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建筑奇葩曾浦堂

2016-06-12中村

闽南风 2016年1期
关键词:曾氏宗祠楼群

中村

在漳州台商投资区东美村墩上社,有座一百多年前中西合璧的建筑叫“曾氏番仔楼”。

三十年前,我将住在这座楼群里的一个姑娘娶回了家,自此成了“曾氏番仔楼的女婿”。我时常回番仔楼走走看看,对这里的楼房、通道、廊桥十分熟悉,也经常听老人谈论有关番仔楼的往事。

前几天,因为曾氏族亲集资定制了一批石雕要修复家庙曾浦堂,邀我回去拍些照片,我又一次详细查看了曾浦堂的建筑结构和装饰,并拍下了上百张的照片。这是一座二进中式祠堂,位于番仔楼群的前排中间,坐南朝北,祠堂大椽下方悬挂着“曾浦堂”三字牌匾。据说,曾氏先人早年下南洋谋生,发家致富后,因为黄河水患赈灾有功,大清朝廷赏赐“曾浦堂”以示褒奖,“曾浦堂”便成为东美曾氏宗祠的堂号。当年曾氏先祖还捐了个五品奉天道台候补,成为士大夫,可谓富贵双全。后来曾氏在建造番仔楼时,有悖于闽南人建筑坐北朝南的习惯,把番仔楼改为坐南朝北,据说是曾氏不忘皇恩,心向朝廷,以此表达南洋游子爱国爱乡的情怀。

曾浦堂大门口曾经有一对石鼓,用青石雕成,厚实凝重。大门两边镶嵌着一对用青石镂空雕刻的祥云鹤寿圆形大花窗,里外对称,栩栩如生。只可惜前些年都被盗贼撬走,留下两个圆洞。但花窗周围那些闽南人叫“泉州白”雕刻的花纹石板,依旧精美绝伦。

走进曾浦堂的前厅,斗拱横梁木雕精美程度令人啧啧称叹。门厅两边上方,有四只小狮戏球,活灵活现,一进门就给人宾至如归的喜庆场面。四头小狮子的头文革时被红卫兵掐掉了,但依稀可以辨出摇头摆尾的可爱神态。而下方那四个彩球,造型古朴,色彩鲜艳,简直就是艺术精品。在前厅两边斗拱前端,各雕刻着两条追逐跳跃的鲤鱼,寓意鲤鱼跳龙门,期望子孙飞黄腾达,晋身贵胄。

曾浦堂后厅宽敞透亮,墙壁贴着英格兰制造的彩色瓷砖,历经百年风雨,色彩依旧鲜艳明快。中间有六根白色石柱,俩俩对称,形态各不相同。前方两根是六方形的,应该是闽南人常说的六六大顺的意思。中间两根是西方式的罗马柱,寓意主人南洋创业,生意兴旺。后面两根靠近祖先神龛,则是莲花造型,圣洁高贵,充满对祖先的虔诚敬意。在六根石柱下方,有六个用青石打造的石墩,有南瓜型,有六角形,有八卦形,其中石面雕刻的动物真是生动丰富,雕有鱼虾、螃蟹、田螺等等不下几十种。大家开玩笑说,番仔楼先祖曾振源年轻时是个乡下靠抓鱼虾、卖田螺为生的穷汉子,后来创南洋发财成为巨富,衣锦还乡建宗祠时,大概是为了不忘当年苦日子和那些让他赖于生存的鱼虾田螺们,因此勒石铭记。据专家说,曾浦堂里这六根石柱的造型雕工在全国庙宇宗祠中实属罕见,也许只有闯荡南洋,周游世界的商人曾氏才具有如此开放的理念,不囿于世俗。

曾浦堂里的那些绘画,犹如一个美术展馆。不仅有故事传说,山水风光,还有人物花草,飞禽走兽,各具神采。前厅左侧横梁绘的是三国故事,孔明公正离开两个轮子的座驾,与将士们查看地形;右侧横梁上绘有“夜满七壁”——夜色中的七(赤)壁,一弯明月悬在天空,小船缓缓前行。闽南语的“赤”和“七”谐音,但“赤”字在闽南人来说是空空如也的意思,画家用“七”字代之,亦是避讳的说法。令人称奇的是后厅左侧横梁上居然画有一幅“故南昌滕王阁”的彩绘,山峦叠起,江水滔滔,滕王阁气势雄浑,俯瞰江面上白帆点点,船来船往。不知画家出于什么构思,但这让人想起曾氏发迹于贸易航运,在新加坡成立“丰源航务局”,拥有商船29艘的经历。大概主人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的期盼,只可惜右侧的彩绘破坏严重,不然看见画作就能得到印证的。在此上方还有“五代同堂”的彩画,五条活生生的鲤鱼正在欢游。闽南人鲤鱼也叫鮘鱼,鮘与代同音,五条鮘鱼在一起代表五代同堂,希冀天伦之乐、富贵年年。最有意思的是,除了读书、下棋等雅事的绘画外,彩绘的内容还有“酒中仙”、“酒醉琴为枕,诗狂石作笺”等画面,或醉意惺忪,或枕琴而眠,我猜想:要嘛是画家好酒,要嘛是主人豪放,宗祠里似乎酒香阵阵。

正如曾氏家庙大门那副对联所撰:祖泽绵长距鲁国已七十五世,庙貌壮丽冠芗江之二八九都。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曾浦堂是何等的金碧辉煌!否则,怎么敢称“冠芗江之二八九都”呢?

链接——曾氏番仔楼,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东美村,占地面积5723平方米,共有九个院落,有家庙、东宾楼、西宾楼、中楼、后楼等13座楼房,99个房间。整个楼群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以走廊、通道、廊桥相连贯通,是一座始建于十九世纪末的私家庄园。主人曾振源系东美人,少时贫困,后闯荡南洋,经商致富,先后回乡梓建“乌烟厝”、“番仔楼”庄园,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曾氏宗祠楼群
红色是宗祠的母语
朝歌的诗
关于加强汉寿县宗祠管理与利用的调研报告
山中古楼群
高处
感恩
人工湖清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宗祠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读《曾国藩日记》:一日四省
鼎之轻重,未可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