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课上的问题讨论模式

2016-06-12刘志敏

学周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堂讨论合作教师

刘志敏

摘 要:课堂讨论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课堂讨论既可以提高学生个人能力,也可以提高和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结精神。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如选题、组织、总结等。课堂讨论这个步骤就可能会存在许多问题,如时间、评价、总结等,因此教师一定要学会合理地处置好这些问题。

关键词:课堂讨论; 教师; 学生;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5-00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045

一、历史课堂上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

二、历史课上讨论的必要性

中学历史课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基本史实,而是要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深处挖掘出某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学识明智,得出经验教训。如何能更好地挖掘其内在的这些东西,除了老师的讲述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想到,并且记住,那么组织学生进行课上讨论则是一种上佳的办法。

三、历史课堂上如何展开讨论

(一)要设计好讨论的问题和讨论时机

以学生知识的基础知识和认识水平为主要依据,把握好议题的难易度,提出讨论问题的难易度应略高于全班的中等平均水平。比如对“如何看待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由于难度过大,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效果也不会明显。另外选题上也可结合当前国家的形势以及能触及当今社会敏感话题的议题,让学生结合历史把握将来。

关于在一节课当中什么时候开始讨论,这个要根据议题来选择,如果讨论的话题是关于整节课的内容,那么最好放在课前或者课后,放在课前,学生就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或者带有某些疑问,这对接下来的讲课做了一个铺垫,能让学生专心投入到这节课当中;放在课后讨论,则就会让学生有一个总结的过程,弥补学生在这节课中的不足;如果是对课文中的一个重点子目来讨论,那么最好选择在一节课的后半段时间,因为这个时间段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而这个时段讨论的问题也是课下容易记住的。

(二)教会学生如何去讨论

1.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什么是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共同解决某个问题,最终达成一致。课堂讨论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集体的智慧来共同解决某些比较抽象和困难的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自主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从而提高自己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组建学习小组。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可以全班集体讨论或前后两座四人为一组或同桌两人为一组。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和同桌讨论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适用的问题也不同,课堂讨论小组以四人或六人为一组为最佳。可以让学生自主建立小组,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给学生分配小组。

3.设置小组长。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不高、集体讨论的参与率比小组讨论的参与率低,大部分学生只是处在观众地位,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等待尖子生回答,没有进入到讨论的气氛之中。因此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最好是把好学生和学困生分在一起,确定小组长,有秩序地展开讨论。小组长最好是安排历史成绩好而且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

4.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因为中国的历史渊源,有很多相类似的事件,因此在开始讨论之前最好给学生一些时间先进行独立思考。等学生处理好自己的思路、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后再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就会大大加强讨论的效果。

5.告诉学生发言时一定要以理服人。当别人对自己的意见表示不赞同时,不要大声喧哗,用高嗓音来压倒对方。不要说与讨论话题无关的事,发言一定要围绕讨论的问题。

6.告诉学生要学会倾听别人,欣赏别人的发言。当不同意别人的发言时可以举手示意,不要随意地插话打断别人的发言。学困生的发言时,一定要尊重和欣赏他的发言,不要有蔑视的心理。

7.告诉学生要分工合作。发言时,其他的学生除了倾听外还要做好纪录,把发言者的话记录下来然后再集体讨论。最后由小组长统一组织,做好总结,然后进行展示。

(三)教师要组织好课堂讨论

1.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教师的角色就好比一名主持人,要有很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当学生讨论过分激烈或学生冷场时或有其他情况发生时,必须由老师站出来控制这种不利场面。

2.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历史不像别的科目一样有一个科学依据,它会因具体的时代和具体的过程不同而不同,因此,讨论好一个关键的历史问题是要舍得花时间的。

3.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对学生提出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启发引导,组织讨论。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直接去指出他们的不足,而是要以委婉的方式逐渐引导并以理服人,让他们诚恳地接受。

4.教师要参与其中并走下讲台。教师要以参与者的身份、积极的态度扮演好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走下讲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决不能只做一个忠实的观众,袖手旁观。

(四)认真对待讨论结果

对待讨论的结果教师一定要有总结。教师设计总结时,一般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内容是对现场讨论情况作总结,侧重表扬讨论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和独立钻研思考的精神;一部分内容是对学生所发表的各种见解、观点进行总结,抓重点,把有关知识内容统一到《课标》的要求上。比如我们讨论“焚书坑儒”也好,讨论毛泽东思想也好,最后都要统一到中国思想发展历程的观点上去。通过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中,很好地组织一场讨论会让学生有深刻印象,真正起到学史明智的效果,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其实在快乐地讨论中让学生学到知识,培养其强烈的情感价值观以及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找到航标,这是我们在历史课上采取讨论的形式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

猜你喜欢

课堂讨论合作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