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肠造口术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探讨

2016-06-09刘传渊刘红权肖荷芳陈子文

当代医学 2016年34期
关键词:造口术梗阻性禁食

刘传渊 刘红权 肖荷芳 陈子文

两种肠造口术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探讨

刘传渊 刘红权 肖荷芳 陈子文

目的 探讨两种肠造口术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中70例作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应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对照组应用结肠造口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I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首次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 (1)观察组I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5.7%,对照组I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22.9%,2组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I期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较于结肠造口术,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具优势,其可明显缩短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与禁食时间,加速其痊愈出院的进程,且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可作为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I期手术中首选术式。

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高位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回肠袢式造口术

直肠癌、结肠癌均为临床最常见恶性肿瘤,且好发于老年人,据统计其近几年来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升高趋势[1]。目前,对于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临床上主要采取急诊手术治疗,即通过Ⅰ期手术完成肿瘤切除、肠造口,并通过Ⅱ期手术闭合肠造口。而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均为Ⅰ期手术中最常用术式,但哪种术式更具优势,临床上对此仍无统一意见。本研究为明确两种肠造口术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将7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在其Ⅰ期手术治疗中应用回肠袢式造口术、结肠造口术治疗,现报道2组患者手术效果以及安全性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7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均为医院自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已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梗阻性乙状结肠癌、高位直肠癌,并具备肠腔完全梗阻的临床表现,直肠癌患者的病灶位置均在高位,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8.9±4.4)岁;肿瘤类型:高位直肠癌20例,乙状结肠癌15例;基础性疾病:心血管疾病8例,糖尿病5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7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为61~76岁,平均年龄(68.9±4.3)岁;肿瘤类型:高位直肠癌19例,乙状结肠癌16例;基础性疾病:心血管疾病9例,糖尿病4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8例;2组患者均意识清晰,并在参与此次研究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临床表现、性别、年龄、肿瘤类型与基础性疾病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其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I期手术中进行肿瘤切除,并接受全结肠灌洗处理,确保降结肠端和直肠端吻合。随后予以回肠袢式造口术处理,3个月后行Ⅱ期手术治疗,给予回肠造口闭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I期手术中先将肿瘤切除,关闭其远端直肠或结肠,对于近端结肠予以单腔造口术处理,3个月后可进行Ⅱ期手术治疗,采取结肠造口闭合术。2组患者在I期手术后均接受禁食、补液、营养护理以及抗生素等补充人体生命所需营养成分,以维持其机体平衡与生命体征。身体恢复良好者可进食流质食物。I期手术后3个月,如果患者未出现肿瘤复发、禁忌情况,则可开始Ⅱ期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1)统计2组患者I期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2)记录2组患者I期手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资料均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Ⅰ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5.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8.6%,2组患者Ⅰ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Ⅰ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35)

2.2 2组患者Ⅰ期手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Ⅱ期手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患者3项手术指标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Ⅱ期手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x±s,d)

3 讨论

乙状结肠癌,指的是发病于降结肠、直肠之间的结肠癌[2],早期以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随后可出现排便次数增加、血便等症状,而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时可出现发热、贫血、身体消瘦、浑身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理健康;直肠癌是一种病灶位于直肠乙状结肠、齿状线之间的癌症[3],手术后容易复发,可导致患者出现腹泻、血便、便秘等症状,并导致尿道、膀胱等部位发生病变。当前,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往往在进展至肿瘤晚期、出现肠梗阻症状时才就诊治疗,加上其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较多,其普遍存在梗阻部位肠腔严重水肿、高度扩张、囤积大量粪便等情况,且伴发水电解质紊乱和贫血等病症,需通过分期手术进行治疗[4]。

根据既往临床实践结果得知,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I期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风险系数较高,其死亡率超过50%[5],因此在I期手术中选取恰当的造口术十分必要。回肠袢式造口术、结肠造口术均为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治疗中最常用术式,其中回肠袢式造口术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容易还纳等优点,临床应用频率较高。国内有报道提出,回肠袢式造口术对于远端结肠吻合口的保护性作用,远高于横结肠造口术,且在还纳后的伤口感染、切口疝等发生率也比较低[6]。而由本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I期术后的首次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可见回肠袢式造口术有助于早期恢复患者肠道功能,使其早期获得肠内营养,加快其痊愈速度。同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可见回肠袢式造口术与结肠造口术的手术安全性相同,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安全可靠。另外,回肠袢式造口术后,术者仅需将同腹壁相粘连的小肠端、原造口吻合,即可妥善闭合造口,显著降低了手术难度,并减小了手术创伤,相较于结肠造口术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与结肠造口术相比较,回肠袢式造口术在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和高位直肠癌患者I期手术治疗中效果更佳,可早期恢复患者肠道功能,并缩短患者禁食时间,促使其早期康复,且同结肠造口术具备基本相同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1] 高友福,孙颢,陈宏,等.术中肠腔减压在左半结肠癌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17(2):71-74.

[2] 周皎琳,邱辉忠,林国乐.结直肠吻合的预防性造口术—袢式横结肠造口与袢式回肠造口的比较[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1):65-68.

[3] 邓殿忠.两种手术治疗方法在老年梗阻性直乙状结肠癌患者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6):58-59.

[4] 谢江波,王姿欢,王一任.结直肠(结肠肛管)吻合术后袢式回肠造口与袢式横结肠造口比较的Meta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3,41(5):453-459.

[5] 刘冬波.传统术式与TME在直肠癌术后对局部复发、排尿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对比[J].当代医学,2015,21(34):53-54.

[6] 王宏波.直肠肿瘤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14):59-6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4.012

江西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普外一科 (刘传渊 刘红权 肖荷芳 陈子文)

猜你喜欢

造口术梗阻性禁食
对膀胱癌腹壁造口术患者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儿童择期手术前禁饮禁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关于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决定”之思考与相关法修改建议
禁食野味 从我做起
做了直肠癌肠造口术的患者术后该如何护理
禁食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一例阴道成型10年后经腹联合会阴宫颈造口术患者的护理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