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英语“悦”读课的教学策略与技巧

2016-06-12王宜滋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教学策略阅读教学

王宜滋

摘要: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在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按照固定的教学步骤:教授新词-放录音或学生默读-全班核对阅读练习答案,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失去了英文阅读的乐趣。本文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及亲身实践,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技巧的实施,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共同体",变阅读课为"悦"读课,让学生爱上英语阅读,激发他们对阅读文本的情感,提高其阅读素养,培养阅读习惯及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策略;“悦”读课;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58-02

1.背景及现状分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然而,在我们的以阅读为主的实际英语教学中,却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许多教师倾向于对文章进行语言知识的讲解和分析,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也只停留在了挖空填词、判断正误、作标准化的选择题的层面,使学生失去了阅读的乐趣,体会不到用英语进行阅读的欣赏性、趣味性及创造性。

(2)阅读教学模式单一,许多教师对泛读、精读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实际操作失去了对学生阅读兴趣及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泛读时,提几个细节或文章大意的问题,学生集体或个人答完,泛读任务就完成了。精读时要么带学生翻译全文,要么就是挑出难句、长句或有语法现象的句子进行讲解,然后就结束了这篇阅读课文,肢解了文章的完整性,忽视了"整进整出"的阅读原则,忽略了阅读背后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3)学生的课上阅读基本局限于手中的教科书,课外阅读也多来自于各种试卷或应试类报纸上的阅读理解题目。而实际上,阅读应该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间进行对话的过程(郑春,2013)。只有每位学生积极参与的英语课内外阅读活动,才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培养英语语感并在阅读中获取愉悦感和成就感。

那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使用恰当的策略来避免机械的阅读教学,保留英语阅读的语感和美感呢?由此,笔者萌生了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阅读的想法,借助一定的策略和设计变高中生的阅读为"悦"读。

2."悦"读教学策略的实际运用

奥费雷在《英语外语教学》一书中指出,阅读能力由三部分组成:A.辨认黑色符号;B使其与规范的语言要素联系起来;C.进一步把结果和意义联系起来。阅读的本质在于对书面材料的理解(A-C)。明确了这一点后,我们就不难理解我国现行的英语课本中那些常见的阅读教学任务:1)默读语言材料,然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或者选择答案;2)根据课文内容,布置学生做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练习,如释义填空、配对划线、句子正误判断、重新排序图或句子等(朱晓燕,2009)。老师正是通过帮助学生努力完成课本提供的各项阅读练习,发展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的。然而,阅读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不只是一个操作、实践的问题,更是一个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观念上的认识。普通高中英语(实验)版中单元话题涉及日记、语言、旅游、名人、文化、地理、环境、音乐等方方面面,旨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部,2003)。为实现这样的一个教育目标,我们英语教师,作为教科书和学生中间的桥梁和媒介,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所学的科目及教材产生情感,喜欢读并且能愉悦地读。为了将这一理念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中,笔者在高一的阅读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2.1积极构建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1984)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会带来疲惫。虽然英语教材中的话题涉猎广泛,可是我们却无法保证学生对每一个话题都会感兴趣,甚至是教师自己都会有阅读上的偏好。那么,在这种时候怎么才能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文本的情感呢?笔者认为学生阅读情感的激发离不开老师的铺垫和引导。例如,在处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一 Unit1Friendship的阅读文章《安妮日记》时,考虑到刚进高一的学生如果直接进入文章的泛读并完成阅读问题会比较唐突,笔者在进入新课前先让学生描述了自己的好朋友,初见是什么时候,怎样成为好友的,紧接着又追问学生除了同学以外还有谁可以成为好朋友,学生想到了父母、老师、动物,笔者又接着问如果这些人或物都不在身边,什么会成为你的朋友,学生又说到了洋娃娃和玩具之类的。这时老师开始介绍安妮以及她的年龄和经历,询问学生处于这样一个年龄段,对友情有着渴望却又无法和外界接触的孩子能有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如此一来学生会设身处地地站在安妮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种构建激起了他们对安妮的同情和对友情渴求的共鸣。这时再来读这篇文章,学生们投入了更多的情感,接下来的阅读、理解和对战争感悟也就更深了。

