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战工作楷模 联合抗日先锋
——东北军5577军111122师666677团第一期新兵队

2016-06-12鲍林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江苏连云港222006

档案与建设 2016年5期
关键词:东北军游击队新兵

鲍林(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江苏连云港,222006)



统战工作楷模联合抗日先锋
——东北军5577军111122师666677团第一期新兵队

鲍林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江苏连云港,222006)

新兵队李后(右)、王培义(尤深)合影

七七事变爆发后,整编过的东北军开赴抗日前线。为巩固东北军部队,争取其成为团结抗战的坚强友军,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其中中共东北军57军112师地下工委领导下的第一期新兵队,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军中创造性地开展统战工作的典范。

1938年3月,驻连云港的中共112师地下工委以组建新兵队的形式,吸收青年知识分子接受军事、政治训练,为党培养了一批抗日军政干部,提高了东北军官兵的战斗素质,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1938年3月至9月,东北军57军112师历经大小战斗近30次,成功粉碎了日本海军陆战队登陆连云港的企图,有力策应了徐州会战,延迟了华东重要港口连云港的沦陷时间。

本文主要从667团第一期新兵队的历史渊源、成立经过、人员构成、在保卫连云港期间的主要活动和贡献方面,全面展示第一期新兵队的历史面貌。

一、667团新兵队的历史渊源

东北军是国民党实力最强的非嫡系部队,却长期受到蒋介石政府的敌视和排挤。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集团长期流亡关内,被驱使开赴陕甘“剿共”前线,损失惨重。其停止内战、抗日复土的愿望十分强烈。因此,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争取联合抗日的重要力量。东北军57军112师667团第一期新兵队的成立,与中国共产党利用东北军学兵队开展统战工作,培养干部,改造旧军队的传统做法一脉相承,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36年9月张学良开办西安东城门楼学兵队。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结束了长期以来对东北军实行的“左”倾兵运政策。1936年1月25日,共产党及红军领导人毛泽东等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表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做全国人民的先锋。同年4月9日,周恩来、李克农与张学良、王以哲举行延安会谈,张学良完全接受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东北军与红军联合抗日的局面初步形成。

1936年9月,为改造东北军,培养下级军官,张学良在西安东城门楼开办学兵队。学兵队先后招收学员300余人,其中大部分为中共东北军工委组织来的东北、平津爱国学生,除少数为共产党员外,其余均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和进步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学兵队开展了紧张的军事和政治训练,至1937年5月被蒋介石强制解散为止,共发展中共党员150余名,建立了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培养了大批抗日军政骨干,发挥了党在东北军中的“工作母机”作用。中共东北军112师工委委员、书记谷牧,668团1营中共支部副书记吕志先等,均为原学兵队成员。

667团新兵队的直接前身,是东北军57军109师627团万毅部的歌咏队。

万毅(1907—1997),字顷波,辽宁金县人。1925年考入东北军军士教导队,1926年任张学良副官处少尉副官,1930年以总成绩第一毕业于第九期东北讲武堂。九一八事变后,万毅随105师赴豫鄂皖地区“剿共”,在张学良身边服务。他目睹农村凋敝,人民流离失所,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愈发不满。

1935年9月,万毅在东北军骑兵军军部地下党员、中共东北军工委书记刘澜波的影响下,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36年1月,万毅任57军109师627团团长。经刘澜波介绍,宋黎安排,近20名平津进步学生包括闻昭仪(于克)、胡超等共产党员,以新兵入伍的名义进入该团在长安县卫曲举办的军士连,成立秘密党小组和歌咏队,积极宣传抗日救亡主张。1937年东北军“二二事件”后,万毅遭长期扣押,627团进步力量才被迫撤出。

667团第一期新兵队徐炜(前排右)、陈汉(程咏陶,前排左)、徐信(后排右一)等5名战友合影

二、667团第一期新兵队的成立经过

1937年3月,东北军大部东调豫、皖、苏,经缩编后开赴抗日战场。争取东北军成为坚强的抗日队伍和不参与国民党反共摩擦的中间力量,成为新形势下党开展东北军工作的目标。1938年2月,东北军57军112师驻防连云港,阻止日军登陆,策应徐州会战。112师中以667团团长万毅为首的进步力量,很快引起了中共中央长江局的关注。

1937年10月万毅获释后,任57军112师336旅672团团长,率部参加江阴守备战和南京保卫战。1937年底改任112师667团团长。667团大部为原109师627团,官兵大多同情共产党,复土还乡的热情较高,易于开展党的工作。

1937年5月初,原张学良学兵队成员、中共党员吕志先,受中共东北军57军工委派遣,来到112师668团1营工作。赵英华、朱长禄、原东北军学兵队区队长张景尧等中共党员,亦长期在112师667、668团隐蔽工作,团结、推动东北军积极抗战。

