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和技术如同潮涌,而人的情感永恒
2016-06-08李然
李然
和往年一样,新的一年眨眼就到了三月。一年之计在于春,然而春寒料峭,资本市场还没有迎来暖意。
去年年初,滴滴和快的相杀相爱,在情人节当天正式宣布牵手,令观者惊愕不已。接下去的一年时间里,“牵手”成了互联网行业的关键词,继滴滴和快的之后,58同城和赶集网、美团和大众点评纷纷合并,行业格局重构,竞争态势改写。理性战胜感性,商业世界的规则再一次降临,在狂热的篝火堆中撤走了几根木柴。
在今天回望过去风起云涌的一年,仍然具有意义。值得复盘回溯的是,在上述三大互联网并购案中,背后都有相同的身影——包凡和他的华兴资本,这让包凡看上去有点像是站在资本舞台上的孟非,讲述着另一种非诚勿扰的故事。
为什么是华兴?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在本期的封面报道中,华兴的一个特质格外引人关注,那就是所谓的“江湖气”。
在狂飙突进的企业中,江湖气是一种并不罕见的存在,甚至称得上是普遍精神内核中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也可以从最为简单的“成本”角度去理解。就像饿了么CEO张旭豪,其看似简单粗暴的管理风格背后,是大幅降低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令团队消除隔阂,以最高的效率协调一致,向着目标奔跑。人在奔跑的时候,通常来不及温文尔雅和长篇大论。
除了表面上的“F-words”,“江湖气”在商业社会中提供的还包括朴素的价值观和直白坦诚的情感。这一点颇具本土特色。现代商业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碰撞,产生出似曾相识的场景,比如“童叟无欺”“人背信则名不达”等传统信条在商业连横中仍然被珍视,甚至在某些时刻成为达成重要决定的关键因素,而谋求长久的胜利,重要的是具备先人后己的君子之风。
这有些类似于共赢思维,但并不完全是。在华兴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一点启发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为对方的利益着想,“对朋友讲义气,为客户两肋插刀”。这种“利他”的原则其实是新商业文明中重要的部分,看上去是对旧有商业原则的颠覆,有时还会伤及自身,但是,如果没有“利他”精神所换来的长期信任,也许就不会出现程维和吕传伟同一天都打电话给包凡要求撮合的一幕。信任是无价的,又是有价的。
那么来到2016年,还会有牵手的故事发生吗?我们相信,只要有合适的男女嘉宾,就会有孟非们站出来牵线搭桥。
或许,在2016年新的独角兽将难以出现,现有的独角兽公司也面临考验。就像比尔·盖茨所预测的那样,市场对独角兽们的梳理将会出现,“闭着眼睛对一家科技公司进行投资”的事情不会再出现。
你大概已经留意到,投资人正变得冷静而审慎,圈地赌博式的投资正大幅收缩,在咖啡馆里夸耀融资额的人数也正在减少,但这并不代表创投界即将归于寂静。事实上,传统经济的转型阵痛在持续和扩大,这使得资本的注意力将越来越多地投射在新经济领域。
这是连锁反应,也让预测未来变得更有难度,但同时也让一些事情变得有趣,例如我们关注到的“硅谷游”——这一光环褪去的出游产品进入了新的生命周期。
虽然有数据显示,北京的中关村所拥有的独角兽公司数量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硅谷,就连《连线》杂志也以雷军为封面,做出 “Its time to copy China”的标题,但怀揣资本的投资人、渴求人才的创业者以及喜欢见证奇迹的科技媒体人,对硅谷的兴趣不减,而且更加浓烈。与以往不同,前往硅谷的中国来客们如今目标明确,那就是“搜寻”。
在创业空白日渐稀缺的状况下,硅谷的创新能力迎来了大洋彼岸更加细腻的围观,每一个新的技术物种、新的商业模式都被放置在资本的显微镜下认真研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来客来说,即使谷歌实验室激动人心的尖端项目难以复制回国,但是至少可以感受到几缕吹向未来的风,其中更加务实的“游客”则直接和华人面孔的程序员们搭讪——你是研究什么的,有没有兴趣跟我到中国去改变世界?
当我们有必要冷静下来的时候,到家美食会CEO孙浩的经验值得借鉴——在巨头环伺的细分市场中,不急于跑马圈地,坚持走自己认准的羊肠小道。从数字上看,到家美食会同样实现了不错的增速,证明市场需求仍是多维度的,仍有精耕空间。
说到这里,想起一本十年前的老书,名字叫做《蓝海战略》,其中提到有关价值创新的逻辑,主张不要把精力完全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是要放在全力为买方和企业自身创造价值飞跃上。十年之后,我们发现重拾这一逻辑的人正在增多。
只有利他,才能利己。这个看似最不商业的逻辑恰恰应和了商业的核心,因为归根结底,商业解决的是人的问题。资本和技术如同潮涌,而人的情感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