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音乐创作中的色彩及其作用

2016-06-12李丹

艺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色彩应用

李丹

摘 要:通过对音乐创作中色彩的具体分析、色彩思维拓展及应用的阐述,让更多的音乐创作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探究、试验音乐中的深层次颜色调配,以便于写出更好的音乐作品。

关键词:色彩设置 色彩造型 色彩应用

色彩是一个让人听上去很愉悦的词汇,能给人很多遐想,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它完全是直觉性的。大自然赋予世界万物各种颜色,其实人们每天都在这样一个色彩的空间里面生存、生活。除了日常生活中离不了色彩,在艺术范畴内,色彩更是艺术家们赖以运用的表现手法。所谓色彩构成是指将多于一种的色彩,按照作品的需要,以及所要表达的创作意向,并运用相关的组合原则进行搭配、用以构成富有新的审美意义的色彩关系。在音乐创作中,它更是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段之一,为诠释音乐形象,使其更加生动起着重要作用。

一、色彩设置

音乐写作中的色彩设置总体上是与各个乐器本身、以及乐器组别息息相关的,它们可分为木管组、铜管组、弦乐组、拨弦乐器组、打击乐组。在每个组别里又有不同的乐器,它们和自己所在的乐器组是协和统一的,并在此基础上又分别有自己不可比拟的个性音色。相对来讲,木管乐器组的个性更为突出一些,每一样乐器音色差别较大,每件乐器自身的高中低音色又有较为鲜明的特点。因此木管组是首当其冲的色彩调色板。可以根据创作者的意愿描绘音乐形象,并很好地表现出来。那么对于铜管组乐器来讲,是整体感和力量感较为突出,由于都是铜管的质地,因此明亮辉煌是它的色彩。此外,圆号、小号、长号也可以加上弱音器来演奏,由于弱音器不同也会使其色彩发生微妙的变化。要说到整体性、纯粹性最强的就是弦乐组乐器了,从小提琴到低音提琴,从高音区到低音区的排列,音色总体上是非常统一的。其中小提琴和大提琴塑造、刻画音乐总会有独奏的一些片段出现,要么激昂炫技,要么如歌倾诉等等,使得音乐充满了人性化的特点。拨弦乐器组包括竖琴、吉他、班卓琴、齐特琴、曼陀林。由于这些乐器在音响上极具个性不失为色彩添加的好帮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竖琴,它的低音区音量大、深沉浓重,中音区温暖、高音区明亮,加之多种演奏法的润饰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极好音色效果。打击乐器组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色彩乐器组,乐器较为丰富,总体上分为有确定音高和无确定音高两大类常见的乐器有定音鼓、军鼓、大鼓、马林巴、钢片琴、三角铁、钹类等等。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为音乐中的色彩添加点睛之笔,不同的乐器特质不同,色彩装饰出来的效果也各异。

除了乐器组自身的色彩配置体现外,各种旋律音阶、各类和弦的运用以及不同的音乐风格也带有色彩性,在音乐创作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它们有些是明亮的,有些是暗淡的,有些是温暖的,有些是寒冷的。尤其是一些复杂性和弦的使用,色彩性体现就会更加丰富,时而写实、时而写意,有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也正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二、色彩的造型性

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从感官到心理上的一种刺激,也就是从视觉、知觉、感情到记忆、思想、意志的充斥。在音乐创作中,所谓的色彩观念首先是来源于更为具体、直接的绘画艺术,绘画中的色彩一目了然,很容易通过视觉来辨认出它们。但对于音乐而言,就相对有些抽象、不是很具体。因此,音乐创作中的色彩是基于人们来源于直接的色彩感受之后,在音乐所能表现的范畴内所形成的源于直接色彩,既高于直接色彩之上的、它是思维性的色彩。

1.传统意义上的色彩造型:

