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6-12潘晓希

2016年16期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高校措施

潘晓希

摘 要:随着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及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参与承担的科研项目及由此带来的科研经费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一方面促进了高校的学科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加强了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显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加强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查找漏洞,以提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家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等学校以其在智力资源上的优势,在我国科学研究领域中占据独特而重要的位置。作为我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沿阵地,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不断增多,由此获得的科研经费也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日益多元化,一方面高校从国家、省部、地方政府科研主管部门获取财政性拨款,即纵向科研经费,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及技术服务的方式从企事业单位获得专项经费或合同经费等,即横向科研经费,同时高校为了满足项目实施要求,利用自筹资金为科研项目配置相应的资助经费,即学校配套经费。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管理模式。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对科研经费的监督检查力度,审计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科研资金及资产流失严重,科研经费支出浪费、随意现象凸显,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违法违纪的学术腐败行为层出不穷。2014年教育部通报的4起科研经费使用违规违纪典型案件中,浙大原教授陈英旭、山东大学刘兆平等5名大学老师通过虚构关联公司、虚开发票、冒领劳务费等手段共计私吞科研经费1600多万元。针对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突显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科研经费监督管理的相关改革措施,在大形势下,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项目经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促进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成为高校改革发展及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要求。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的性质认识存在偏差

在高校,很多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性质认识不清,他们认为科研经费的获得是依靠科研人员自身的学术声望和个人能力,是项目负责人自己申请争取到的,与学校无关。这种错误认识,加上法律意识淡薄,使得部分科研人员将科研经费视作“私有财产”,是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科研活动产生科研成果的经济补贴,项目负责人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学校只是科研经费的代管部门,无权对经费的支出进行限制干涉。这种理解偏差,使得科研人员没有把科研经费真正运用在科研成果的研究上,而是将部分个人消费在科研经费中列支,想方设法将科研经费套取出来,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流失与浪费。事实上,根据高校会计制度的要求,无论从何种渠道获得的科研经费,均属于高校经费的一部分,必须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二) 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预算是科研经费开支的基础。预算的编制应遵循合规性、合理性、相关性、真实性等基本原则,要由科研人员在充分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经费的开支进行合理分配,专业性较强。实际工作中,科研经费的预算多是由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立项申请初期进行编制。由于科研人员多是学术型人才,对相关的预算及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了解不足,导致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在:

1、 预算编制不合理。由于预算编制是在科研项目立项阶段进行,为了使项目立项审批顺利通过,科研人员往往不考虑科研项目研究的真实需求,只为了迎合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要求而编制,使得预算编制流于形式,各支出科目的比例不合理,导致实际支出时的经费构成与预算出现较大偏差。

2、预算编制不细致。编制项目预算前,由于时间紧张,过程较短,加之对整个科研项目的开展缺乏充分的预测,导致预算编制仅限于大的框架构建,具体开支规划不详尽,随意性大。

3、预算编制缺乏有效沟通。预算编制过程往往由科研项目负责人独立完成,科研、财务、资产等相关部门并没有参与其中,一方面科研人员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熟知预算及科研管理政策的专业人士的指导,而相关部门由于对科研项目的实施进展不了解,无法在预算执行时有效监督经费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三)科研经费的支出管理不规范

1、科研经费的支出管理中难以体现科研项目的成本。由于高校是事业单位,执行的是专门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不涉及成本核算,高校对科研经费的核算只体现在经费支出情况的记录上。事实上,科研活动多是在校园、实验室中开展,不可避免的会占用学校资源,如科研活动耗用的水、电、暖及学校现有的科研用房、仪器、设备、耗材等教学资源的利用,这些支出大多列支在学校的教育事业支出中,未能在科研支出中体现。虽然很多高校对收到的科研经费计提了管理费,用以弥补学校的项目管理支出,但对科研项目耗用的学校资源未做补偿要求。另外,科研人员多是教学、科研双肩挑,其工资津贴体现在学校的人员支出中,科研活动耗用的科研人员的智力成本无法详尽的体现在科研成本中。这些因素,使得科研支出无法完整体现科研项目的成本。

2、科研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难以核实。科研经费支出过程中,科研人员取得相关票据并履行签字手续后到财务部门报销,财务人员根据票据反映的经济内容及预算指标列支科研支出。由于科研活动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财务人员仅能凭借财务知识审核判定票据的真假、审批手续是否完备等,对该票据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相关、物品的消耗是否合理、人员信息是否真实等很难做出准确判断。科研人员通过虚列劳务人员及专家清单,列支与科研活动无关的交通费、差旅费,虚构会议费,虚开办公用品、耗材发票等形式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十分普遍,真正将经费用于科研活动的比例较低。

