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应用

2016-06-12姚林吴军

当代医学 2016年20期
关键词:浅表性电切电切术

姚林 吴军

再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应用

姚林 吴军

目的 探讨再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浅表性膀胱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保留膀胱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研究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4周后行二次电切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肿瘤残留率及并发症。结果 第一次手术后2组患者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再次手术后残留率为6.67%显著低于常规组4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尿道狭窄、出血、电切综合征及穿孔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6.67%、3.33%和0.00%,常规组分别为3.33%、3.33%、0.00%和0.00%,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再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可有效降低术后肿瘤残留率,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经尿道电切术;浅表性膀胱癌;再次切除;残留率

膀胱癌为泌尿外科中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在表现出相应临床表现时就诊,多数患者处于分化良好和中等分化程度浅表性膀胱癌,临床首选保留膀胱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1]。临床上手术后膀胱癌残留率高达20%~70%,为导致术后复发重要因素[2]。为探究行保留膀胱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再次行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对术后残留率影响效果,现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江西省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奇偶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研究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5~72岁,平均(59.2±4.2)岁;单发19例,多发11例;肿瘤直径4~35 mm,平均(9.8±2.2)mm。常规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6~74岁,平均(59.6±4.3)岁;单发20例,多发10例;肿瘤直径4~33 mm,平均(9.6±2.1)mm。研究组患者性格构成比、年龄及肿瘤等一般临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和手术同意书。

1.2 入组标准 (1)2组患者入院后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症状,结合超声、CT及病理组织明确诊断为浅表性膀胱癌;(2)2组患者均有手术指征,无手术绝对禁忌证;(3)排除合并有泌尿系统其它疾病患者;(4)排除合并有其它系统恶性肿瘤及心肺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

1.3 方法 常规组采用保留膀胱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连续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采用wlof电切镜,调节电切功率为120 W,电凝功率为60 W,经尿道置入后首先观察膀胱内肿瘤形态、数目、分布等情况。按照肿瘤大小依次逐一切除,找到肿瘤根基部,从外侧约2 cm正常膀胱组织开始进行切除,切至足够深度。切除完成后冲洗膀胱内残留组织,并观察有无出血点后送组织病理检查。术后24 h内采用丝裂霉素20 mg融入4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膀胱灌注,留存时间半小时,每周1次。研究组首次切除同常规组,在术后4周进行再次行相同经尿道电切术,切除范围为第一次手术处及边缘1 cm膀胱黏膜,切除后同样将病理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规律采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次手术后2组患者术后病理组织检查肿瘤残留率。(2)统计2组患者尿道狭窄、出血、电切综合征、穿孔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病理组织检查肿瘤残留率比较 第一次手术后2组患者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再次手术后残留率为6.67%显著低于常规组4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病理组织检查肿瘤残留率比较[n(%)]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组患者尿道狭窄、出血、电切综合征及穿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膀胱癌为泌尿外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90%为转移性上皮细胞癌,多数患者在早期诊断为浅表性膀胱癌[3]。目前临床上采用保留膀胱的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为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主要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4-5]。但由于手术局限性,术后约20%~70%患者可残留肿瘤组织,为术后复发主要原因[6]。复发后再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效果较差,对于不宜行电切术治疗患者需行开放手术,甚至切除膀胱,增加患者痛苦。多项研究表明,术后降低肿瘤残留率为降低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最有效手段[7-9]。

本次研究,2组患者均行第一次经尿道电切术,术后采用丝裂霉素行膀胱灌注,研究组在灌注4周后再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2组在第一次电切术后经病理检查肿瘤残留率分别为43.33%和4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再次经尿道电切术后肿瘤残留率下降为6.67%与常规组4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尿道电切术在浅表性膀胱癌肿瘤切除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术后肿瘤残留率较高,临床中降低肿瘤残留率、复发率为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关键。丝裂霉素为膀胱癌术后常用化疗药物,可解离细胞DNA,抑制DNA复制,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分裂,且其为大分子药物,不被膀胱黏膜所吸收,对全身影响较小[10]。术后采用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从而降低复发率,但术后再次行电切术治疗,可在保障手术安全情况下增加肿瘤切除范围,降低肿瘤残留率,可直接降低术后复发率。本次研究得出,研究组患者术后尿道狭窄、出血、电切综合征及穿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二次经尿道电切术在相隔4周后进行具有较高安全性,并不增加手术风险。

综上所述,再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可在保障手术安全情况下提高手术切除效率,降低术后肿瘤残留率。

[1] 李双辉,张志宏,徐勇,等.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 33(3):215-218.

[2] 童强,姚立欣,黄金明,等.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晚期膀胱癌17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2):148-151.

[3] 李慧,姜行康,马宝杰,等.淋巴血管侵犯在电切术后高级别T1期膀胱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5,36(2):126-130.

[4] 陈伟.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4,17(2):223-225.

[5] 裴建强,杜宏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39):41-42.

[6] 吴洪斌.电切治疗老年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后尿道癌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383-2385.

[7] 汤祺,陈亚娟.TUR-BT联合TUPKP治疗表浅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J].山东医药,2013,53(21):81-83.

[8] 范晋海,曹建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可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4,19(8):547-549.

[9] 雷普,卜小斌,高飞,等.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疗效比较[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4, 19(2):108-110.

[10] 杨吉伟,门同义,王建宁,等.二次TURBt联合THP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22):4-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0.008

项目资助:上饶市科学技术局(2015CZD06)

江西 334000 江西省上饶市立医院外一科(姚林 吴军)

猜你喜欢

浅表性电切电切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肿瘤残留及二次电切术后复发和进展的单中心因素分析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道)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后护理干预对策的研究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