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探讨

2016-06-12艾平

当代医学 2016年20期
关键词:探查胆总管胆道

艾平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探讨

艾平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取石一 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124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经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相关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在腹腔镜的引导下顺利完成手术,但在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及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术后相关情况方面而言,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6%,而对照组为25.81%,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肝外胆管结石;腹腔镜;经胆囊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

肝外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营养条件的改善,胆结石的发病率已有所下降,尤其是在较为发达的城市,但是在我国农村以及沿海地区胆结石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1]。临床治疗胆结石的传统外科手术为剖腹胆道探查取石术、胆囊切除等方法[2]。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而应用于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中,并逐渐被认可和接受,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包括经胆囊管和经胆总管切开两种手术方法,因前者是通过机体生理管道(即胆囊管)进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在整个手中过程无需切开胆总管,从而减少了对机体的损伤,并且手术操作较经胆总管切开取石简便,因此目前临床多采用经胆囊管切开取石的手术方法治疗肝外胆管结石[3]。本研究通过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经胆囊管切开和胆总管切开两种途径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取石术,旨在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124例,将纳入选择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39例,平均年龄(55.63±11.24)岁,平均病程(10.36±3.65)年,结石个数(2.64±0.35)个,最大结石直径(0.83±0.27)cm,胆总管内径(1.68±0.23)cm。对照组中男25例,女37例,平均年龄(56.17±10.93)岁,平均病程(11.06±3.34)年,结石个数(2.71±0.14)个,最大结石直径(0.85±0.29)cm,胆总管内径(1.64±0.36)cm。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术中采用的腹腔镜均为日本Olympus电子胆道镜及配套设备。观察组给予经胆囊管切开取石,方法如下:患者全身麻醉后建立气腹,采取四孔法进行胆囊切除术及胆道探查取石,切除胆囊后仔细观察胆囊管残端并用气囊将其扩张,将胆道镜置入胆囊管内进行胆道探查取石。结石完全取出后则采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粘膜层,针距为0.2~0.3 cm,采用圈套线套扎胆囊管残端后使用5-0微乔间断缝合浆膜层,再次使用圈套线套扎胆囊管残端。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方法:患者全身麻醉后建立气腹,行四孔法。将胆囊动脉夹闭后,使胆囊管游离,并在胆囊管根部据胆总管1 cm处夹闭胆囊管,将胆总管分离并于胆总管前壁上纵向切开1 cm,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取出结石。结石完全取出后则切除胆囊并进行一期缝合,采用5-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胆总管前壁,针距为0.2~0.3 cm,缝合完毕后用纱布轻压缝合处证实无胆瘘。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相关情况比较 2组患者均在腹腔镜的引导下顺利完成手术,但在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及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术后相关情况方面而言,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相关情况比较(x±s)

2.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7,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肝外胆管结石是胆道系统疾病常见病,传统治疗此类疾病一般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后放置T管外引流,但容易造成患者体液、消化酶及电解质的流失,抑制胆管蠕动,从而造成胆道内再生结石,此外还易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及继发性感染的发生,十分不利于患者恢复情况[4]。

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在可视条件下行一期缝合不在是医学界的难题,杨贤杰[5]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也有不少研究认为经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后易出现胆汁经缝合的针孔中露出,发生胆瘘等并发症[6],为了避免胆瘘的发生,本院采取了经胆囊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方法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胆囊管是一根连接胆囊与胆总管的管道,长3~4 cm,经胆囊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优点在于:对胆总管的损伤较小,术后胆瘘、胆道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出现率低;术后双层缝合更是极大程度的预防胆漏的发生[7]。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6%,而对照组为25.81%,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有关研究一致[8]。本研究中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及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术后相关情况方面而言,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效果优于经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1] 刘永国,彭小云,周玉庆,等.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2,11(4):266-268.

[2] 张新燕,冯远德,宋文渊,等.胆囊结石病的治疗进展[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2):251-253.

[3] 刘洋,纪文斌,罗英,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46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1):56-58.

[4] 刘洪,罗昆仑,田志强,等.改良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微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10):1024-1026.

[5] 杨贤杰.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7):112-113.

[6] 陈德兴,朱安东,刘奇.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4(3):187-190.

[7] 陶永泽,陈德兴,李海滨,等.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取石与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10):869-872.

[8] 尚修万.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与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8):1144-114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0.037

湖南 422000 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艾平)

猜你喜欢

探查胆总管胆道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