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年级学困生的实践研究
2016-06-12陈元芳
陈元芳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 "学困生"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小学阶段到了中年级,总会存在着一些在学习上比较困难的学生。虽然转化学困生困难是很多的,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来帮扶这些孩子,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42-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到了中年级,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这时,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厌学情绪,缺乏自信,导致大批"学困生"涌现出来。"学困生"在面对问题时,由于知识的脱节,方法不合理等诸多原因,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决,需要他人的帮助而解决,在帮助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无疑也是他学习的过程,能力自然也就有所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转化已有的"学困生"。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自我,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全面的发展。
1.深入细致了解学困生特点
1.1学生自身的原因素
1.1.1意志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大多数学困生对学习懒惰、无兴趣,学习上严重缺失自信心,缺失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坚持学习的毅力,不勤于动手、动脑,作业马虎。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是被老师逼迫他们学习。这样被动接受的学习,他们逐渐形成一种"应付"心理,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他们玩时很积极,肯动脑动手,但从来不会去考虑每天学到了什么,也不在乎成绩如何。
1.1.2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灵活。多数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差,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回答问题时不积极,遇到老师提问时,往往答非所问。学到的知识零散、无序,无法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导致理解能力差,学习方法变得越来越机械化、呆板。随着学习任务的深入和知识难点的叠加,认知基础变得越来越薄弱,他们也就逐步落成了学困生。
1.2家庭的原因
1.2.1家庭教育"缺位"。由受农村基础教育"后遗症"的影响,多数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对孩子的学习辅导显得力不从心;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对他们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1.2.2家庭教育"错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家长给孩子改善了生活条件,但却忽略了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民工潮"促使农村中小学涌现出大量的"留守少年儿童",他们被"遗留"给"留守老人"管教,而留守老人们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无力辅导他们的学习。久而久之,造成这些学生对学习懒散,缺乏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
1.3学校教育因素
1.3.1教师教育方法不当。由于"应试教育"未能从真正意义上运行到"素质教育"的转轨上来,导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单一,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无视学生发展的客观实际,对学生提出过高且不切实际的要求。
有些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低、教学水平低,教学无活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厌学。有些教师在没有深入了解学生不同年龄、班级、家庭与社会环境以及不同的习惯而形成的认知结构差异的情形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考虑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统一进度,统一要求,致使个别学生跟不上,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困生将会变得越来越多。
1.3.2教师教育方式不力。由于现阶段农村家庭经济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忽视了习惯养成教育。学生在进入学校前就养成了爱吃零食等不良习惯,导致学生上课无心,注意力不集中,心里只急切盼望下课,好去吃零食。这些学生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诸多负担。
2.从细节上正确对待学困生,关爱并尊重他们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家庭教育出现问题,学生自身问题、学校教育问题。面对不同的学困生,我们要努力寻找其产生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不能一味批评、责骂学生。部分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要了解情况,采用观察法和心理测验法科学的诊断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同样是不注意听讲,有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对学习失去信心,有的可能是因为基础太差,听不懂,还有可能是习惯性懒惰。对于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同学,我们要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哪壶开了提哪壶"。对于基础太差的同学,我们可以建议家长给他请家庭教师,从头补起,不要同时抓几门,只拣最有希望进步的一科补习,而且急用先学。能有一点效果,他信心会增强,然后继续这样一科一科地努力,能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而对于习惯性懒惰的同学,我们可以要求家长经常陪学生交流,或到素质较高的亲戚家,那里的人若比较沉静,喜欢理性讨论问题,或许对学生可以产生影响。教师对这类学生尽量减少批评,他没有听讲的能力,对他们要求只能降低,能听多少是多少。要想和学生建立友好、和睦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相信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这样学生就会尊敬你,喜欢你,就会听你的话,就会搞好学习,就会把班级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干,那么班主任的事就会更少,班级管理就会更加轻松,因为学困生不再厌学,不再违纪了。
3.注重学习细节,降低学习难度,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要让学困生获得成功,教师应引导学困生确立力所能及的目标。目标太易,不具备挑战性,学生反而没有动力;太难则会导致失败而产生挫败感。目标只有设置的正确,才有实现的可能,也才有努力的方向、前进的动力。所以教师应从较低要求开始,让学生"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子","品尝"到成功的"滋味",然后再加大力度,让学生"拾级而上",不断提高,从而顺利完成预期设定的整体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目标分解"的思想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从细节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据调查,人的行为95%都是受习惯影响。只是习惯不良型学困生往往是坏习难改,极重难返。常常出现反复。因此在学困生出现转机之后,我着重指导他们行为习惯的规范,培养自我控制能力,注重从小事抓起,常抓不懈,让新的好习惯驱逐原有的坏习惯。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培养探讨的习惯,培养学生善观察的习惯,培养小结的习惯。
5.建立班级互助机制,结对帮扶,家校联动
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全班学生不能歧视他们,学习好的学生要主动去帮助他们,让他们主动建立友谊,和谐的同学关系,这样就能让学困生感到班级如同家庭一般的温暖,他们仍然是班级中的一员。让他们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学校活动、班级活动中,有主人翁精神,加倍努力,使他们深知,他们不能拉班级的后腿。其实、这也就给了他们一个动力,只要有动力,他们就会加倍努力。
总之,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与科学的学法指导相结合,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充满活力的课堂与丰富的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