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滋养学生的写作土壤

2016-06-12李强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无字雨露爱国主义

李强

是阳光,孕育了生机盎然的世界;是雨露,滋养了茁壮生长的万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日积月累的阅读犹如阳光、雨露滋养着学生的写作;日积月累的阅读犹如源头活水,是学生写作取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用阅读滋养这片写作的土壤,让青春这块丰腴的田地上百花齐放,使健康的人生大道上蓬勃出参天的大树,为营造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绿树、红花的美景奉献出他们的阳光和雨露。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尝试,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用“经典”滋养学生的写作土壤

阅读可分为高雅的阅读和庸俗的阅读。我们现在大都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对读什么、怎样读却思考不够。现在出版业超常的发达, 鱼龙混杂,参差不齐,高雅的阅读能丰富知识,提高写作水平,进而提高人的修养;庸俗的阅读,造成阅读的肤浅、低俗、泛滥,使人的思想浅薄。“开卷有益”这句话应该辨证地看,关键是看开什么“卷”。阅读书目的推荐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认为应用“经典”滋养学生的写作。何为“经典”?“经典”应是历经时间、历史考验,经久不衰、为人公认的优秀作品。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人文精神的塑造,但我们对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的关注不够。所以在学生的阅读中必须多些科技类的著作,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用“自然”滋养学生的写作土壤

阅读可分为有字的阅读和无字的阅读。自然就是一本无字的大书,天容万物,博大精深。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对大自然要始终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人类的生存只有植根自然,我们才会有用之不竭的源泉,写作也是如此。亲近自然,拥抱自然,用“自然”滋养学生的写作。

鼓励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走出家门,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博大与生机,领略自然的奥秘与魅力,感悟人与自然密切相连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人文情怀。有了这些写作还难吗?还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吗?所以我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妙笔抒写自己眼中的自然,写游记,写季节,写山水,写植物,写动物,写自然的一切,给学生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写作空间,学生又怎会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呢?

三、用“生活”滋养学生的写作土壤

阅读可分为狭义的阅读和广义的阅读。我们提倡的是大语文,大阅读。语文即生活。我们要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大阅读观、大写作观。生活本来不缺少语文,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生活处处皆语文,我们要用智慧的目光去读“生活”这部大书,学“生活”这个大语文。所以,写作一定要植根生活,用“生活”来滋养学生的写作。

四、用“影视、音乐”滋养学生的写作土壤

阅读可分为有声的阅读和无声的阅读。而优秀影视作品和纯美音乐就是有声的阅读。让学生在观看、倾听中,欣赏、品味,然后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情操,一种品德。自中共中央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来,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向各界推荐《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这些影片,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是启迪美好心灵的火炬,对塑造民族文化、弘扬正气有着重要意义,影片展现了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民族气节和大义,不畏强权、坚定不移的民族信念。这些影片具有生动、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有着健康向上、催人进取的思想的内涵。影片融会了不同历史、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100部电影精品,把历史、知识和情感、艺术融为一体,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生动化、生活化。我们从中精选了30部分三年六学期观看,并要求学生写观后感。

语文即生活。我们更应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用开放的胸怀学习广博的语文,用开放的阅读来滋养学生多彩的写作。

猜你喜欢

无字雨露爱国主义
雨露
好狗偏挡道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党是园丁我是芽
不可思议的旅程
读一部“无字”的“名著”
法庭特别判决:禁止你走近痴爱的女神
从创伤记忆看张洁的《无字》
《无字》与《青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