2.2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时的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在读任何一篇阅读文章时,如果只是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做了大体的了解,我们只能称之为一种肤浅的阅读。真正有意义的阅读应知道文本"是这样",生成我们"该怎样"(刘小英,2013)。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挖掘阅读文章中作者的思想和感悟,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写一写自己对这个话题的理解和想法,这才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当中来,培养其批判性和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并非仅仅是一种否定性思维,它还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能力:能够对一件事给出更多可选择的解释,思考研究结果的意义,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识来解决社会和个人问题(王牧群、李琳,2011)。在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二 Unit1 Cultural Relics关于琥珀屋的文章时,笔者拿了一条琥珀项链导入,让学生感受琥珀屋的价值连城,了解琥珀屋的历史及变故,并和学生一起思考了几个问题,"No one knows where the amber room is, will you try to explore the mystery?" "If you find the amber room, which country will you give it to?" 学生们的回答也着实带给笔者很多的惊喜,有学生提出找到后不会交还任何国家,而要开放琥珀屋,让它成为一个博物馆,供世人共同欣赏这样的艺术瑰宝。也有学生提出要归还俄罗斯,这样才公平。这样的思考及争论在笔者眼中没有对与错之分,因为学生在积极思考,在学以致用地表达,学生们的"夸夸其谈"是对阅读文章更高层次的理解,这种自由的、酣畅淋漓的表达让学生有了阅读后创造性思考带来的快感。

2.3适当填充辅助的阅读教材。Krashen(1985)的输入假说理论认为,决定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接触大量有意义的、有趣的、相关的第二语言输入材料。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的确拥有一套有理论支撑、科学指导的英语教材,编写者们注重了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但在老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有些内容不见得能被完全演绎出来,而且学生对所学的一板一眼的内容也会感到兴趣索然。这时,恰当的课外阅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填充材料。为了避免课外阅读流于形式,笔者所在的学校做了这样的尝试:选用了《典范英语》这套原汁原味的英文阅读书籍开设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培养学生的语感、阅读速度、持久注意力和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真实的阅读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帮助学生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有感悟、有思考,最终达到语言水平和思维能力共同发展的目的。阅读之初,笔者和教研组的老师会安排学生听读阅读材料,概括或讲述文本大意。接着,学生会依据对文章的理解表演整个故事。然后,针对不同的故事,学生通过演讲、自述或辩论来加深理解,同时笔者还为学生建立了《典范英语阅读日志》,学生每读完一个故事就会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并对读完的一本书进行概述、谈感悟、或改写、续写故事。课外阅读的补充,打开了学生阅读的视野,提高了阅读质量和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公主的假期》一书时,公主对假期和城堡的排斥和厌倦让学生体会到人们都会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感到平淡无奇和窒息,那么怎么应对这样的学习生活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笔者抛出"How do you deal with the boredom in our life?"这样一个问题,学生谈到了通过爬山、看日出、做运动、追剧等方式来避免无聊,教师通过追问、提醒或暗示,机智的点化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美源自我们的内心及我们发现的眼睛, 最后和学生分享了"Beauty is in the eyes of beholder."这样一句话,提醒学生爱上生活,成为生活的"情人",尊重了学生的独到见解,升华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阅读之美。

2.4让阅读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师与学生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是"交互主体的关系",持续地发生交互作用,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这种共同体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尊重,展开自由交往和民主对话,由此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真正的"生活世界"。在这个"生活世界"中,洋溢着自由和民主的气氛,每个人的创造性和潜能获得充分发挥(张华,2000)。学生之所以能欣赏地阅读、喜悦地阅读离不开教师所营造的宽松和谐的课堂阅读氛围,如果阅读课堂上,教师一味地提出问题、核对答案,倾向于讲解应试的英语语言知识与结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变得被动和单一,很难形成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3.结语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阅读英文资料的机会越来越多,阅读材料会涉及严肃的学术性、科普类文章,有的可能是雅俗共赏的轻松读物,有的是书信、邮件或公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教学策略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深层阅读能力,变机械的、没有情感的阅读为带有情感和感悟的"悦"读,通过"悦"读,培养学生深度思考后的批判性思维及创造力。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2]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郑春. 2011. 主线教学的时间与思考 [J]. 学科前沿,(1):32-35

[4]朱晓燕.2011.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奥弗雷·布拉顿.包天仁 狄强羽编译.英语外语教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

[6]苏霍姆林斯基,B.A.(著);杜殿坤(编译).1984. 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7]刘小英.2013.文本解读融入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尝试[J].中学生英语,(9):61-62

[8]王牧群,李琳.2011.结构主义的文本分析策略及其对英语阅读的启示[J]教学研究,(3):36-39

[9]张华.2000. 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教学策略阅读教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