(1)色彩造型中的色调。主要依赖于乐器本身所有的音色。例如木管组的长笛是以明亮、清新为特征。单簧管较之长笛音色就略显暗淡,音色柔软,宛如颜色中的深色系。双簧管则本身就有一种自然饱满的音色,有一定的硬度,并带有一定的厚度和浓度,体现出它所独具的典雅性和东方色彩。大管则也属于深色系,但有别于双簧管的就是音区和饱满度。铜管租的乐器有共同的特征就是都可滑奏、都可以加弱音器。这一组的色调没有木管组鲜明,却独具特色,利用这两大演奏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形成自己独有的色调,为音乐增彩。弦乐组乐器本身同质性更突出,从整体上可以形成音乐的主要背景色调。用以衬托木管组和铜管组的细微色彩变化。打击乐器组则更多的是负责更为细微的色彩变化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2)色彩造型中的虚实。它主要分为1)写实性色彩:主要以自然、客观为特点,不夹杂太多的修饰与强调。木管组是最擅长于这种色调应用了,具有素描性。它可以表现自然界中的色调与音响,光与影的结合,具有轻快、活泼、生动的特点。2)表现性色彩:是带有一定情感意义的色彩体现。是音乐创作者通过带有个人倾向审美意义的艺术加工化、技术处理化所获得的个性化色调。它与写实性色调是变化与统一的关系,共同为音乐刻画的深入而服务,二者缺一不可。强调色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要想把表现性色调应用好就与音乐的其它表现手段要相结合,例如混合音色的调配,乐器之间的主次作用,和声、节奏等息息相关。

2.现代音乐中带有创新性的色彩造型:

(1)首先是乐器本身的音色变化形成了新的色彩造型因素,比如预置钢琴的出现,是指在钢琴的琴弦之间加入一些小的物件,例如橡皮、钢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从而引起钢琴在演奏时的音色变化,拓展了钢琴音响,有新的色彩成分被加入;此外还有加入电声元素的乐器例如小提琴、二胡等等都开辟了音乐色彩方面创作的新领域。

(2)加入人声素材,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的要属现代作曲家谭盾先生,他将中国的国粹京剧唱腔引入到了他的作品中,最近新创作的《霸王别姬》里,京剧唱腔贯穿始终无疑是该作品的亮点。还有他创作的作品《女书》也是将中国少数民族独有的唱腔引入到他的作品中,乐队写作加入独一无二的民族化的音乐唱腔,无疑会产生前所未有的碰撞火花。从谭盾先生的作品里除了感受到了另辟蹊径的音乐色彩之外,他也将带有中国深厚浓重的文化色彩散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多的人们通过音乐的色彩来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

(3)常规乐队写作中加入各个国家的民族乐器、例如加入印度少数民族乐器西塔尔琴、苏格兰风笛、我国的民族乐器唢呐、笛子、笙、古筝、箫、琵琶等等。这些民族乐器犹如一缕清新的风为音乐增添了绝无仅有的色彩与造型性。这些都是现代作曲家为音乐创作开启的新视角,新立足点。是一种全球文化大融合。

(4)音乐创作中能被应用于作品中的、带有色彩意义的、具有音乐表现色彩的载体范围被扩大化。现代最为先锋的就是谭盾先生创作的《风与鸟的密语》。在此作品中,谭盾先生运用了全球社交网络,其中包括微信、Whats App 、Twitter,让观众下载到自己的手机里,在音乐的某处,一齐播放。这也许是一个新的开端,手机与社交网络成为本世纪的一种带有别样意义与色彩的新型乐器,参与到音乐作品中去,再次刷新了音乐中的色彩意义的定位,让人们可以通过这样新奇的色彩造型,感受到具有现代意义的新音乐音响的大集合。

三、色彩应用

如果说音乐中的旋律线条是诉诸于心灵的,那么音乐中的色彩就是诉诸于感觉的,当心灵能得到洗礼和提炼升华后,色彩则充当着导师般的角色,将整个音乐引向更具有深远意义的理性轨道上来。一个创作者要想把音乐作品中的色彩勾勒完美,就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来完成美丽的音乐色彩描绘。

