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乐未央——汉长安城遗址参观记

2016-06-08吕慧媛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山东烟台264199鹿习健西安市临潼区秦东陵文管所陕西西安710600郝菊玲山东中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264199

新丝路(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长安城西安市遗址

吕慧媛(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 山东烟台 264199)鹿习健(西安市临潼区秦东陵文管所 陕西西安 710600)郝菊玲(山东中药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烟台 264199)



长乐未央——汉长安城遗址参观记

吕慧媛(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山东烟台264199)
鹿习健(西安市临潼区秦东陵文管所陕西西安710600)
郝菊玲(山东中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264199)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3.082

汉长安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区西北方向10km,城垣总面积约36km2,属西安市未央区行政管辖范围,地跨未央宫、汉城和六村堡三个乡。据文献记载推算,汉长安城作为都城的历史约800年,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遗迹最为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借假期之际到汉长安城遗址参观,通过调研了解汉长安城遗址“申遗”、开发和管理,现就此做一梳理以供学习建设经验,促进大遗址公园的开发、建设与管理。

一、管理部门——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

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位于西安市未央区邓六路,未央宫前殿遗址东侧,为西安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全额拨款处级事业单位,直属市文物局管理。主要负责对汉长安城遗址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宣传文物保护政策,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项文物保护规划和保护、展示工程。现有工作人员28人,包括行政管理人员7人,专业技术人员14人,现场管理人员7人,能满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要求。

(图1.汉长安城遗址管理体系框架示意图)

二、深化研究以提供科学的依据

1.汉长安城的建造与布局

(1)建造初期:汉长安城初期建造工程,历史文献中多有记载。《三辅皇图》载:“汉之故都,高祖七年方修长安城,自栎阳徙居此城,本秦离宫也”,又有:“兴乐宫,秦始皇造,汉修饰之,周回二十余里,汉太后常居之”;《关中记》载:“长乐宫,本秦兴乐宫也”;《汉书·叔孙通传》载:“汉七年,长乐宫成”。可见,汉长安城最初仅有长乐宫一座宫殿,为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至七年(公元前200年)由丞相萧何在秦兴乐宫基础上营修而成,汉高祖七年迁都长安后即在这里接见群臣、朝会诸侯,是当时的政治活动中心。同时(汉高祖七年)萧何又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未央宫,因未央宫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汉长安城的整体格局即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另据《史记·惠帝纪》的记载可知,城墙是汉惠帝(刘盈)元年至五年(公元前194~190年)才修筑完成的。

(2)建造完成期:经过多年的财富积累,西汉中期汉武帝即位后国力强盛、大兴土木。《史记·孝武本纪》载:“又置寿宫、北宫”;《三辅黄图》载:“武帝求仙起明光宫,发燕赵美女二千人充之”,又有“北宫,在长安城中,近桂宫,俱在未央宫北。周回十里,高帝时制度草创,孝武增修之”。汉武帝于太初四年(前101年)修建桂宫,太初元年(前104年)修建建章宫,此外还开凿昆明池、拓展上林苑。至此,长安城历经一百年的建造已基本完成。

(3)西汉末年的改建期:到汉平帝时,汉长安城又经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建。《汉书·王莽传》载:“是岁,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水经注·渭水》载:“王莽地皇元年,博征天下工匠,环撤西苑、建章诸宫馆十余所,取材瓦以起九庙,算及吏民,以义入钱谷,助成九庙。”从以上文献记载可知,汉平帝不仅同意王莽建造明堂、辟雍等大型礼制建筑,后期还将汉长安城内及郊区一些宫殿设施拆毁以筹措建材。

2.相关学术研究

自建国以来,围绕汉长安城遗址的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出版了大量专著,如刘庆柱先生著《汉长安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著《汉长安城武库》、《汉长安城未央宫》、李勤先生著《汉长安城桂宫》、刘瑞先生著《汉长安城的朝向轴线与南郊礼制建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合著《汉长安城遗址研究》等。

