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
2016-06-09李润香
李润香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
李润香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骨折常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基础上,干预组加用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术后DVT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下床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1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70%显著低于对照组21.62%(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结论 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DVT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采纳。
整体护理;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体会
DVT是下肢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常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表浅静脉扩张,栓塞部位皮温升高等特点,严重者下肢栓子脱落随血液循环进入肺部引起肺栓塞[1-2]。如术后不及时干预,可发生截肢危险,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预防性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可有效防止DVT的形成,除了应用抗凝、溶栓药物治疗外,临床护理干预也是预防DVT形成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74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采取两种不同护理干预手段,对其干预结果进行比较,现将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科收治的74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X线、CT等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均行手术治疗。本次研究内容、方法以及目的均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被研究者均在知情自愿的情况下签订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7例。干预组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9.00±15.30)岁,骨折原因:交通伤17例,重物砸伤11例,坠落伤9例,其中胫腓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1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7例,其他骨折
5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7.00±15.29)岁,骨折原因:交通伤18例,重物砸伤9例,坠落伤10例,其中胫腓骨折17例,股骨干骨折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其他骨折4例,2组在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方法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术后指导患者肢体功能训练,嘱咐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处理;使用抗感染和抗凝药物治疗。
1.2.2 干预组 干预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术后疼痛,会产生焦虑、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再加上对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肢体活动恢复的担忧,而加剧负面情绪,对术后康复产生不利影响,此时需要护理人员时刻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向患者如介绍一些成功的病例,及时了解患者的要求,在不破坏基本原则的情况下给予满足,激励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让患者在愉快状态下接受治疗[3]。(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护理人员依据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受教育程度等采用不同沟通语言和说活方式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出现DVT的原因以及可能发生的危险,告知患者预防的必要性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能力,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让患者积极配合接下来的护理工作。(3)饮食护理:合理饮食习惯可促进伤口愈合,饮食主要以清淡、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为主,尽量避免食用含有维生素K的饮食;多食用高纤维蔬菜、水果,易消化的食物,可防止便秘发生;避免食用高脂肪食物,减少血管内脂质堆积,保持血管内血流畅通,同时应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4)康复训练:术后告知患者应抬高患者,依据患者肢体恢复情况,鼓励患者早日进行功能锻炼,需要护理人员详细说明肢体活动幅度、力度,在患者充分掌握的情况下进行。早期进行踝关节的伸屈训练,每天3次,每天50下,每次伸屈运动维持5 s,在患者病情条件允许情况下,早期进行股四头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同样每天3次,每次50下,每次坚持5 s,随患者掌握程度及身体耐受力适当延长锻炼次数和时间。指导患者早期床上自主活动和下床活动,促进下肢静脉血液流动,减轻患者肢体肿胀,防止DVT的形成。同时还需密切观察皮肤潮红、肿胀、疼痛以及皮肤温度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告知患者不要自己触摸、按揉,如有不适立即就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术后DVT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并进行分析比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实验中所用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干预组DVT发生率为2.70%,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1.62%(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比较(x±s)
2.2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DVT发生机制考虑主要与骨折后静脉血管壁损伤、静脉血流减慢、血液处于 高凝状态密切相关。骨折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处于制动状态,血液中血小板释放、大量白细胞聚集,而血液中抗凝血物质减少,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在加上骨折过程中牵拉、扭伤等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加速了DVT形成[4-5]。如不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会对患者肢体正常生理功能恢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发生肺栓塞,最终导致患者死亡。而整体护理干预在对患者病情完全熟知了解情况下,通过心理干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以及肢体功能锻炼进行全方位干预,让患者以最佳心态配合治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6]。本研究通过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取得肯定疗效,有效降低了DVT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由此看来,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对患者术前情况进行评估,提高患者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认知意识,从而增强了患者的依从性[7]。对存在负面情绪患者及时进行沟通疏导等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术前后饮食指导,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防止便秘的发生,同时骨折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胃肠蠕动能力下降,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不易消化食物,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此外,早期进行合理功能训练,可有效降低静脉内膜病变的发生率,缓解了因长时间卧床导致的血液流动缓慢等问题,进而避免DVT的发生[8]。
由此可见,在下肢骨折术后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DVT的发生,降低截肢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改善了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宋琳.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0,39(7):695-696.
[2] 江晔,华志朋,陈辉.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10例[J].临床急诊杂志,2013,14(4):182-183.
[3] 俞中会,唐永芬.系统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和忧郁情绪的影响[J].实用心血管病杂志,2010,11(18):1698-1699.
[4] 李凤英,黄伟华,张桂兰,等.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6):543-544.
[5] 陆芸,马宝通,郭若霖,等.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9):693-698.
[6] 王友玲,郭光英,耿显艳,等.下肢骨折手术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34):6397.
[7] 梁士叶,武新莉,任转梅,等.1例左下肢多段开放粉碎骨折合并2次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z2):84.
[8] 杨芳.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13(8):190-19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0.075
江西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 (李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