1.音乐创作中具有色彩意义的明亮度对比。主要分为高明亮度色彩基调、中明亮度色彩基调、低明亮度色彩基调。其中高明亮度色彩是外在的、也可以是强烈冲动的,总体上是比较强势的。中明亮度色彩,是具有安全性的、可依赖性的较为平和。低明亮度色彩自然、古朴、也可以趋于平淡、消极、是弱势的。因此在音乐创作时首先要确定、勾勒出适合作品本身的色彩基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色度的渐变,从而构成作品中的明亮度对比。例如从高度的明亮色调层次开始向中明度、甚至是低明度色调递进。它可以是依次顺向递进,也可以反向递进,也可以是跳跃性突变用以带来新鲜的感觉。至于作品中各个层次的亮度色调如何在音乐中体现要就依赖于创作者本身的个性化想象力了。

2.音乐创作中具有色相之间的对比。前面已经论述了管弦乐队中各个乐器组的基本色相。它们之间很显然色相是不同的。这为音乐创作提供乐器之间、乐器组别之间的无限的色相对比的可能性。这里有相同色相的细微对比,如弦乐组内部产生的对比,这种对比是最为弱化的色相对比。还有类似色相的对比,如木管组乐器之间的内部对比,其特点是协和典雅,但又不失惊艳。色相对比最强烈的就是反差较大,可以平分秋色、不分伯仲的乐器组之间的对比了。适合刻画音乐的个性形象,彰显创作者的激情心理 ,适合于音乐中高潮处的写作。

3.音乐创作中具有色彩纯度对比。 主要分为高纯度色彩、中纯度色彩、低纯度色彩。 其中高纯度色彩带有很强的激情性、夸张性和冲动性。它主要体现乐器的单纯音色上。音色单纯但是乐器的件数却不一定,要根据作品的需要而定。中纯度色彩是指在单纯音色上加入淡淡的另外一抹色彩而产生的一种文静优雅的感觉。似是而非,耐人寻味,它主要体现在乐器混合音色的运用上,不易过浓。低纯度色彩,它也属于是加入了其它色彩而形成的,只不过其它色彩的加入量大于中纯度色彩。本身纯度量被大大降低,往往更区别会消极、平淡的感觉。

4.音乐写作中具有色彩的冷暖对比。在创作开始阶段就要将作品的色彩构成设计好,先将乐器中各个乐器、各组乐器的冷暖色进行分析、分类。通常暖色调具有更多的积极意义,它热情、阳光、温馨、奔放动感意义最强。冷色调则安静、内敛、寒冷、迟缓。如何在音乐作品中充分利用冷暖色的对比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是体现创作者个性审美的立足点。

上述四种对比,在具体中应用中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形成;也可以按照音乐发展的逐步深入依次出现连续的对比;也可以形成面积、比例上的对比,由于所占的比例、面积多少不等,就会引起明亮度、色相、纯度、冷暖的对比。

5.音乐创作中要具有色彩调和。在音乐创作中色彩除了对比之外,还需要色彩调和。音乐表现中有对立、有统一,色彩对比为表现个性、对立而服务,色彩调和则为和谐、统一、有秩序而服务。首先,色彩调和着重于相同、相似类色彩组合。基于这一点,同质类乐器之间的色彩搭配要多些,或者是有一定相似性的、共通的乐器可以搭配到一起。需要为表达音乐形象,有共同象征意义的乐器来叠加组合。其次,还有一种秩序意义的色彩调和,它具有逐渐性、过渡性,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调和过程。这一过程的呈示,从乐器数量上的分配可以是由少到多、或是由多到少;从乐器组上可以由单一到多重,或是由多重到单一。最后,色彩调和与音乐作品中的色彩应用面积、比例也是息息相关的。它可以分为处于占统治与支配意义的主要色调和处于被支配、被统治地位的次要色调。二者相得益彰,比较富于表现性。基于每部音乐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意义、艺术感觉不同,以及创作者的个人审美倾向不同,色彩调和也是就有很大空间可以发挥的。

