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思考
2016-06-11李大伟
李大伟
摘 要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人类文化传递、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它是一个教学环境,又是一个文化环境,也可以称之为一座生产特殊产品的工厂。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而声誉的好坏又与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等水平紧密相关。作为一名大学生,除了学习必须的公共基础知识与专业基础技能以外,还要学习和培养高尚、良好的做人素质。就“素质”而言,它涵盖了极为丰富的范畴,虽然目前对素质教育概念的理解还有些不一致的地方,但素质教育的内容是明确的。对素质教育内容的划分和四者之间关系的认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全體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具有更强的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和精神素质,以确保中华民族的长盛不衰。为此,结合高校教育工作的实际,我们的几点思考是: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培养
1 以“两课”教育培养其思想品德素质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中心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由原来的计划经济模式转轨为市场经济体制后,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观念意识等都随之发生着极大的转变。在新形势下,如何尽快、稳妥的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接上轨,适应新形势要求,加强适应时代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我们的必要任务和职责。
充分利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育方式,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两课”教育实际上就是怎样学习“做人”的教育。首先学“做人”,然后做学问。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那就是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对全人类的责任意识,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勇于奉献,注重道德的自省,有理想、有信念,特别强调要有正确的科学理论观和协作精神。从“两课”教学的角度来看,它具有自身的优势与特点。一是学习内容丰富,可以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情实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水乳交融。我们认为,“两课”的教育不能单纯的靠课堂讲授,应该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多种教学方式结合的统一。必须有耳闻目睹的现实教材,这就具备了教学的直观性、实践性,有利于学生的教学参与。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设备的更新和通讯宣传媒体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变化为:①可以有效的借助教学视频、电影片,利用“两课”教学的机会组织学生学习,然后结合有关内容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知道中国革命的昨天,看到今天,以及我们要为之而奋斗的明天。结合院系或本专业的教学特点与要求,邀请毕业生返回学校为学生现身说法,以他们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为在校学生作专题报告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③转变教学观念,“两课”教学不单以教师为中心,应该重心下移,教师与学生换位,让学生走上讲台,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④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辩论会、演讲会、模拟法庭等,让学生唱主角,教师给予指导,这对于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是极有帮助的。采取多種多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喜欢,教学内容易接受,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受到教育,寓教于乐,不断使心灵得到净化,为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2 以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培养其业务素质
所谓业务素质,就是指大学生对教学计划内容中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掌握程度。
学生以学习为主,在有限的大学学习生活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学习和掌握各科文化知识,一专多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炼好硬功夫,以求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对所从事的工作能够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良好的业务素质表现出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多年来,从我国高校教育的系统规划,教学方式等方面看,基本上还是一个比较单一模式化的教育,形成一种总体趋势,填鸭式的教师讲,学生听。尽管采取了多种手段和方法去改进教学方式,但这种力度和速度仍远远赶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多处于被动的状态。所以表现在学生的身上则是知识面狭窄,结构层次单一,缺乏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和行业变化的综合素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锻炼。高校应把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作为重要的教育思想,并落实在各个具体的环节中,教会学生不但要有过硬的高新技术知识,更应该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学校的教育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内容等都要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接上轨,特别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陈规,大胆创新,多渠道,宽口径培养人才。实行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文理交叉,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读双学位,实行弹性学分,让有精力、学习好、反应接受快的学生先进步起来,只要学分修满,考试合格者,完全可以提前毕业。
3 学科交叉有利于培养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的教育也一直是坚持以人的培养教育为本,不论从古到今还是国内外,其基本原则与方向是一致的。孔子提倡除“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外,还要学御、射,就是要坚持全面发展,在西方也丝毫没有放松对人的素质培养的传统教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作为我们中华民族,要知道立足于世界之前列,光有经济成就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一方面是人文素质以及正确的价值理念经过长期自觉修养形成。
4 以健康的体魄、宽大的胸怀培养身心素质。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健康的身心是成就事业的基本保证。人们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相互依赖而存在。
素质教育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应该将其放在育人的首位,以素质教育为宗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注意共性与个性、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使之具有一专多能,勇于创新努力奉献的能力,在轻松舒适的校园环境中,多方式多渠道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