在这一背景下,为争取该部成为坚强的抗日友军,1938年2月底,中共中央长江局派巡视员张文海和长期从事东北军兵运工作的谷牧,携带刘澜波写给667团团长万毅的亲笔信,到该团开展党的工作。

与此同时,1938年2月,原高密蔡晋康游击队地下工委及所属第四中队的共产党员、民先队员共108人,在工委书记伍志钢、委员邹鲁风、李欣的率领下撤离蔡部,徒步300多公里来到徐州。经中共东北军51军工委委员解方介绍,邹鲁风赴连云港面见万毅,希望效法原627团的做法,将这批抗日力量留在112师667团开展工作。万毅以招兵的名义向师长霍守义请示,获得批准。经51军工委报请中共中央长江局同意后,1938 年3月初,由伍志钢、李欣带领108人中的80余人以新兵入伍的名义来到新浦,加入667团,成立了第一期新兵队。随后,以伍志钢为书记,谷牧、李欣为委员的中共112师地下工委正式成立,发展万毅为中共特别党员。

三、667团第一期新兵队的人员构成

667团第一期新兵队成员,主要是高密蔡晋康抗日游击队工委领导成员和其所辖第四中队的中共党员和民先队员80余人,具体包括高密抗日游击队工委成员、青岛崂山游击队队员、诸城临时县委发展的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

1.高密抗日游击队工委成员及民先队员20余人

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山东高密第五区区长、开明士绅蔡晋康,以抗日名义组织地方武装“高密抗日游击队”。为取得在胶州、高密一带驻防的东北军51军支持,蔡主动联络51军胶济路东段运输司令、中共地下党员王再天,请求给予帮助。中共东北军工委得知此事后,立即决定予以支持,并成立了以伍志钢(原中共51军工委书记、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长)为书记、邹鲁风(青岛平津流亡学生负责人,“一二·九”运动北平学联总纠察)、李欣(中共青岛特支书记)为委员的中共高密游击队地下工委进入该部开展工作,争取将这支部队改造成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

地下工委成立后,李欣在山东大学发展的民先队员11人陆续进入蔡部开展工作。山东大学“民先”领导人之一、高密人单勣(王中),受组织派遣在高密中学生和教师中发展的十余名民先队员,此时也一并输入蔡部。地下工委一时达到近30人,大多集中在由邹鲁风任副主任的政治部,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和统战工作。

1938年1月13日,高密沦陷。地下工委成员及民先队员随队南下进驻诸城。

2.转移到诸城的青岛崂山游击队队员60余人

1937年9月,中共青岛特支为应对青岛沦陷后的局面,在崂山毕家村成立了以陈振麓为队长的崂山抗日游击队,准备坚持长期敌后斗争。1937年10月,青岛特支改组为青岛市委,随后在毕家村、蓝家庄一带,正式成立了由60余名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组成的崂山抗日游击队第四中队。游击队千方百计收集武器,开展政治宣传与军事训练。1938年1月10日,日军登陆崂山,抗日游击队面临日、伪、顽三方势力的胁迫。为保存革命力量,游击队分三批先后抵达诸城,与高密游击队工委和民先队员会合后,组成高密抗日游击队第四中队。

3.诸城临时县委发展的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30余人

高密抗日游击队进入诸城后,以赵志刚为首的诸城临时县委主动与游击队工委领导成员联系,将县委及所属支部党员和民先队员30多人输入党领导下的游击队第四中队。同时,为了更有力地发展壮大抗日武装,相机在诸城南部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高密游击队地下工委与诸城临时县委合并,成立中共鲁东南工作委员会,伍志钢任书记,实行集中统一领导。至此,蔡部内由党直接领导的党员、民先队员共100余人,成为蔡部中最坚定的革命力量。

1938年2月,因受反动分子敌视排挤,地下工委及所属党员和民先队员108人被迫集体退出蔡部,徒步百余天到达徐州。这108人也构成了667团第一期新兵队的主体。1938年3月,在报请长江局批准后,伍志钢、李欣带领108人中的80余人组成112师667团第一期新兵队,其余9名女同志和10余名年龄小的男同志,在邹鲁风的带领下进入沈鸿烈山东省政府工作。

除此之外,1938年4月,57军112师667团在日照碑廓费家湖一带开展群众工作时,接收的诸城前来的刘钧儒等8名同志,亦属第一期新兵队成员。

1938年4月,第一期新兵队训练结束后,杨战韬、王景瑞、王焕章等5人奉命前往长江局工作,王景密、王功一、程显恩等部分崂山抗日游击队成员返回青岛工作,长期在667团工作的约70余人。

四、667团第一期新兵队的主要活动

经过一个多月的军事与政治训练,新兵队成员大多分配到营连工作,其余在团部成立了667团宣传队。在地下工委的领导下,他们坚定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广大东北军官兵,积极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帮助联络、恢复连云港地方党组织,极大提高了东北军的政治觉悟和战斗力。