(图2.汉长安城平面图)

高部长介绍到:如今学术界争论较多的问题是城内市民居住区。据文献记载估算,汉长安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居民的居住区只分布在城北,由纵横交错的街道划分为一百六十个“闾里”;另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估算,到汉平帝元始二年,居住在这一百六十个“闾里”的居民约有24万之多,那么在居住区必会留下大量的建筑遗迹。有学者推测在汉长安城东北部,即今吴高墙村、青西村、西杨善村一带,但考古工作已证实这一片区域文化堆积层较薄,应该不会有大量人口长期在此居住。因此有学者推测长安城的居民并未在城中居住,而是住在城东北墙外的某一区,正如《吴越春秋》所说:“筑城以卫君”,城墙合围的仅是皇家宫殿建筑群,但这种推测还有待考古工作的证实。

三、汉长安城遗址开发过程及其展示

1.汉长安城遗址开发过程

据高部长介绍,汉长安城遗址在“申遗”之路上走过了一段艰辛而不平凡的历程。早在1995年,《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规划》就开始编制;1997年,以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西北大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为主的规划项目组,启动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遗址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协调研究》和《大遗址保护利用好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模式——以陕西为例》的规划相关性科研项目;2000年,受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文物园林局委托,西北大学开始编制《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到2005年编修工作基本完成;2008年,《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的评审。2011年项目启动之初,拟由西安曲江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面负责,初步估计投资总额在1200亿左右,曲江文投公司要求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和充足的资金保障,但限于当时的省情、市情,因政府无法满足这些要求而止了合作。2012年汉长安城遗址筹备正式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时,市政府就此成立特区管委会,管委会相关领导由未央区区长、书记直接兼任。各个项目由文物部门和政府行政部门分工合作,文物部门主要负责对遗址的改造、编制保护规划方案等工作,政府行政部门负责搬迁居民、补偿征地款、场地绿化等工作。施工改造严格按照《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来执行,到2013年10月28日未央宫遗址保护“特区”正式免费开放。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指出:“我们这次保护所采取的工艺和手段,主要是在努力保护它不受自然和人为破坏的同时,将遗址本身结构、形状,尤其是遗址区的格局尽可能地展示出来。”2014年,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终于“申遗”成功。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剥脱毒素引起的水疱性疾病,被认为是葡萄球菌毒素介导的一种感染病。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及6岁以下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在产道分娩过程中即可被感染,也可能是在医院被感染。大多突然发病,发病初期表现为口周或眼睑四周出现红斑,继而迅速蔓延至躯干及四肢近端,出现松弛性水泡,皮肤大面积剥脱后留有潮红糜烂面,外观上类似烫伤,皱褶部位明显。病情轻者1~2周,重者可并发败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

在此,高部长特别提到建设遗址公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对原住地居民的搬迁与安置。在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50平方公里范围内)原有57个自然村落(约5万人),由于遗址公园的兴建和遗址保护的需要,搬迁其中了9个自然村(约1.4万人),将其安置在北三环(高铁站)至北客站一带。而其余46个村落或不在重点保护区内、或对遗址的破坏较小,因此没有进行搬迁,仅对这些自然村进行了相关的治理,如调整居民的产业链结构、对居民加强文物宣传,力图使居民的生产、生活对遗址的破坏程度降至最低,这样一来就大大加快了工程的进度。由此可见,兴建遗址公园时应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变通,有时并不需要将所有居民全部搬迁。

2.汉长安城遗址开发展示

(1)博物馆建设

在遗址保管所内,现有一个内部常设陈列(拟在条件成熟时开放)——《大汉中枢、丝路起点,未央宫的前世今生》。据宣教部高部长介绍:本馆征集文物的渠道有两种:采集和征调,其中以征调为主。汉长安城遗址是一处以展示遗址为主的公园,博物馆陈列虽然很重要,但不是遗址公园展示的重点,因此在陈列、展览上只要能够反映汉长安城遗址及汉代文化即可。这一经验比较适用于遗址公园类型的博物馆建设。