6.音乐创作中具有补色环节。音乐创作中的补色其实质就是点缀与强调,强化立体感。目的就是增加整首作品的色彩细微性方面的变化对比,勾勒出作品的空间感与距离感。(1)点状补色 就是在相对重要的位置用少量的其它音色来点描,它是若有若无的,具有不经意性、随机性。(2)块状补色 其强调作用更为突出,以和声音块的形式出现,再加上带有音色强调意义乐器演奏使得和声音块与音色音块融为一体,用以丰富音乐内涵。(3)线状补色 是指在音乐进行的片段中加入带有复调思维意义的,呈线状流动的,与音乐主题同时运动的音色色彩线条。它为音乐作品提供了横向运动的色彩调配。(4)面状补色 色彩的浓度被提升,面积使用被扩大,属于比较浓重的补色手法,具有鲜明的个性。在音乐的某个局部,或是一个段落都可以应用。

上述这些色彩性的运用手法,最终是要体现在色彩综合感与空间感方面。其实质意义就是空间上的混合。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单单从谱面上看就会有很好地层次感,并有着外观上一目了然的空间感,也有一定的透视性。仔细再观察、聆听音乐作品时这种色彩的透视性则无处不在,整个音乐是立体的,音乐的色彩造型也是多维化的,从音乐中可以感受到远景、中景、近景甚至是特写的描绘描述。会有明暗的对比、冷暖的色差感、或浓或淡的浑然天成、或主或次的相辅相成。这些统统与作者所掌握的管弦乐配器法以及乐器演奏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音乐创作者俨然是一个色彩大师在自己的理想化的音乐国度里畅快淋漓的抒发着他的情感,以音绘画。

四、音乐创作中的色彩心理

音乐创作中的色彩运用其本质就是创作者通过客观感受得以在音乐作品中体现的二次阐述。它是带有象征性的、色彩勾勒。它是客观色彩的投像、影射,是创作者心理颜色的音乐视觉呈现。又产生与之相关的一种心理,审美倾向的,从而带给听众们一种富有想象意义的色彩描绘。虽然具体的色彩意义较之绘画相对淡化,但是它冲击人们的心理及其所产生的色彩共鸣与张力性却更强,并使其增加了在精神世界意义范畴内的绵长与回味之感。这正是音乐创作中色彩勾勒的独特性体现。也是创作者表达音乐不可缺少的手段。源于生活,源于情感,丰富创造想象力,让人们置身于色彩斑斓的音乐世界使之陶醉流连忘返。其实这就是色彩的联想性与象征性,就色彩本身而言,它可以是最为具体的实色,如红、黄、蓝、白等;也可以是较为抽象的联想想象,如黑色让人能抽象的想象到严肃、恐怖、死亡等。对于诸多颜色的联想多次被重复或强调,色彩就会有了自己的专属表情,就形成了带有象征意义的表现符号。它们是自由的、惊艳的、奇特与不可思议的。使得创作者依据色彩心理,尽情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来表达作品本身的意志精神和目的性。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创作中色彩的运用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随着音乐发展到当代,音乐中色彩意义一直是越来越被重视、强调。与之相关的技术手法也越来越具体。有了上述这些具有象征意义、不同角度的色彩定位区分及应用手段的提供,对于创作者来讲,就好比是在一块巨大的画布上,可以根据个人审美倾向、纵情的刻画着音乐的形、韵、魂,充分体现出音乐作品的个性特点。并和音乐的受众们一起享受作品本身带来的美妙与遐想。

参考文献:

[1]赵国志.色彩构成[M].辽宁美术出版社,2010.

[2]【美】塞缪尔.阿德勒.配器法教程[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3]【苏】C.瓦西连科,张洪模.交响配器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色彩应用
色彩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及意义研究
浅谈建筑装饰设计中色彩的分析与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对色彩的应用
探究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关于现代园林景观中亭宇设计的发展思考
浅谈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浅谈风景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与应用
基于美术史谈中西方色彩应用的差异
建筑景观设计中色彩应用的研究
对油画创作中色彩应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