高速公路状况及服务水平进行了解和评价。通过对高速公路进行系统性养护管理,了解高速公路的真实运行状况,针对存在的不同问题,定期进行预防性养护工作、针对性养护甚至大修操作。并通过对养护过程对行车进行全面的数据记录和保存,归档到相应的技术状况数据库,为高速公路后续的养护管理提供依据,方便进行服务。

(二)及时发现高速公路的问题。在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设计问题、设备安装问题等,通过对高速公路进行养护管理工作,可以防患于未然,及时找到危险源,提前进行预防,并制定相应的修补措施,来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不仅可以减少大修次数和周期,还可以降低运营总成本,改善了高速公路的质量水平。

四、在高速公路全运营周期养护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高速公路全运营周期养护成本控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会受到养护的技术水平、养护人员、理念、技术规范、养护检查与评定标准、法制等综合影响,如果这些因素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则会严重影响养护成本控制的效果,只有真正的了解这些因素存在的问题,才能针对性地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和调整,才能有效对高速公路全运营周期的养护成本进行控制 。

(一)高速公路的建设理念不正确。我国长期对高度公路的建设多半是以“强基、薄面、稳土基”为基本的建设理念,不在任何交通路段都采用相同的建设理念,而且影响久远,导致了我国很多的高速公路面在运行一定的时间段后便出现了裂缝、路面损坏等问题,需要进行维修施工,也会增加养护的成本。

(二)养护工作缺乏预防性。养护工作需要具有预防性,即防患于未然。主要针对高速公路被大面积破坏之前,对其进行有效地养护操作,防止路面破坏程度的加深,与传统方式的损坏后维修相比,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全运营周期养护成本 。但是,大多数企业往往侧重传统的先破坏,后维修的理念,对高速公路的预防性工作意识差,也会增加养护成本。

(三)养护运行体制不规范。养护运行体制是否规范会直接影响全运营周期养护成本控制的保证效果。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建设项目大多需要依赖招标单位,招标单位通过招投标形式来选择综合实力较强的施工、监理单位,双方建立合作关系,可以有效的保证了施工项目的质量,继而降低了养护成本。但长期以来,我国对高速公路的维修保养的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时期,由单位内专门的养护工区进行是实施。这过程中容易出现职责不清、 施工人员积极性不高、设备利用率低及挪用养护资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对高速公路路面的养护成本的有效控制。

(四)创新意识不强。我国的施工建设技术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对于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仍然处于保守、传统状态,特别是在维修方案、技术、工艺、材料及设备等的运用上,缺乏创新意识。再加上我国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一直停留在传统模式上,相关管理单位并不重视对高速公路的养护,更别提养护工作的新方案、新材料、新设备及新技术等的创新和应用,会认为在所有创新结果的研发和试验阶段,会消耗较大的资金,给企业带来不利。

(五)养护人员的素质不高。对于高速公路的全运营周期养护的成本控制的主体实施对象是养护人员,由于养护成本的较高的专业特性,涉及到计算机、机械、检测、材料等多方面技术综合性工程,必须要求养护管理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实力,包括综合素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是否敬业等。但由于我国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养护工作的不重视,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达不到需求的高度,就会对养护工作的效率有影响。

(六)忽略日常基础性养护工作 。对高速公路进行日常性养护工作,需要每天都进行,需要耗费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管理单位在内往往认为过程太过繁琐,而不会过分的重视日常基础性的养护,使得高速公路路面逐渐由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最后需要激进型中修或者大修,不仅会花费更多的资金,造成较多的材料的浪费,而且经常性大修,也会对人们的日常行走带来不便。这就是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过度重视大修而忽略日常性基础养护的结果。

五、提高高速公路全运营周期养护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完善建设理念。高速公路的建设方案的选择主要依靠建设理念来决定,而建设方案的适合性和全面性也会直接影响到养护成本的控制。所以用全运营周期养护成本理论来代替传统的建设理念,对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养护总成本进行统筹性考虑,才能选择好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

(二)提高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要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活对职业道德、责任心教育、专业养护技能水平、实践操作等能力的提高,相关管理部门及企业应该不断对养护管理、 施工人才的储备,定期进行专项培训,参考学习国内外比较先进的技术经验和施工案例,为养护人员提供一个经验、技术交流的平台,提高养护团队的管理水平,进一步不断提高对高速公路的养护成本控制水平。同时鼓励养护人员进行对养护的工艺、材料、设备、标准等进行创新、改革,对有重大突出的人员和团队进行奖励,提高整体的创新意识。

(三)完善路面设计和养护规范。路面设计和养护规范是对高速公路全运营周期养护成本控制的重要的标准依据。所以对路面设计和养护规范进行不断完善,结合路面结构的具体形式,及时发现在施工和养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设计合理的施工工艺及设备、材料的标准,并将各种经验性理论编制进入路面设计规范和养护技术规范,用以评定高速公路的运行状况的基本理论和依据,同时还能预防部分病害。

(四)及时对高速公路养护检查与评定标准的调整。相关部门部门应该及时对高速公路养护检查与评比标准的调整,高速公路在保证行车基本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条件下, 将内容重点逐渐调整到对高速公路路面的日常养护、养护成本的控制及降低能源等方面,为相关企业对高速公路的养护提供执行依据。

(四)不断完善法律法规。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加强养护成本控制、规范运营管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传统的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真正的反应企业正式经营和业绩情况。需要对《公路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并对每年度按通行费收入情况进行明确规定,将收入的费用作为高速公路进行大、中修的储备费用,这给予了企业对高速公路的养护提供了经济基础。

六、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高速公路全运营周期的养护成本的控制,就必须深刻理解到在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调整,国家和相关管理部门加大对养护工作的管理力度,有利于养护成本的有效控制。

(作者单位:

(作者单位:杭州杭千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刘建英,熊婷.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的高速公路养护成本控制[J].商业会计,2011,08:49-50.

[2] 袁剑波、孟巍:《全寿命期成本控制理论与公路造价及质量控制》[J]《公路与汽运》,2006年第3期

[3] 卢毅、杨显昌:《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成本控制》[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4] 石新武:《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猜你喜欢

新形式养护成本控制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