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时代澎湃新闻APP研究

2016-06-12吴泱

2016年16期
关键词:新闻客户端移动互联网

吴泱

摘 要:移动互联网催生新型信息传播环境对澎湃新闻APP提出了挑战。本文从内容策略、盈利模式、运作思维等方面分析澎湃新闻APP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发展现状及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澎湃新闻APP;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

一、澎湃新闻APP出现的背景

4G时代的开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凸显,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合二为一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前所未有的飞跃。“移动互联网+”则成为“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应聚焦探讨的课题。澎湃新闻APP正是在这样一种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二、澎湃新闻APP发展现状

(一)着眼内容,坚持内容为王

目前各大门户网站上传播的新闻信息,在内容来源上采用的都是集成策略,以报道社会性、娱乐性新闻为主,另外各新闻客户端之间内容大多重复,还存在标题党等问题,新闻客户端几乎没有自己的原创新闻。澎湃新闻APP聚焦社会时政问题,同时,针对热点新闻还有自己的原创深度调查报道。

澎湃新闻APP的原创新闻主要是自己的记者采写,同时也接纳优质的外来内容,是结合了专业新闻组织和网民智慧而形成的新闻聚合平台。为了扩大原创的内容源,一方面接受优秀的时政新闻生产团队各种形式的合作,另一方面,通过问答和评论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将用户的内容充分转化为新闻源。澎湃新闻APP在新闻获取方面并不局限于自己的记者队伍,还希望充分利用专业生产内容、用户生产内容两种途径,实现内容的原创性。

(二)“问答式”互动传播,“个性化”选择跟踪

1、问答模式,增强用户参与度

互动性不足是传统报业发展中的硬伤。因此,在媒体转型中如何能让用户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新闻的生产过程中来成为关键。在澎湃新闻APP中,用户阅读新闻时可以提出疑问,也可以回答他人的问题,用澎湃的话说就是“你的疑惑总有人解答,你的回答总有人注目”。

澎湃新闻APP设置了一个问吧和热追问页面来鼓励用户进行追问与回答。 “问答”和“评论”功能颠覆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和形态,弥补了传统媒体在互动方面的不足。这种问答形式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新闻,某个用户生产的精彩问答,可以被海量的其他用户看到,用户间的问答可以促进讨论,增加新闻作品的深度与维度,从而为新闻提供多样的解读方式。

2、选择性跟踪,提高用户黏度

使用澎湃新闻APP时,用户读完某个报道后,如果觉得对此新闻事件或话题感兴趣,可通过 “跟踪”按钮对新闻进行实时关注,当有报道更新时,系统就会自动推送系列报道至用户的跟踪中心。“跟踪”功能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对于事件或人物的跟踪,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避免出现“烂尾新闻”。

(三)简洁UI设计,提高用户体验度

澎湃新闻APP的界面以黑白为主,白底黑字,简洁明了。每个新闻统一为“标题+图片”的模式。每个新闻都是一个单独的板块,卡片式设计符合发展趋势,视觉冲击力大。这种极简的设计风格,给用户一种专业权威的形象。

另外,澎湃新闻APP上的超链接都比较少,文章末尾会给读者提供相关新闻,但数量极少,一般也都是自己的原创新闻,这样可以避免读者注意力的分散,增加自己的浏览量。

三、澎湃新闻APP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生产压力大

内容生产方式方面,业界一度对澎湃内容生产能力提出质疑。澎湃新闻APP一共有48个栏目,上线第一天就发出120多篇稿件。其自身的内容创作是否能满足如此大的消息供给?如此大的新闻稿件需求是否能保证稿件质量的稳定、可持续?这些都十分考验澎湃团队以及上海报业集团的支持能力。

澎湃新闻一贯主张的用户生产内容+专业生产内容的策略能否成功还值得商榷。先说用户生产内容,用户的素质良莠不齐会直接导致精品内容的产生,但是对高质量时政新闻的追求让他们不能“放下身段”。因此,用户生产内容并没有发挥其该有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增加用户活跃度的层面上。再说一说专业生产内容,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因为专业生产内容是稀缺的,门户网站、视频网站、论坛等等都在奋力争取专业生产内容,澎湃新闻APP能否在这场资源竞争中获胜还有待观察。

(二)用户结构不合理

澎湃新闻期望之中的应是60、70后用户,这个年龄段主要是当今社会权贵阶层、精英人士、财富人群,属于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群体。但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主要群体为10-39岁年龄段人群,占比75.1%。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29.9%。与2014年底相比,20岁以下网民规模有所提升,互联网继续向低龄群体渗透。另外,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 37.4%、29.2%。与 2014 年底相比,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占比提升了2.6个百分点,中国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然而目前澎湃新闻APP的内容和新闻态度并不能满足和兼容上述的使用人群。

(三)盈利模式难实现

盈利模式的前提是思维模式。澎湃新闻APP并没有跳出的传统媒体盈利模式,即通过优质内容来积累用户,进而通过一定规模的用户量吸引广告,最后通过贩卖广告来盈利。但是澎湃新闻这种定位为时政思想,同时又具有浓厚精英气质的APP能否吸引海量用户已经引起质疑,更不用谈后续的通过广告收入实现盈利。采取包月或收费模式又与澎湃新闻的产品定位和价值追求背道而驰。澎湃新闻还需要在长期大量投入的情况下逐步摸索出现实可行的盈利模式,那么对于澎湃新闻来说,寻求多元资本的进入变成当务之急。

四、澎湃新闻APP的建议

(一)真正转变运营思维模式

商业新闻客户端除了关心用户对内容的消费以外,还十分注重通过服务来满足用户因内容而产生的其他相关需求。①澎湃新闻客户端现在正是缺少这种服务理念。澎湃新闻APP的定位及操作模式仍然是传者为核心,传者通过给用户提供优质内容来引导用户,用户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只是配角。如何做到从内容向服务的转变是澎湃新闻APP亟待突破的地方。

(二)明确产品定位,调整用户结构

澎湃新闻APP力图打造一个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发展成为中国时政第一品牌。现阶段,澎湃新闻的用户主要是时政爱好者,努力在移动互联网上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争取新的用户,在这一点上是成功的。但是,除了针对60、70后的精英用户以外,澎湃新闻还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年轻用户,兼容年轻人群的使用习惯与思维方式,并与之共同成长,这样的用户结构才是比较稳定、健康的。

(三)寻求新的盈利模式

澎湃新闻APP的口号是专注做时政新闻,但是澎湃新闻客户端里却包含了从时事政治到历史文化等50个栏目,栏目数量如此之多,会导致其团队创造力的下降。如果只做时政新闻,那么读者群体必然会大大缩小,竞争力也会大大削弱,从而也就不会有广告商的进入。因此,澎湃新闻APP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新的盈利模式,也就是“卖服务”。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注解:

① 郑青华.澎湃新闻APP,能否成为新闻客户端的标杆?——对澎湃新闻APP的几点思考[J]. 编辑之友. 2015(01)

猜你喜欢

新闻客户端移动互联网
手机新闻客户端发展研究综述
传统纸媒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模式、问题和对策
媒介融合下新闻客户端推广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
移动新闻客户端信息推送特点及问题分析
微美学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