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16-06-12田如政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田如政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新观念、新方式实施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安排上,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诸如此类的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本文以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研究课题,从以学生为本、以课堂为本等多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教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23-01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传统教学方式再也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学生的个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彰显。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厘清。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改实施几年来,从总的情况来看,制约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师资水平,而实验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成长,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课程的制定是基于许多新的观念基础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认同、内化这些新的观念,是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要反复抓、抓反复的贯穿于课改始终的工作。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将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行动,必须具备以下观念:第一, 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也是很多年以来就倡导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就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具有民主、平等的意识,还要建立教学民主的策略和规则,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可以说还远远没有形成。

如果没有了不平等形成的教师的权威,没有了师道尊严,没有了教师对学生的绝对控制,我们的教师是否还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是否还能很好地组织教学?答案肯定是不唯一的,有的教师能做得很好,而有一些教师恐怕很难适应,甚至连正常的教学秩序都很难维持,教学质量更难以保证,这部分教师又很容易回到教学非民主化的老路上去。因此,如何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同时做到“活而不乱、秩序井然”,就成为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而又非常现实的问题。

二、创新课堂师生交流模式

以往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交流”。其实,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是一个长者、智者,更多的应是一个友者,做一个学生忠诚的倾听者,给学生一个表情达意畅所欲言的机会。这不仅是一份理解,一种尊重,同时也是一种认可,一种期望。 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指导,十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朗读方式是多样的,有个别读,男女生分别读,全班读,还有配乐读,教师手势指导读等。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朗读水平呈梯度提高,把文本内容,文本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内化成自我的东西,产生了独特的情感体验。优秀的语文课堂无不洋溢着师生交流的勃勃生机,教师要认真审视语文课堂交流,建构师生互动交流的语文课堂。

新课改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法时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语文学习而言,只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言素养,不管是传统的教法还是现代的教法,都应该为我们所选择。重视师生交流、深入研读文本、教师亲口范读、手写板书等教法是符合母语教与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是母语教学的经典理论和实践经验,应该继承和发展。要让有效地交流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交流,学生的知识领域都得以开拓,科学精神得以启迪,探索热情得以增强,情感水平得以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但激发兴趣,还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提出有价值问题要鼓励,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资助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过程、交往状态,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发掘学生的创新、创造潜能,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开掘。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进行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

总之,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应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注重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宽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认真设计小学语文的作业等方面来教学,才能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现代化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