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sAg定量检测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中的临床价值
2016-06-12孙秀光张小莲潘金平张玉婷龙庆华
孙秀光 张小莲 潘金平 张玉婷 龙庆华
HBsAg定量检测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中的临床价值
孙秀光 张小莲 潘金平 张玉婷 龙庆华
目的 探讨HBsAg定量检测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经聚乙二醇α-2 b干扰素治疗的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α-2 b干扰素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48周以及随访结束时(疗程结束后24周)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并按照治疗效果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治疗效果患者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变化。结果 患者治疗后12周、24周、48周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HBsAg、HBV DNA最低水平为治疗48周;持续应答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及随访结束时血清HBsAg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应答组和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应答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及随访结束时血清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应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应答组患者随访结束时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定量检测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能够预测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HBsAg定量检测;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价值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疾病,通过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效果较好。多数研究认为,经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可恢复正常,HBV DNA水平会有所下降[1-2]。通过治疗,患者HBsAg水平和HBV DNA水平发生变化,可以预测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研究了HBsAg定量检测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经聚乙二醇α-2 b干扰素治疗的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25例,患者22~51岁,平均年龄(35.49±7.48)岁;患者血清ALT水平超过正常上限,为62~255 IU/L,平均(128.49±11.44)IU/ L;HBeAg阳性70例,阴性13例。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排除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或HIV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者。
1.2 方法 患者经聚乙二醇α-2 b干扰素治疗,每次80μg,1次/周,连续治疗48周。定期检测治疗期间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乙肝标志物和血清HBV DNA水平。采取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B2;血清HBsAg浓度检测范围为0.05~125 000 IU/mL;乙肝标志物检测采用ELISA法;血清HBV 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48周以及随访结束时(疗程结束后24周)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并按照治疗效果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治疗效果患者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变化。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持续应答:疗程结束至随访结束期间未检测出血清HBV DNA且血清HBsAg转为阴性或HBsAg血清学转换;无应答:疗程结束时血清HBV DNA和HBsAg水平无明显改善;复发:疗程结束时未检测出血清HBV DNA且HBsAg血清学应答,随访结束时血清HBV DNA或HBsAg又转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所有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并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值采取Wilcxon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变化 患者治疗后12周、24周、48周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HBsAg、HBV DNA最低水平为治疗48周。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变化(x±s,n=83)
2.2 不同治疗效果患者血清HBsAg水平变化 随访结束后根据治疗效果将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持续应答组23例、无应答组22例和复发组38例。持续应答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及随访结束时血清HBsAg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应答组和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应答组和复发组治疗期间及随访结束时血清HBsA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不同治疗效果患者血清HBsAg水平变化(x±s,logIU/mL)
2.3 不同治疗效果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 持续应答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及随访结束时血清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应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应答组患者随访结束时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应答组和复发组治疗期间及随访结束时血清HBV DNA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不同治疗效果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x±s,log10copies/mL)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潜伏期为6周~6个月,一般为3个月。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全身表现主要是体现在身体乏力、容易疲劳方面,患者往往会伴轻度发热等。在消化道方面,患者则表现为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会表现为黄疸[3-4]。患者的肝功能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出现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多数患者会出现肝区疼痛,但疼痛多数都不剧烈。少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症状。对于长期不愈、反复发作的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情况较多。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需要积极及时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自信。
临床在治疗乙型肝炎的时候,主要是以血清HBsAg水平变化作为治疗效果的判断依据的,血清HBsAg水平的消失或阳性转阴,是治疗乙型肝炎的目标[5-7]。聚乙二醇干扰素在临床的应用,使得乙型肝炎的患者得到了治疗方法。已有研究认为,聚乙二醇α-2 b干扰素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清中HBsAg水平[8-10]。本文资料显示,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患者血清HBsAg、HBV DNA水平越来越低,至治疗48周达到最低水平,随访期间略有回升但仍显著低于治疗前,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进一步按照治疗效果将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持续应答组、无应答组和复发组后对比3组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发现持续应答组患者治疗24周、48周及随访结束时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无应答组和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应答组和复发组治疗期间及随访结束时血清HBsAg、HBV DNA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经过聚乙二醇α-2 b干扰素治疗效果明显者血清HBsAg处于显著低水平状态。
综上所述,HBsAg定量检测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能够预测患者治疗效果、优化患者个体化治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 孙明忠,郭娜,史昌河.HBsAg定量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关系[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3,49(1):41-43.
[2] 姜跃炜,林向阳,李春梅,等.HBsAg定量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预测[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 14(4):277-279.
[3] 卢婉玲,詹芸,陈月崧,等.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J].当代医学,2013,19(9):1-3.
[4] 崔琨,范公忍,姬胜杰,等.阿德福韦酯联合丹参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21-23.
[5] 李磊,李宜,高人焘.HBsAg和HBeAg定量在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中的价值[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 15(3):232-234.
[6] 张燕.不同疗程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血清HBsAg定量分析[J].肝脏,2012,17(12):862-864.
[7] 黄伟平,徐春雪.HBsAg定量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 a治疗监测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6):2254-2255,2257.
[8] 谭淑燕,邹敏超,上官辉.HBsAg定量监测指导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研究[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2(4):65-68.
[9] 郝志强,曹海燕,苏彩女.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sAg定量水平的变化[J].江苏医药,2013,39(19):2325-2326.
[10] 谭淑燕,邹敏超,上官辉.HBsAg定量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价值[J].海南医学,2013,26(19):2818-282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0.013
江西 336000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传一科 (孙秀光 张小莲 潘金平 张玉婷 龙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