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紫砂花塑器“提香壶”的设计风格与寓意
2016-06-11范友良
范友良
摘 要 紫砂花塑器采用或抽象或具象的方式模仿自然的各种形态,通过审美处理对其予以诗化,升华至自然、宁静、和谐的艺术境界,为紫砂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提香壶;紫砂;设计风格;寓意
自从紫砂花塑器的鼻祖——“供春壶”诞生那天起,屈指算来已近五百年。特别是紫砂花塑器从初创走向成熟,大量仿生的象形陶艺作品层出不穷、精彩纷呈,可写成一部宏篇巨著。从五百年来紫砂花塑器起源和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其成长规律:首先创作者受生活环境的感染;其次大自然赋予了广泛的创作题材;再次是审美特质中充溢着生命的活力。这三方面是紫砂花塑器得以产生、得以繁荣、得以不衰的根本。
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紫砂花塑陶艺和大自然浑成一体。人不仅仅是旁观者,而更已融入其中与其合为一体。天、地、人、陶合一,温馨亲和的情境,就成了艺术的最高境界。浸透了秀丽而典雅、恬静而鲜活、舒缓而灵动的美,既有惊心动魄的震撼力,又有沁人心脾的感染力,由此产生的艺术魅力是紫砂花塑器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现以紫砂“提香壶” (见图1)为例,谈谈花塑器的设计风格与寓意。
1 紫砂“提香壶”的工艺造型
紫砂“提香壶”精选原矿底槽青泥料精制而成,柔和厚重、古雅深沉、韻味悠然。其壶身呈扁圆柱状,与嵌入式壶盖浑然一体,和谐之美漾于其间。“提香壶”的周身布满枝茧,柔和的线条中带有刚健之气。壶钮被设计成一节树枝,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增添了壶的灵动,妙不可言。提梁的方形线条轻盈明朗,而且也似树枝,和壶钮相映成趣,精致美观。此壶轮廓明朗,曲线遒劲有力,于拙朴中见纤巧——整把壶犹矗立风中,将树枝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虽无细叶,却也令人感受到了生命力的旺盛。
2 紫砂“提香壶”的设计理念
自涉足紫砂艺术以来,善于在自然界中取材,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准确把握动植物的自然形态,亲自捕捉豢养青蛙飞虫、栽种蔬菜瓜果,并将其神韵融入紫砂壶。这款紫砂“提香壶”就是以树枝为原型而设计的,用诗意的目光去发现自然之美;同时,此壶也是对生命之美的赞歌。树枝有了生命才有了美,即便不见枝叶,亦见生命的体现。通过热情洋溢的艺术处理给人带来愉悦、振奋的审美感受,让人感到树枝的活泼动感及新颖别致。
西方著名雕塑家亨利·摩尔曾说:“对自然的观察是一个艺术家生命的一部分,这会使他保持新鲜感,防止他仅靠模式创作。”在自然界、在生活中寻找花塑器创作的题材,是独特风格形成的源泉。无论菜园瓜田、桃树竹林,乃至池塘荷莲、明月清风,均可被演化成动人的花塑器型,化为一首首抒情诗篇,一曲曲田园乐章。这款紫砂“提香壶”就是以生活中常见的树枝,赋以了强盛的生命力。
这款造型写实抽象兼具,藤条枝蔓肌理丰富,严谨逼真,呈现出一派生机,展示出紫砂艺术返朴归真的美,它似一股清风拂面,使人得到高雅的艺术享受。
3 提梁的来历以及神韵
这款紫砂“提香壶”的壶把以常见的树枝设计而成。提梁壶以提梁为把,它是一种比端把紫砂壶年代更早的式样。因为古人饮茶,将壶置于炉上烹煮,用提梁壶较为方便。传说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晚年不得志,弃官来到蜀山。他喜欢饮茶,对此也很讲究。他想:我何不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一把大茶壶?谁知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一做就是几个月,还是一筹莫展。一天夜里,小书僮提着灯笼送来夜点心,苏东坡手捧点心,眼睛却朝灯笼直转,心想:哎!我何不照灯笼的样子做一把壶?吃过点心,说做就做。等到粗壳子做好,毛病就出来了:因为泥坯是烂的,茶壶肩部老往下塌。他想了个办法,劈了几根竹桠,撑在灯笼壶肚里头;等泥坯变硬一些,再把竹桠拿掉。又大又光滑的灯笼壶做好了,不好拿,一定要做个壶把。苏东坡思量:我这把壶是要用来煮水的,如果像别的壶那样把壶把装在侧面,火一烧,壶把就烧得乌漆墨黑,而且烫手。怎么办?他想了又想,灵机一动,动手照屋梁的样子来做壶把。经过几个月的细作精修,茶壶作成了,苏东坡非常满意,就起了个名字叫“提梁壶”。因为这种茶壶别具一格,后来就有一些艺人仿造,并把这种式样的茶壶称为“东坡提梁壶”或“提苏壶”。
紫砂“提香壶”作为一种提梁壶式,具有独特的韵味。“提香壶”的提梁极富张力,支撑平稳有力,与壶身搭配协调。提梁与壶钮呼应,令壶重心上移,全壶传神挺秀。
4 结 语
紫砂陶艺作品的创作题材十分丰富,正如这款以树枝为题材的紫砂“提香壶”,它讴歌了生命力的旺盛,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只要广大紫砂陶艺工作者孜孜不倦地探索,挖掘大自然的丰富馈赠,紫砂花塑器这门仿生象形艺术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
参 考 文 献
[1]吴国芬.小小紫砂壶内藏乾坤[J].国际金融报.2014.02.18.
[2]郑斯扬.茶壶·故事[J].学术评论.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