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在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2016-06-12张巍
张巍
16层螺旋CT在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张巍
目的 探析宫颈癌临床分期中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活检及手术证实的宫颈癌患者8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予以16层螺旋CT容积增强扫查,获得宫颈癌多平面图像,评估比较16排螺旋CT扫查结果与病理活检及手术结果。结果 CT分期Ⅰ期25例,准确率为96.0%;Ⅱa期30例,准确率为85.7%;Ⅱb期19例,准确率为78.9%;≥Ⅲ期为6例,准确率100.0%,与手术和随访后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扫描Ⅰ期可为假阴性;Ⅱa期为癌细胞累及阴道上2/3;Ⅱb期癌细胞与盆壁肌肉距离超过3 mm,显示子宫旁结节影或不规则性非血管性条索,Ⅱb期为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子宫旁癌细胞浸润;≥Ⅲ期为侵入直肠膀胱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 宫颈癌进行16层螺旋CT扫查技术可清晰显示宫颈肿物侵犯和生长特点,可用于指导宫颈癌临床分期的治疗。
临床价值;宫颈癌;16层螺旋CT
宫颈癌是临床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浸润癌的高发年龄为45~55岁,原位癌的高发年龄为30~35岁,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1],宫颈癌的发病可能与吸烟、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混乱性接触、病原体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质量。有研究指出[2-3],宫颈癌进行16层螺旋CT扫查技术可清晰显示宫颈肿物侵犯和生长特点,可用于指导宫颈癌临床分期的治疗。探析宫颈癌临床分期中16层螺旋CT扫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故本研究对经病理活检及手术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查,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经病理活检及手术证实的宫颈癌患者80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43.6±5.7)岁,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妇科学会制定的宫颈癌的诊断标准[4];经相关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宫颈癌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为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不规则流血、妇科检查宫颈变硬、增大、蔡花状赘生物,均经病理活检及手术证实。病理类型:鳞腺癌4例,腺癌8例,鳞癌68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查及重建图像:扫查前40 min服用500 mL 1%泛影葡胺水溶液,憋尿,纱布填塞阴道,增强辨认扫查区域组织器官的边界。扫查范围:由耻骨联合下缘向上至髂塉,扫描条件:层厚3~5 mm,200 mA,120 kV,矩阵256×256,间隔0.8 mm,全部患者均予以增强扫描,由肘静脉注射注射90 mL碘必乐造影剂,高压注射器流速3 mL/s,30~40 s延迟。当腹主动脉内CT值达到170~180 HU时触发动脉期扫描,65 s延迟予以实质期扫描,确保子宫颈和子宫体达到最大强化密度,延迟3~4 min后输卵管、膀胱显影。重建图像:顺阴道、宫颈管、子宫腔曲面,重建冠状面、矢状面图像。
1.3 药物与仪器 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
2 结果
2.1 CT检查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临床分期比较 CT分期Ⅰ期25例,准确率为96.0%;Ⅱa期30例,准确率为85.7%;Ⅱb期19例,准确率为78.9%;≥Ⅲ期为6例,准确率100.0%,与手术和随访后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CT检查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比较
2.2 宫颈癌各临床分期CT扫查影像学特点 CT扫描Ⅰ期可为假阴性;Ⅱa期为癌细胞累及阴道上2/3;Ⅱb期癌细胞与盆壁肌肉距离超过3 mm,显示子宫旁结节影或不规则性非血管性条索,Ⅱb期为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子宫旁癌细胞浸润;≥Ⅲ期为侵入直肠膀胱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见图1~图6。
图1 轴位显示左侧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肿物周围浸润
图2 轴位显示宫颈肿物累及子宫旁
图4 矢状位显示宫颈肿物向上下及周围浸润
图5 冠状位显示左侧盆腔淋巴结转移
图3 矢状位显示宫颈部局限宫颈肿物,向下生长,可侵及阴道上前壁增厚,并见于直肠间隙
图6 任意旋转位可清晰显示宫颈肿物与临近组织的关系
3 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30~55岁为高发年龄段,近几年出现年轻化趋势。宫颈癌的发病因素尚在研究中,可能与生殖系统病毒感染、分娩次数、性行为有关[3]。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该病每年病死人数高达20万左右[4]。早期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宫颈可光滑或难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区别。颈管型患者因宫颈外观正常易漏诊或误诊。随病变发展,可出现阴道不规则性流血、阴道排液、晚期可随病灶浸润出现各种不同的继发性症状[5],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宫颈癌可进行常规疗法外,还可应用手术、放射、同步放化疗及新辅助化疗等疗法[6]。目前,对于宫颈癌临床分期进行螺旋CT扫描法已成为医学学者的重要研究内容。
本研究对宫颈癌临床分期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CT分期Ⅰ期25例,准确率为96.0%;Ⅱa期30例,准确率为85.7%;Ⅱb期19例,准确率为78.9%;≥Ⅲ期为6例,准确率100.0%。CT扫描Ⅰ期可为假阴性;Ⅱa期为癌细胞累及阴道上2/3;Ⅱb期癌细胞与盆壁肌肉距离超过3 mm,显示子宫旁结节影或不规则性非血管性条索,Ⅱb期为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子宫旁癌细胞浸润;≥Ⅲ期为侵入直肠膀胱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常正义、李枫等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7-8],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癌细胞的周围浸润情况及生长特点,可显示盆腔器官任意旋转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准确性较高;矢状位重建图像可同时显示阴道、宫颈、子宫,提示宫颈部病灶的前后、上下生长特征;但因子宫有时可向一侧倾斜,无法完全显示三者,当子宫伏于膀胱上时,喉部的直肠宫颈部肿物更易累及膀胱,在评估宫颈癌侵及膀胱时具有一定的假阳性;轴位增强图像除可清晰显示宫颈肿物的轮廓、密度、范围、大小,与膀胱间的相关性外,同时可观察是否累及梨状肌、闭孔内肌、宫旁,是否出现腹膜后、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否出现肾盂、输尿管积液;因子宫前倾,冠状位只能显示宫颈肿物的部分生长特点,冠状面还可显示侵及盆壁或宫旁和盆腔淋巴结转移。CT检查在宫颈癌临床诊断中的作用还在于当临床分期不确定时,CT检查可较明确的辨认肿物局限范围,同时可寻找淋巴结转移情况,明确肿瘤的侵犯程度、大小等,为化疗或放疗计划提供客观的测量根据;但CT检查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直径低于1 cm的淋巴结转移极易出现假阴性,CT检查极易对中晚期肿瘤出现有限度的低估,极易将宫旁正常结构误认为局部侵犯而对早期肿物进行高估。综上所述,16层螺旋CT扫查技术可清晰显示宫颈肿物侵犯和生长特点,可用于指导宫颈癌临床分期的治疗,值得推广。
[1] 张劲丰,苏荣,安宏亮,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载量与子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8):135.
[2] 张敏.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及预防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27(24):182.
[3] 杨洁.生殖道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7):182.
[4] 赵方辉,胡尚英,王少明,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43(7):144.
[5] 范美英,李艳丽.普查女性生殖道感染和筛查宫颈癌前病变[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138.
[6] 文彩荷.HPV及生殖道其他病原体感染与宫颈癌临床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3):175.
[7] 常正义,王俊利,王春芳.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关系的研究概况[J].右江医学,2011,39(5):182.
[8] 李枫,李春玲.山西省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和宫颈癌筛查情况调查[J].当代医学,2010,19(10):25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0.028
黑龙江 157000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放射线科(张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