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流行演唱专业教学中发声训练的浅析

2016-06-12冯文鹂

艺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

冯文鹂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体制不断深化改革,近年来,高校流行音乐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流行音乐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高校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对流行音乐演唱教学方法进行探析,从而为高校音乐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流行演唱 发声训练 唱法教学 素质教育

流行音乐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兼具传统“美声”、“民族唱法”。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发展与演进,很多高校都开始引入流行音乐教学,但是大多数的声乐教师都认为流行音乐的演唱在技法上、音色上不需过分考虑,只要有乐感就能够演唱,甚至有的教师认为流行音乐低俗内容较多,不如传统音乐或者是西方音乐高雅,不能成为经典。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流行音乐演唱教学发展面临阻碍,学生的流行音乐素养不能得到提高。但是,流行音乐在愉悦学生身心、缓解学习压力、陶冶艺术情操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流行音乐演唱教学水平显得尤为必要,为此,高校应在教学方法上、教学观念上积极转变,这样才能使流行音乐教学得以开展下去。

一、 关于呼吸训练

在流行演唱专业教学的发声训练当中,其前提是要对学生进行呼吸训练,会呼吸的演唱者才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歌手,呼吸训练是高校流行演唱专业开展一切教学的前提,其属于重要环节。只有学生在学习流行演唱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科学的呼吸方式,才能够完成最优秀的演唱。

所谓正确呼吸,主要是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流行音乐的过程中保持自然的呼吸。但是这种演唱呼吸又与人们平时生活过程中的呼吸不同,正常生活的呼吸是人们本能生理呼吸,但是演唱流行音乐的呼吸是将胸腹式呼吸与演唱者的日常呼吸方式两者相互结合起来,准确的来说,就是呼吸更明确、更深。这种呼吸方法主要是要求演唱者的后腰积蓄身体力量,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将这种力量与小腹产生相应的对抗力量,通过两者相互结合,能够在演唱者的身体当中形成相应的歌唱气息,演唱者将这种气息深深吸入直至肺部,就此形成演唱流行音乐的力量。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接受能力,不要将过多的专业用语贯穿整个课堂,要显浅易懂,使学生能够在讲授的过程中了解,随即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际呼吸训练,将所讲授的知识运用的实际,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在呼吸训练当中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气息训练。老师要教会学生运用很小的力量,很轻巧的将歌曲唱出,科学合理的控制演唱气息,达到预期的演唱效果。要正确地控制气息,就需要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并且处于放松的状态,要求学生的腿部肌肉保持绷紧,并且挺胸抬头,这有利于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调整气息。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气息训练的过程中,还可以选择一些欢快鲜明的音乐进行演唱练习,通常情况下,比较欢快的旋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至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便于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关于发声训练

从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上看,其发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气声、真声、混声、轻声、喊声等。大部分音乐人都认为,不管诠释哪种风格的曲目,都必须依靠声音,通过声音表现音乐内容。无论采取哪种唱法,只有真正将自己最真实的声音发出来,才能将一首歌曲唱好,更是吸引听众的前提,流行音乐唱法更要遵循这个道理。为此,学生在流行音乐演唱上,首先就要从发声方面进行训练,因为发声是演唱最初级的阶段,也是区分嗓音的关键。在将发声的腔体打开以后,就能够进行真声发声训练。而这里所说的真声需要依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并且真声具有明显的特征,那就是结合、浑厚,有力度。能够将人的真声体现出来的音区就是自然音区。很多流行音乐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最常发生的现象就是有气无声,真声似有似无,在运用上缺少力度,失去了对歌曲完整的诠释。但让学生撕心裂肺的呼喊发声,却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并且体现出学生最真实的声音,对自己的声音潜质有深入了解。在了解了这一点基础上,学生在流行音乐学生上将有更强的自信心,内心受到了鼓舞。

流行音乐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在推动音乐艺术产生过程中,音乐文明也随之产生,就如同盛开在音乐艺术中的一朵文明之花。在这种作用下,个体创造的力量增强了,并且在塑造自身形象、展现自我上也有了突破。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声乐演唱上,推动了声音个性化创新,人类开始真正懂得个性化塑造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中,每个人自出生声音特征就已经固定,但是依然能够通过后天培养将声音的辨识度提高,为此,只要平时注重自己真实声音的训练,就能够在流行音乐演唱上找到方向。

美声唱法当中对“坚”管状与头腔的共鸣非常看重,这是提高声音浑厚度的基础,要求声音的位置要高,“点”相比较起来则较为集中,并且声音能够体现出明亮之感,对穿透力要求较高。而对于流行唱法来说,不仅要能够体现出头腔共鸣,更要对声音的集中力度提高重视度,集中以后的音色将更“亮”,而声音则体现出“暗”,在这种相互配合下,运用恰当将能够形成自己特色化的声音。

三、关于歌曲心理与肌体状态

美声唱法教学当中,对喉头状态强调的过多。面对这种歌唱观念的影响,很多流行音乐演唱教学在不断转变方法,但是大部分还是沿袭了这种观念。为此,喉头状态在流行音乐演唱技巧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与美声唱法存在较多差异。

