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出生证”,网约车更需严监管
2016-06-11吴桐
公民导刊 2016年4期
吴桐
今年全国“两会”上,交通运输部释放出了“不会对网约车一禁了之”、“将量体裁衣设计新的管理制度”等信号。
“两会”结束不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便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安部关于废止(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的决定》。这意味着,施行了18年的《城市出租汽車管理办法》下岗了。
业内人士认为。废止过时的旧规定,可能是为出租车改革铺路,让出租车司机头疼的“份子钱”、出租车经营权的地域限制等有望出现调整。而民间呼声很高的互联网约租车(专车、快车等)或将迎来合法落地和统一的行业规范。
网约车这种全新的O2O模式,打破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垄断。未来如果允许越来越多私家车进入网约车行列,以往那种被刻意维持的供不应求运营状态将不复存在,公众有了更多的选择,也就有了更大的议价能力,得到的将是更好的服务。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能只看到好处。去年,媒体就曾报道过多起关于国内私家车专车出现重大交通事故后,受害人家属得不到任何赔偿的情况。
在美国加州。交通监管机构指定了针对网络平台的监管规范,监管机构要求对加入约车平台的司机进行严格的安全核查,并对车辆和司机的责任保险提出要求,还包括不允许网约车沿路巡游揽客、每次载客不得超过7人等详细规定。
与目前国内“裸奔”的网约车相比,这些监管举措非常值得借鉴。
鼓励新业态发展,应该给网约车合法的“出生证”,但不能把网约车规范成一个仅仅是增加了网上叫车功能的传统出租车模式。
因此,规范是必须的,除了上保险、管资质、装GPS等举措外,更应通过立法等措施守好“安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