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创设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6-06-12罗德林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情景数学知识创设

罗德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05-01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灵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并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创设生活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课前布置预习,感知数学来源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引导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激发学习的动机。众所周知,数学的产生与发展自始至终都离不开生活实践。而儿童的认知特点也验证了从生活出发,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这一教学思想的可行性。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大量的内容都来自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初,就要善于给学生搭建一个认知的平台。

比如,教材中关于各种度量衡的认识,各种平面及立体图形的理解,都可以在生活实践中找到大量的例子。让学生在学习前先去感知这些生活常识,然后再把它们统一到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中,这样更容易学生的理解和认识。通过预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角色中。

当然,在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要做好指导工作。我认为,教师在课前要做好的首要工作是指导观察。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例如在预习“圆的认识”时,可用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车并提问:“为什么车的轮胎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圆心?”,先让学生思考,开拓思路,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轮胎若做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其他形状后车子走起来会怎样,把车轴装在圆心外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很自然地积极开动脑筋寻求解答方法,而且能在直观的演示中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无形中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课中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代知识。”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师要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采撷生动的生活实例,安排设计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时间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的难点,可以让学生看时刻表,联想平时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放学,在某一个时间段或某一个钟面,学生都能联想到他们的实际生活片断。带着问题再让他们完成一分钟内可以做的事,如拍球的次数,呼吸的次数,跳绳的次数,写字的个数,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掌握时、分、秒的单位。

再比如,在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可以利用学生买东西的生活经验,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一个小朋友带了261元钱去买东西,他看中了三样物品一是复读机199元,二是麦当劳套餐52元,三是书包48元。教师根据这三个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如果只能买一样,你认为小朋友会买什么东西呢?他应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来做,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就有借鉴买东西时“付整找零”的方法。比如,有的说可能小朋友饿了,会去买麦当劳套餐,那么他可以先付给营业员50元,找回2元,再把这2元和剩下的211元加起来,就得出最后所剩的钱,列式就是:261-48=261-50+2=211+2=213。又有的说可能他会去买复读机,回来学英语,那他应该付两张100元,找回1元,列式为261-199=261-200+1=61+1=62……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会到了数学带来的乐趣。学生可能因此将课堂上的数学实践于生活中的数学,使教材和生活达到真正的结合。

三、课后加强指导,将数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教师要捕捉时代脉搏,联系实际生活,开展相关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到附近工厂、商店、集市等进行社会调查,使学习内容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富有趣味。

例如,学完米与厘米的认识后,可以要求学生回去度量自己家中客厅的长、宽,家中床的长、宽,桌面的长、宽及自己的身高等;学习了《圆柱、圆锥的体积》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计算花盆中的泥土、鱼缸里的水的体积等;又如,完成面积一节的教学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度量客厅的面积大小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我们的教育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灵活多样的生活情景,不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情景数学知识创设
情景交际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