3、科研资产流失严重,未实现资产的共享。科研经费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利用科研经费购置及形成的资产均归属于学校,应当纳入学校资产的统一管理,包括购置的仪器设备、办公设备、图书资料等固定资产及科研活动中形成的专利、软件、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有的科研人员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为了避免资产入库,逃避学校的管理,将购置的资产开成材料、耗材、维修费等发票,还有的虽然办理了入库手续,账面上体现了资产的增加,但由于没有专人管理,后续的盘查、清理、交接、报废等工作均未开展,而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很多高校都未在账面上体现,这些都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大部分的资产购置都是各个项目组单独完成,缺乏资产部门的统一管理和调配,资产重复购置、长期闲置现象严重,资产共享效率低下。

(四)科研经费的监管不到位,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1、科研经费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涉及很多部门,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立项及成果验收,财务部门负责经费的收支核算,审计监察部门负责事后的审计检查。这些管理部门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管项目的不关心经费支出情况,管经费的又不了解项目的具体进度,监察审计部门只是进行事后追踪,不参与事前管理。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的脱节,导致了科研经费的监管力度低下,存在过于宽松、管理死板、不灵活的现象。

2、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漏洞。目前,国家主管部门出台的有关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多是宏观性的,可操作性不强,对经费管理的具体内容、支出要求规定的不够详细。高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多是依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教育事业经费的核算模式无法详尽体现科研活动的特性,由此制定的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在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无章可循、无据可查的情况。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几点完善措施

(一)加大对科研人员相关法规政策的培训力度,提升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归属的认识

1、明确科研经费是学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科研经费的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归属于学校,必须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截留、挪用。经费管理要做到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

2、加强对科研、财经法规及经费管理政策的宣传力度,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高校可以针对项目研究、科研、财务、监察审计等部门人员组织相关讲座或培训活动,对涉及科研项目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培训学习,了解项目管理流程,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及时掌握国家主管部门的政策动向,也可以交流经费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对策,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二)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体系,加强对预算编制的指导及预算执行的控制

1、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加强对科研人员预算编制的指导。预算是经费开支的基础,由于项目研究和预算编制专业性极强,仅凭科研人员自身无法独立完成,可以引入预算审核机制,由专业的财务人员对其编制过程进行指导,科研部门进行论证。在预算编制初期,由科研人员根据项目研究的目标、预算编报要求、支出项目安排等对各类费用进行测算后,将预算基础数据提交给财务部门,再由财务人员依据专业知识对其进行指导,最后由科研部门审核把关,对重大项目必要时也可聘请校外专家予以指导。财务、科研等部门要协助、指导科研人员,使其对各费用项目理解准确,明晰各类费用的支出比例及标准。

2、细化预算细节,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控制。预算编制,就是各项经费项目的细分。预算越细致,执行过程就越好把控。科研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研究安排,对各阶段需要的原材料、检测费、设备等加以汇总,对涉及到的差旅费、会议费、劳务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列出具体计划,明确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及测算依据。预算执行过程中,做好财务监控工作,可以根据项目化管理的需求借助财务软件对各项支出设置比例及预警线,以便财务人员及科研人员及时掌握预算执行进度。同时规范预算调整审批程序,避免科研人员随意变更预算。

(三)规范支出管理,加强资产控制,提高科研资产使用效率

1、严格票据审核,建立成本核算,规范支出管理。财务部门应当加强报销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培训,提升科研人员的规范化报销意识。财务人员要对报销单据内容是否完整,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预算等进行把控,必要时可要求科研人员提供合同、清单、发票流向查询等有效证明。对劳务性费用,以零现金方式通过提供劳务人员的个人银行卡支付。对符合政府采购的工程、设备、服务支出,严格按照法定的方式、程序进行。引入成本核算,合理确定科研经费成本核算范围及费用分摊标准,将科研活动占用的教学资源进行归集,并在科研经费中如实分配。

2、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实现资源共享。对科研经费购置或形成的固定资产,要纳入高校资产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建立完整的产权登记手续和清查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定期盘查,对资产的盘亏、毁损、报废要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及时处理,确保账物相符。科研人员离职或岗位调整时,要做好资产的交接工作,避免资产流失。对科研人员申购的同类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可在不同项目间进行调配,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和长期闲置,提高使用效率。对无形资产,实行知识产权登记制度,加大保护力度,及时确认价值,规范管理。

(四)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建设,完善监管体系,构建信息化监管平台

1、 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体制建设。高校要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学校实际,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经费的管理模式、开支范围及标准、审批权限等。对来源渠道不同的科研经费要制定不同的经费管理办法,纵向科研经费要满足国家和经费主管部门的政策要求,横向科研经费要注重与市场接轨。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经费管理体制,明确校长的领导责任、二级学院的监管责任及项目负责人的直接责任。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升科研人员的法律意识,引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

2、 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监督协调,全面防范风险。高校可依托校园局域网建立一体化的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将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等相关部门的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从预算申报、项目立项、经费到账、经费开支、资产入库、经费决算、项目结项全过程的信息共享。相关部门可通过平台在其权限范围内了解项目进展及经费开支情况,做好事前、事中控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实现全过程跟踪监督。

(作者单位:山东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S],2012.

[2] 张桃梅.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 董再英.从管理审计的角度探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J].高校财务,2016(89).

猜你喜欢

科研经费管理高校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