(2)遗址复原展示

为了加深对汉长安城遗址的认识,重点参观了城内两处比较重要的遗址:西安门遗址和未央宫1号遗址(前殿遗址)。

西安门遗址:据史书记载,汉长安城共有12座城门,每面城墙各有3座城门,西安门是南城墙靠西的一道城门,因地处安门之西而得名。西安门有东、中、西三个门道,宽度各为8米,减去两侧门道础石的宽度,门道实际宽度为6米,门道进深19~20米,门道与门道之间的夯土隔墙为14米宽。西安门区域城墙残高约3~4米。一般情况下,中国古代的遗址大多为“土遗址”,与外国的石质建筑遗存有很大不同,很难进行开发展示。因此,对汉代遗迹模拟展示主要是表现出道路——已经确认的汉代道路以铺石子的方式进行展示。

高部长指出:现存城墙夯土上长满杂树、杂草,这是“土遗址”保护中常见的一大难题。首先,必须肯定杂草、杂树的生长对夯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但是它们的存在也使夯土避免遭受雨水冲刷、防止水土流失,对夯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次,这些植被的根系已经扎入夯土中,与夯土形成相对的稳定,如果全部清除,根系死亡后会形成大量空洞,一旦雨水渗入势必会对夯土造成更大的破坏;另外,有专家从审美的角度,提出大遗址应该具有“历史沧桑感”,而这些荒草杂树正好体现出这一美感。因此就是否应该对“土遗址”上生长的杂草进行清理,业内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未有定论。目前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正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调查、研究野生植被对夯土的作用。

未央宫1号遗址(前殿遗址):未央宫1号遗址(前殿遗址)现存的建筑台基南北长415米,东西宽165米,是一组高台建筑群遗址,位于未央宫中部偏东处,考古推测为前殿,即未央宫的大朝正殿。自南向北分为三级,逐级抬高,现存北部最高点高出地面20米。《水经注,渭水》记载未央宫前殿“斩龙首山而营之”、“山即基阙、不假筑”。对未央宫区域的模拟展示也同样以体现道路为主,主要是因为复原建筑后会固定游客对建筑本体的认识,也有造假“古建筑”的嫌疑,如大明宫遗址公园对丹凤门的复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颇多争议,所以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对未央宫建筑不做复建。

(图3.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区主入口)

四、汉长安城遗址公园的文保工作

保管所的文保工作,由人员实地巡查和远程监控两部分组成。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现有专职文物巡查员、巡查车数名(辆),并在各处较明显的位置设立文物安全举报电话,以方便群众随时举报非法破坏文物的情况;此外,在未进行搬迁的自然村内选任责任心强、工作认真、威望较高的村民担任文保员,现已有业余文保员30余人。而远程监控主要用于重点区域(文管所内、未央宫遗址、长乐宫遗址、桂宫遗址、西安门遗址等),现已按照《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27---2002)》的标准实施了第一期安防工程,基本具备了入侵警报、视频安防监控、电子巡查、图像复核、录像等多种功能。摄像头全部为高清球体摄像头,可360°监控无死角,信号数据由微波传输,电力由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绿色环保无污染。

高部长补充到:近些年,国际文化遗产组织对文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兄弟单位在进行“申遗”时尤其应注意这一点。此外,还应该注意国家大遗址“申遗”成功后的管理问题。一般国际组织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没有异议,但是对开发、管理的方式多不赞同,这反映出中国在开发、管理大遗址的水平上与世界组织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作者简介:

吕慧媛:女,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馆员;研究方向是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鹿习健:男,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现就职于西安市临潼区秦东陵文管所;研究方向是商周考古

猜你喜欢

长安城西安市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我拥有满地的落叶
辽上京遗址
亲子创意美工展
唐长安城的那些胡商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
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