1.建立党的工作阵地,掩护地下工委活动

新兵队是掩护112师地下工委活动的主要阵地,除伍志钢公开身份为上士文书外,谷牧等工委成员均以二等兵的名义开展工作。地下工委利用新兵队成员大多分布在各营连的特点,迅速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在667团各营成立了党支部。同时,还派党员到668团建立了李旦夫为书记、吕志先为副书记的668团1营党支部。

为加强联系,在万毅安排下,各营、连、排的传令兵均由新兵队成员担任,他们来去自由,以传达命令的形式,掩护党的地下交通工作。工委还制定了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工作制度,各支部定期举行会议讨论工作。

新兵队成员交往广泛,在地下工委的领导下,他们注重在东北军中下层官兵中发现优秀分子,个别发展为中共党员和民先队员,先后吸收东北军营长刘杰、连长王福成、王墨坡、排长江潮等入党。

地下工委极为重视新兵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秘密印发《共产国际纲领》《唯物史观》等教材,除集体学习外,还重视个别辅导。据第一期新兵队成员单岗回忆,在保卫连云港期间,他与陈振麓在山洞中躲避日军飞机,一连几天,陈振麓逐句逐段为其讲授《共产国际纲领》,直到他完全理解为止。

2.成立宣传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

新兵队训练结束后,20余名没有下连队的新兵队成员成立了667团宣传队。他们给士兵上文化课,教唱抗日歌曲,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流寇队长》《连云港暴风雨》等救亡戏剧,很受官兵欢迎。1938年3月,667 团2营5连连长孟昭胜在日照圣公山战斗中牺牲,宣传队很快以其事迹编演了活报剧《孟连长之死》,极大鼓舞了部队士气。

宣传队还创办了由郭虹隽主编,王希坚、李后任编辑的油印小报《火线下》。小报短小精悍,以刊登新闻、通讯和诗歌等文艺作品的形式,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对提高官兵的思想觉悟起到了很大作用。谷牧、万毅经常为小报写稿。工委书记伍志钢常住宣传队,听取汇报,研究布置工作。地下工委还利用宣传队能够公开印发抗日宣传品的有利条件,秘密印刷党的文件和党员教材,在下连队演出期间在各支部秘密传阅。

1938年5月,667团宣传队扩大为112师抗日宣传队,他们走上街头,在连云港海州、牛山、张湾、白塔等地,以话剧、歌咏、散发传单等形式进行抗日宣传。他们揭露日军暴行,宣传中国军队的抗战事迹,引起了群众的强烈反响,在连云港城乡营造了浓厚的抗日氛围。

在1938年5月至9月的抗登陆作战中,667团宣传队活跃在火线上。他们在云台山的山崖石壁上涂刷抗战标语,深入班、排、连宣传团部命令,激励士兵寸土必争,坚守阵地。他们送慰问品,为不识字的战士念家信,替战士缝补衣服,包扎伤口,极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意志。

3.改进军队纪律作风,活跃部队氛围

东北军是旧式军队,等级森严,封建气息浓重。军官吃空饷、赌博,士兵酗酒、违反纪律的事时有发生。新兵队下到营连后,一方面处处以身作则,模范遵守纪律,一方面通过教唱抗战歌曲,给不识字的战士读报、读家信等方法,与战士们打成一片,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改造。如当时万毅明令禁止官兵吃老百姓家的鸡,可667团三连某班长不仅吃了老乡的鸡不给钱,还邀请新兵队的同志一块吃。考虑到团结,该同志只好先应付吃几口,随即提出严肃批评,并自己掏钱赔给了老乡。那位班长承认错误,心服口服。

为适应旧军队的特殊环境,部分连队将一些不嫖、不赌、不酗酒的军人组成“健全军人同志会”,鼓励他们积极上进,发挥表率作用。为了深入了解军官与士兵内幕,有些同志还加入帮会“三番子”,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新兵队还充分利用歌咏、快板等活动活跃部队氛围,融洽官兵关系。每逢部队集合,万毅总是亲自指挥唱歌。战斗和训练间隙,各个连队相互比赛拉歌,歌声此起彼伏,让官兵们忘记了战斗的艰苦。当时112师上至师长下至普通士兵,人人会唱《流亡三部曲》,抗日情绪十分高昂。宣传队编写的快板也大受欢迎。“三三四旅六六七,咱们团长叫万毅,奉命令,到此地,保护父老乡亲和兄弟。”“咱们的团长笑嘻嘻,咱们的团长好脾气,规定咱们不吃鸡,大家可别犯纪律!”“六六七、六六八,咱们两团是一家,肩并肩,把敌杀,柘汪一战人人夸!”官兵平等,上下一心,兄弟部队互帮互助,这种氛围在旧军队中前所未有。