1. 以“说话”寻找歌曲最佳演唱状态

学生在开始进行真声训练时,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会用嗓子集中全部力量喊,这种状态下气息的流动性将非常差、喉头的挤压作用强、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将造成胸腔与头腔通气不足的情况,一旦气息不够流通,声音流通将受阻。由此可见,喉部肌肉放松是非常关键的。人在说话的时候声带会产生振动,在音量上存在差异,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就会更容易找到说话的感觉。学生在唱歌时,将有非常强的声带振动感,为此,在学唱歌前,先学会“说话”是尤为重要的。

2.以“远”、“近”感代替“高”、“低”感

一般来说,高音能够让人感觉到声音的起伏,而低音则让人感到低沉;高更能体现出纵向感。为此,学生在平时训练高音过程中,总是会将脖子向上伸,希望能够“够”到那个高音的,但实际上“够”是不能达到高音的最佳状态的。就会充分说明一旦气息不通畅就会给人“高不可攀”或者是“悬空”之感。而如果能改变这种高低音的唱法,由“远”来取代“高”,由“近”来取代“低”则能够使气息更为通畅。“远”与“近”更容易让人感到平稳,只是在距离上不同而已,在这种踏实的状态下演唱,气息流动将更容易掌控。

高音与低音相对时,音量在此时力度较大;在远与近相对时,音量力度将较强。并且无数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声音传播时的高、低音量间的力度、大小存在密切联系,人们可以找到一种由远到近的喊法去练习,也就是以更踏实的方式去练习。很多学生当唱到歌曲的最高音时,嗓子的压力将非常大,平时将不敢发声歌唱吧,还有一些在演唱前身体僵硬,神经紧绷,浑身无力将影响到“够”音的发挥,演唱受到阻碍。而当人们向远处“喊”时则能将高音体现出来,神经与肌肉均得到放松,演唱的阻力没有了,气息自然就通畅了。

四、关于高中低音区的“统一”

1.始终坚持真声演唱

当前,大部分流行歌曲演唱者对不同音准的歌曲都能掌握得当,在歌曲演唱上游刃有余。只有能唱好高音的歌手才是真正有实力的歌手,而重低音唱功更是衡量歌手潜力的关键。很多学生在演唱到歌曲的高音部分时,气息与力量不够,并将中低音部分忽视了,在唱到低音部分时会变得有气无力。为此,演唱到低音时,底气也要跟上,并始终坚持用真实的声音演唱。这样才能确保低音是“真实”的,低音演唱出来将更加有质感。最后,就要将三个声音衔接好,使整个歌曲的过渡更加自然、恰当。有的学生高音区转变非常完美,而高音区音色更加尖锐,这就要在平时多下苦工,注重歌曲音区的统一。

2.构建相对固定的发声“位置”

在发声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弱而不虚、强而不冲”的原则,并要对“统一”特征提高重视度;声音力度能够得到“统一”声音的“位置”就会变得稳定。大部分学生在演唱时,经常会出现发声位置随高音区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缺少统一性的、固定性的发声位置,这就是造成声音不完整或者是不统一的重要原因。要想做到弱而不虚、强而不冲,学生在训练时就要加大对气息掌控的训练。气息运用将对声音力度、情绪产生重要意义,并对情绪掌控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在进行气息训练过程中,要准确掌握到声音、气息间的内在联系,这是提高演唱技能的关键要素。学生光做到了“放”,忽视了“收”将不能控制好气息的内在冲击力,声音的真实性将降低;而在遇到低音时声音将发虚。

3.咬字与吐字

流行音乐虽然形式多,但是咬字与吐字的精准度依然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体现歌唱风格与个性的重要标志。美声唱法强调“字正腔圆”,吐字要清晰,与观众产生共鸣,而流行音乐则对形式化的内容不过分注重,讲究自由、随意与个性,为此,将更容易与人们的生活贴近,演唱时能够让人听清便可。

结语:

当前,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人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提高艺术气息的重要手段,唱好流行音乐不仅能够为人们带来物质上的满足,还能够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一个好的歌曲演唱技巧运用得当将使人们内心与歌曲产生共鸣。为此,在专业流行音乐演唱教学中,要掌握不同歌曲演唱的技巧,学会高、低音的转化,确保演唱时气息更通畅,提升音乐质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平时的发声训练,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流行音乐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迪.音乐类师范生学习流行音乐演唱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5).

[2]罗洪,陈平,曹桦等.《流行音乐演唱: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总结[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2).

[3]徐元勇.论高等艺术院校通俗歌曲演唱的专业教育[J].音乐探索,2011(4).

[4]王建元.高校流行音乐教育需要确立学科目录——2006首届中国音乐艺术院校流行音乐论坛核心议题综论[J].人民音乐,2012(1).

[5]杨雪.流行音乐演唱的艺术特征及教学理念更新[J].艺术科技,2013,26(2).

[6]单晶晶.流行音乐表演演唱学科的教学体系建立和分析与传统声乐体系的比较[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4(1).

[7]徐元勇.论流行歌曲及其歌唱的艺术规律和文化内涵——以三首作品的具体音乐分析与歌唱实践指导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4).

[8]余政仪,施涛.改变研究模式调整教学方法——建立流行歌曲演唱专业风格化练声的新观念[J].人民音乐(评论版),2011(9).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校健美操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应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简论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新形势下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的路径
现代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网络素质”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