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016-06-11余人杰
余人杰
紫砂壶作为一门中国传统手工艺,在历史上始終独树一帜。原因不仅在于其实用性和观赏性,还在于其与时俱进的制作装饰工艺。很多民间的传统艺术因时代变迁而销声匿迹,其原因追根究底恐怕还是它们与时代脱轨。好的艺术门类应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只有立足当代,深刻了解社会的本质,才能创造出与生活完美融合的艺术品。紫砂壶艺术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唯有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与现代设计方法及高新技术相结合,才能打破民间工艺的局限性,才能顺应全球化的潮流,才能抓住机遇创造更大辉煌。
紫砂壶造型万千,装饰技法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紫砂壶主要分为花塑器和光素器。其中花塑器造型繁复,其设计灵感大多来源于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并以之为原型,通过陶刻、彩绘等装饰手法呈现于紫砂壶上。其手艺精到,惟妙惟肖,经常使人们于品茗赏壶时,仿佛置身自然,忘却在俗世奔波忙碌的疲惫与烦恼。而光素器大多以变化的线条和曲面见长,通过制壶艺人的艺术品味及娴熟的技艺,灵活运用点、线、面这三要素,展现出不一样的风格,其简约的造型为现代家居生活增添了质朴的美感。
“安然”这样美好的字眼从唇齿间轻漾而出,似春风拂面,温暖和煦;又如流水潺潺,清澈温柔。安然,有安如泰山的磅礴大气,有淡泊清灵的自在内心,有几平小家的安心踏实。初见此壶,“安然”二字便映入心底。其美好意蕴与此壶完全契合,其淡泊雅致更把此壶气韵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安然”为壶名,则生动贴切,而不刻板做作,非常自然就将壶韵融入了文字。
“安然壶”(见图1)以段泥所制,色泽温润淡雅。众所周知,紫砂泥料大致分为三种:红泥、紫泥和绿泥。段泥是绿泥的一种,是色泽较为特殊的泥料,与红泥的鲜艳、紫泥的庄重截然不同,段泥烧制而成的紫砂壶,青绿中略带嫩黄,既有春天原野的勃勃生机,又有迎春花含羞绽放的清新雅致,观之如沐春风;又如赴约的娉婷少女,不疾不徐,眸光盈盈若碧波,矜持端庄,方寸不乱。
纵观此壶,其造型别具一格,巧妙别致。虽以四方为基本造型,但方中见圆,曲面柔和,过渡自然,壶腹蕴含张力却不事张扬,收放自如。转角处的曲线往上渐收,尽显圆润平和之美。壶肩作折角过渡处理,使其具有了灵动的变化,摆脱了四方壶常见的笨拙感。压盖与壶身相贴合,气度庄严。壶钮饱满挺秀,契合壶身体态,圆中见方、方中寓圆,造型比例恰到好处。再看壶把与壶嘴,两相辉映。壶把由粗及细,纤细秀美而不失柔韧与力度,壶把上半部分预留折角方便提拿,构思周到、设计巧妙。壶嘴如凤颈自壶身蜿蜒而出,高贵大方,线条流畅自然。此壶未加过多的修饰,以线条的变化展现其雅韵,是典型的紫砂光素器。
光素器看似简单,实则制作十分困难。摒弃了堆砌在表面的装饰,造型和线条的缺陷就更容易暴露出来。这就要求制壶艺人有高度的造型能力及审美水平,而不论造型还是审美都非一日之功,需摈弃杂念,有水滴石穿的决心,长年累月进行研习,唯有心绪平和、内心淡然才能处之泰然。几十年如一日地端坐于泥凳前,把手边的泥片当作自己的人生信仰来虔诚地拍打和成型。做壶的过程大概也是修炼内心的过程,偶有跌宕起伏,也有时候会心绪不宁,都融进了泥片里,将人生的感悟都通过紫砂壶表达出来。如释迦拈花,迦叶微笑,最终与紫砂壶心意相通。艺人的心安静而纯粹。如碧波微漾,沉淀了杂质,也沉淀了时光和往事。光阴飞逝,他们不慌不忙,从容自在。水面泛起涟漪,转瞬就不留痕迹。而他们,只是在一边安然欣赏。
此壶秀美雅致,有江南烟雨的朦胧清丽,有飞鸟掠过天空的自由洒脱,简约现代的造型中又透露出古色古香的雅韵,让人过目不忘。全壶落落大方,端庄而富有灵气,恬静淡然,大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境。做壶如做人,人品如壶品。一把风格鲜明的壶能看出制壶艺人的品性,而做壶的心境都在紫砂壶的细节上体现出来。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面临的压力和诱惑都在不断增长,“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单是一种境界,也是我们为人处世都应该具备的原则:它是宽容,又是从容,还是不媚不俗,更是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