4.开展民运工作,联络、恢复连云港地区党组织

地下工委对民运工作也非常重视,并挑选赵志刚、鲁平等部分新兵队成员成立民运工作组。赵志刚、鲁平等以中共鲁东南特委的名义开辟了日照、赣榆、莒县、诸城等地的工作。赵志刚任鲁东南特委书记兼日照临时县委书记。

1933年后,连云港地区的党组织活动全部中断。抗战全面爆发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党的领导。1938年3月,在赣榆从事抗日活动的共产党人刘寄萍、张树仁、李克济等通过慰问军队,与112师地下工委取得联系。同年6月,赵志刚派李旦夫以中共鲁东南特委的名义赴赣榆县城,正式宣布成立中共赣榆特支,张树仁为书记,受112师地下工委领导。同年冬天,112师地下工委与山东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后,将赣榆特支转交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下属的鲁东南特委领导。

1939年1月,地下工委委员李欣带领失掉组织关系的112师战地工作团成员孙海光、苏北抗日同盟总会理事李干成赴沂水王庄山东分局,向山东分局组织部长程照轩介绍了海属地区军民抗战情况,表达了对党的领导的热切期盼。同年1月上旬,在山东分局下属苏皖特委的直接领导下,余耀海为书记、孙朝旭为组织委员的中共海属工委正式成立,连云港地区重新建党。

五、667团第一期新兵队的重要贡献

连云港保卫战期间,667团第一期新兵队作为党领导下的战斗力量,不仅直接促成了连云港保卫战的胜利,而且为地下工委活动的扩大和1938年第二期、1939年第三期新兵队的招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推动广大东北军官兵积极抗日,直接促成了连云港保卫战的胜利

在地下工委的领导下,新兵队开展的政治宣传活动大大提高了东北军官兵的政治素质和觉悟,部队的抗战热情空前高涨。战场上,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冲锋在前,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112师因此充满了朝气和锐气,在连云港保卫战中屡克强敌。

1938年3月,日军为策应徐州会战,唆使伪军刘桂堂、张宗援、刘佩臣部3000余人,迂回到日照碑廓、巨峰一带袭扰,威胁连云港北部安全。112师667、668两团,并配属炮兵连携带炮弹200发前往阻击,相继打响了碑廓、涛雒、圣公山战斗。新兵队随队参战,掩护炮兵活动。经过近一个月激战,将伪军赶下大海,112师大获全胜。

1938年5月至9月,连云港抗登陆作战正式打响。经过孙家山、大桅尖、墟沟等大小20余次战斗,成功挫败了日本海军第四舰队陆战队的登陆企图。盛夏时节,新兵队的战士们白天坚守在水深齐腰的海滩散兵坑壕里坚守战位,夜里轮番站岗,紧盯海面监视敌舰动向。战斗间隙,发动大家讲故事、聊家常,活跃气氛,东北军官兵深受鼓舞。

2.播散革命火种,为112师部分部队向革命军队转变奠定基础

新兵队按照地下工委的部署,在东北军官兵中发展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使112师中的进步力量不断增加,并成功促使了其中一部分向革命军队转变。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开始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东北军中党的地下工作日益困难。1940年初,112师336旅672团团长、中共秘密党员刘杰因身份暴露,被迫来到57军111师333旅代旅长万毅处,后转入中共山东分局工作。

1940年11月,秘密党员江潮因反动势力迫害,率领667团1连和3连部分士兵脱离112师,开赴海陵县,被山东分局改编为57军补充团,成为党的外围抗日武装。1941年底,补充团改编为57军独立旅,刘杰任旅长。1943年10月,57军独立旅改编为海陵独立团,正式成为党领导的革命武装,为创建海陵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3.新兵队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领导干部

第一期新兵队成员,经过长期的斗争实践和锻炼,绝大部分成长为党的工作骨干,许多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空军学院原副政委张翼少将,空军政治部原副主任张战戈,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原副主任李后,邮电部原副部长赵志刚等,都是第一期新兵队成员。陈振麓、鲁平、夏锡铭等同志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参考文献

[1]《中共东北军党史概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

[2]《中共连云港市地方史》第一卷,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年11月。

[3]《李欣口述自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年4月。

[4]《谷牧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9月。

[5]《万毅将军回忆录》,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11月。

[6]《高密党史资料》第二期,中共高密县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编,1984年12月。

[7]《连云港革命史料》第二辑,中共连云港市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办公室编,1984年3月。

猜你喜欢

东北军游击队新兵
新兵,请入列!
第八章超声游击队——声能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点亮初心,打造出版精品——出版新兵成长记
浅析1928—1936年张学良对日态度
论西北“三位一体”大联合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领着“新兵”向前走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
刘澜波抗日救亡活动之武汉篇
一本珍贵的游击队公粮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