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搭桥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6-06-09王雷张振忠
王雷 张振忠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搭桥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王雷 张振忠
目的 对比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搭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心脏搭桥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不同手术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54例)行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研究组(66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手术、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护及住院时间等(230.25±24.14)min、(422.15±174.58)mL、(11.02±5.34)h、(2.11±1.08)d、(11.79±2.87)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手术后2组心脏损伤标志物指标水平均提高,研究组提高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律失常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27.77%。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搭桥术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
体外循环;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
选择合理的方案开展心脏搭桥手术,效果肯定、手术风险小,是心血管外科临床医师重点研究的课题[1]。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采用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搭桥术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更好的开展心脏搭桥手术治疗工作提供价值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于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接受心脏搭桥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时不同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66例)。对照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48~77岁,平均(62.23±3.85)岁,体重指数(BMI)18~22 kg/m2,平均(21.23±2.25)kg/m2。研究组男36例,女30例,年龄50~75岁,平均(61.85±2.96)岁,BMI 18~23 kg/m2,平均(22.74±2.36)kg/m2。2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在胸骨正中位置做一切口,取出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2]。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手术:选择全量肝素化,于患者体内建立循环,阻断主动脉,在血冷停跳液灌注于入主动脉根部。对于远端吻合口需在心脏静止情况开展吻合治疗,近端吻合口需在开放主动脉情况下开展吻合。研究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手术:采取半量肝素化,在患者心率(HR)处于60~80次/min,选择β受体阻滞剂控制HR,将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60~80 mmHg范围内。放置2~3根心包牵引线,暴露、吻合前降支,利用Octopus固定器固定靶血管,同时利用橡皮牵引线租代部分前降支。如果患者HR、MAP均未改变,则切开前降支,在腔内后缝合左乳内动脉及前降支吻合放置CTS分流闭合管,最后缝合对角支、钝缘支、右冠及后降支的远端吻合。
1.3 观察指标 术中、术后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心脏功能损伤标志物:肌酸磷酸激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l);并发症: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及神经系统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术中、术后指标对比 研究组术中、术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术中、术后指标对比(x±s)
2.2 2组治疗前后CK-MB与cTnl指标水平变化 2组治疗后CK-MB与cTnl指标水平均提高,但是研究组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CK-MB与cTnl指标水平变化(x±s)
2.3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体外循环指通过特殊的人工装置把回信静脉血引至体外,并通过人工法行气体的交换,完成温度调节与过滤,再次输回到体内相关动脉系统生命的支持技术,也被称为人工心肺机,其被大量应用于心脏、肺等大血管术中,其具有操作容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指外科医生于跳动、无体外循环的支持下的心脏手术,其可以有效避免大部分并发症,降低手术的风险,但其手术相关技术的要求相对高。本研究主要对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搭桥术患者的疗效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搭桥术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佳。考虑可能是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容易对患者心脏和机体内环境产生伤害再灌注、细胞间质水肿、心肌缺血、炎症反应等一系列不良反应[3-4]。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手术不仅可缩短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减少出血量,也可以显著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自身含有严重危险因素的患者开展体外循环治疗风险较大,而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手术能够显著降低上述难题,对患者机体创伤小,利于术后快速恢复[5-6]。
C K-M B与cT n l均是心脏受损的敏感标志物,其中CK-MB诊断心肌损伤具有较高敏感性,cTnl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损伤的检测中,是诊断心脏损伤的理想指标。本研究采用CK-MB与cTnl评价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的区别,结果显示:手术后,2组CK-MB与cTnl指标水平均提高,但是研究组提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心脏损伤体外循环比非体外循环更明显,考虑可能与体外循环过程中的低温、体外循环过程以及阻断升主动脉等因素紧密相关[7]。本研究该结果与张瑞敏[8]研究中所得结论类似,进而说明非体外循环下开展心脏搭桥手术的积极有效性,建议可作为临床常规治疗方案,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本研究因时间、环境等因素限制,未对患者治疗前后机体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有待进一步跟踪随访予以补充,并做出合理改善。
综上所述,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搭桥术较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临床疗效更佳,促进患者机体早日康复的基础上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患者心脏损伤较轻微,更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 黄国晖,陈伟,孙广龙,等.冠脉搭桥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和血小板活化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471.
[2] 匡明.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4(9):504-505.
[3] 张尔永,万峰.心血管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69.
[4] 权晓强,程兆云,孙俊杰,等.并行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3, 93(32):2545-2546.
[5] 李波,顾承雄,杨俊峰,等.左主干病变择期冠脉搭桥术前应用氯吡格雷的效果和风险[J].河北医药,2014,36(10):1445-1446.
[6] 胡国智,饶丹.降糖治疗方案在心脏瓣膜或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11):32-33.
[7] 李延培,屈正,刘晓峥,等.非体外冠脉搭桥术后新发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3):275-276.
[8] 张瑞敏,王亮.心脏搭桥术(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术前术后细胞因子变化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2,14(3):42-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0.060
山西 044000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 (王雷 张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