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分水岭梗死脑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18例临床疗效评价
2016-06-12李鹏
李鹏
脑分水岭梗死脑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18例临床疗效评价
李鹏
目的 评价脑分水岭梗死脑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8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20),实验组进行脑血管介入治疗,对照组进行保守药物治疗。对2组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1个月之后,实验组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44%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5.00%,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疾病再发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疾病再发率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脑血管介入治疗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其治疗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脑分水岭梗死;脑血管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脑分水岭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与脑循环的灌注压不足以及脑血管微栓塞有关[1]。本研究主要分析使用脑血管介入诊断治疗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洛阳市第一中医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38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脑分水岭梗死的诊断标准[2],排除有语言沟通障碍与智力障碍的患者,及患有严重的器官性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57~74岁,平均年龄(64.23±4.32)岁。实验组18例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56~73岁,平均年龄(63.70±4.25)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3]:每天1次100 mg的阿司匹林(黑龙江乌苏江制药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国药准字H20044881)和75 mg的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07];在250 mL的生理盐水中加入80 mg的奥扎格雷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在250 mL的生理盐水中加入0.5 g的胞磷胆碱[辽宁卫星制药厂(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9999509]进行静脉滴注治疗[4];静脉滴注的治疗时间为15 d;口服药物的时间为6个月。
1.2.2 实验组 患者给予脑血管介入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常规的介入检查,在治疗前让患者嚼服300 mg的阿司匹林(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国药准字H20044881)以及顿服300 mg的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07];然后,选用股动脉进行介入,当肱动脉成功穿刺之后,利用导丝将导管放置在患者的动脉较为狭窄的部位,同时注意做好远端的栓塞保护,再将支架送至动脉的狭窄部位,然后释放支架,进行球囊扩张[5],并利用支架进行造影检查;待确认该部位的血流通畅后则可以将导管拔出,最后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手术结束之后,对患者进行低分子的肝素皮下注射[3],并连续进行5 d;同时给予每天1次,每次70 mg的氯吡格雷的治疗,每天1次,每次100 mg的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的时间为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依据脑分水岭梗死的治疗效果分为4级评定标准[6],基本治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了90%;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了50%~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了20%~50%;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幅度在20%以下。(2)观察患者的疾病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资料均于实验结束后准确地录入到SPSS 19.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4.44%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5.00%(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表(n)
2.2 2组患者疾病再发情况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疾病再发率5.5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疾病再发率25.00%(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出现疾病再发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临床治疗脑分水岭梗死主要有保守的药物治疗方法、颈动脉内膜切除法以及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方法[7]。由于脑分水岭梗死疾病与患者的的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血脂有着密切的联系,药物治疗主要是进行降压、降糖、降脂的治疗,但是这种方法对动脉的狭窄以及闭塞的疾病情况起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8]。而脑血管介入的方法通过在患者的动脉狭窄处放置支架,并进行球囊扩张,同时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以此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让患者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的脑分水岭患者其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的患者治疗后出现脑血管疾病再发的情况较对照组也明显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脑分水岭梗死患者进行脑血管介入的诊断与治疗,其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并且疾病的再发率也明显要低。
综上所述,使用脑血管介入治疗脑分水岭梗死的患者其治疗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1] 徐双荣,丁翠兰,刘绍芳,等.脑分水岭梗死脑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2(9):72-74.
[2] 杨欢,张秀玲,王小平,等.脑分水岭梗死脑血管介入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5(8):80-81.
[3] 卢春生.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 2014,11(27):596-597.
[4] 马征,胡亚军,赵林,等.经颅多普勒对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使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4,23(1):126-128.
[5] 方璟,邹成林,陈路,等.脑分水岭梗死64例的分型与病因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4,21(10):7-9.
[6] 刘跃辉,李敏,武艳,等.急性乙醇中毒致混合型分水岭脑梗死1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4,19(33):109.
[7] 李冬霞,路丕周.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40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18(9):1165-1166.
[8] 李闯,赵均峰,孙正伟,等.探讨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急性分水岭区脑梗死的临床结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24(6):30-3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0.047
河南 471000 洛阳市第一中医院脑病二科(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