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2016-06-12夏月芹
夏月芹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随之改善的是课堂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能否提高,很大程度决定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在教学方面做出的努力。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学习,从而取得很好成绩。
关键词:教学方式;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97-01
新教材的使用,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人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1.讲究评价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要讲究艺术。
1.1瞬时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激励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帮助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行为,不断进步。激励性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知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在课堂中,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充分发挥,获得发展。
1.2多角度评价。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对教师的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
2.钻研教材,找准目标,做好课前预设是一节好课的前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活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发课程资源。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过去是这样,现在依然应当这样做。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根据自己学生年龄特点及生活和学习经历去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才能让教学鲜活生动,使每个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都有所得。
近日我区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每个学校精心选出来的代表课中仍存在着照本宣科和教学肤浅的现象。例如北师大教材二年级的"方向和位置"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教材通过操场上师生共同辨认东、南、西、北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掌握辨认判断方向的方法以及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抽象到图上的理解和应用。作课教师却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机械地、肤浅地在操场上热热闹闹熟记了一下方向,学生对其生活中东、南、西、北方向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并无真正的认识。当走出校园后,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如何以一个方向为参照,去判断空间的其他的三个方向全然不知,这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的概念在此成为一句空话而已。
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与课前的教学预设有着及大的关系。备课时把握不准教学目标,会使教学过程产生"东一榔头西一棍子"的不良局面,对课堂上所生成的现实问题教师束手无策。何时收、何时放,教师无法驾驭,教学如一盘散沙。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做出充分的教学预设。每提一个问题,学生会有几种答案,会有几种思考的角度,教师都要力求想全,并准备好每种情况的应对方法。只有胸有成竹,课堂才可以游刃有余。
3.课堂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
每一个小学生都希望被教师重视、赏识。但由于进入学校之后,他们对自身的评价由原来单一的纵向评价进入到纵横向评价并存,更确切地说是横向评价占主导。因此原来的自信变得脆弱,并非常留意教师的评价,哪怕只是一个细微的表情,敏感的孩子也能从中分析出教师认为我好,或教师认为我不好。假如受到的赞赏比较多,这个孩子就会调整自我评价:老师都说我好,我一定比别的孩子好;反之,如果受教育者得到的冷落和失败比较多,孩子的调整的自我评价就成了:我一无是处,老师不喜欢我,成绩这么差,肯定我的脑子不如别人聪明。在这两种心态牵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小学数学赏识教育无疑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信的肥料。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一个肯定的点头示意、一句鼓励的评语都会让学生产生自信。
赏识教育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法,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包涵了对学生的热爱、尊重、严格要求,也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当然,我们在提倡赏识教育的同时,也要讲求分寸。教师对学生的赏识不是走形式主义,而是发自内心,真诚地对待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表扬要具体,不能不着边际进行空泛的表扬,这不会激起学生的心理感应;表扬学生不能过于频繁,否则学生会产生骄傲心理。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肯定,而不是一味希冀得到别人的赏识。在赏识学生的同时并不意味着不再批评学生,没有批评是对学生的放纵,要做到两者很好的结合。教学必要时也有批评和处罚,但强调正面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