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视阈下陇州社火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2016-06-08陈烁中共陇县县委党校陕西陇县721200

新丝路(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陇县社火脸谱

陈烁(中共陇县县委党校 陕西陇县 721200)



丝绸之路视阈下陇州社火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陈烁(中共陇县县委党校陕西陇县721200)

摘要:陇州社火由来已久,是陇州民间艺术的一绝。被专家认为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原生态民间文化历史遗存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的社火正在面临由曾经的繁荣走向衰落的尴尬境地。因此,笔者提出,陇州社火应从:成立机构;筹措资金;树立品牌;塑造明星;保护传承;产业化运作这七个方面着手,走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道路,才能走出困境,获得新生。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3.007

一、陇州社火的现状和特点

1.历史与现状。

陇州社火约有2000余年的历史,它的渊源是在古陇州先民们祭祀土神、谷神活动中所表演的傩舞、祭祀舞中逐渐加进了其它杂戏杂耍的“百戏”广场娱乐活动。是一种最原始的辟邪除灾的活动和祭祀祈福的形式,古陇州人惯称为“社火”。

陇州社火据普查了解有30多个种类。主要有马社火、车社火、高芯、高跷、背(挈)社火等,表演形式除高跷、步社火、地台社火、竹马旱船外,其它绝大多数是造型艺术。社火表演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还有求吉庆、颂政通人和、宣传经济发展等内容。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开始至正月十五,城乡群众装扮社火,走乡串户,进行游演。尤其是元宵佳节的社火游演,整个县城人山人海,如同欢乐的海洋,被誉为“黄土地上的狂欢节”。

经陇州历代民间艺人的世代创作,陇州社火已到炉火纯青的高雅艺术境界。2003年,陇县被陕西省命名为“民间社火艺术之乡”荣誉称号。2007年,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社火这一古老的艺术,在陇州这方文化热土上薪火相传、大放异彩,成为民间艺术瑰宝、地域文化坐标。

2.主要特点

陇州社火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传承着陇州民俗风情,体现了根植于民间艺术的强大生命力。其特点总结起来主要有:

(1)原汁原味的原生态。陇州社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北方社火的门类和精髓,这在全国十分罕见。

(2)区域民俗习惯的依存性。陇州社火两千多年繁衍不衰,传承至今,每至春节人们就组织起社火,举行社火比赛。社火和过年家家户户必须贴春联一样,融为陇县人春节文化必须的形式之一。俗语中就有:"庄稼汉要乐,祈雨耍社火”的说法。

(3)脸谱风格模式的技巧性。社火是一种造型艺术,观众主要从社火所扮人物的脸谱和动作姿势上读懂内容。脸谱的图案内容多取自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以浓烈的色彩对比和富具特色的纹饰图案表现出西部地区艺术特色。陇州民间社火艺人绘制的社火脸谱根据自己对所扮角色的理解,突出人物的容貌特征。比如在色彩上特别的讲究,“红脸忠臣白脸奸,黑为刚正青勇敢,黄色猛烈草莽蓝,绿属侠野粉老年,金银二色色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这样人们就可以从脸谱上获得所要表达的信息。其次在线条的应用上也有独到之处,以落笔顺达、匀称而不板、工整而不僵、粗犷豪放的线条艺术将社火脸谱民间艺术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

(4)广泛参与的群众性。据统计,陇县每年看社火、表演社火的人最少达到10多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百姓演百姓看,群众基础非常厚实。有道是“年年过年年年乐,社社社火社社歌,声声锣声声声锣,人人挤人人成河”。这是我国任何县域无法比拟的。

(5)种类多样,节目丰富,具有极强的观赏性。陇州社火种类齐全,风格独特,有马社火、高芯、妙跷板、背社火、地台社火等等,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有极强的观赏特征,彰显着陇州的文化之美。

二、陇州社火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瓶颈

近年来,陇州社火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尤其是在2011年成功举办了陇县社火艺术节,在2013年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社火艺术节,赢得了“中国社火艺术之乡”的金子招牌。相关部门也很重视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2013年出版了《陇州社火大典》,对陇州社火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示,为陇州社火的传承和发扬光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的社火正在面临由曾经的繁荣走向衰落的尴尬境地。表现如下:

1.对传统社火的挖掘不够,表演内容缺乏创新。社火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具有传承性和保守性,大多社火仍然延续过去时代的形式和内容。表演形式简单化、道具老化。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固定的程式,固定的内容,而且多年不变,容易造成观看者产生审美疲劳。对于新生代的80后、90后自然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2.经费短缺,成为进一步发展的桎梏。陇州社火从妆扮到游演,工序和过程十分繁杂,并有相当多的服饰、蟒靠、头盔、枪刀棍棒道具,因此社火会箱具投资特别大。再加上现在民间的社火演出根本就没有固定的费用来源,在农村要想组织起一支社火队,少则几十人,多则三、四百人多人,如此庞大的演出队伍需要花费很大一笔演出经费。而各村社火表演多属群众自发,活动经费靠自筹,大部分村社火队维持正常的演出开支已经是入不敷出了,根本就谈不上拿出经费进行节目的创新和道具的更新了,一些村社火演出队已经因为经费问题而不得不停演了,一些珍贵的、脍炙人口的传统社火节目也面临着逐步失传的尴尬境地。在没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社火年年“减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3.社火艺术面临严重的人才断档。社火艺术的表演队伍老龄化严重,青黄不接,面临人亡艺绝的危机,这是社火艺术失传的主要矛盾。为了生存,农村大部分的青壮年外出打工,首先是组织参与社火游演的青壮年人员锐减;其次由于年轻人思想观念的转变,对民间传统艺术参与兴趣不浓,学艺的愿望更是不强,缺乏后续新生力量,社火艺术面临失传的局面。

4.传承和创新面临两难选择。调研中,有人认为社火汇演不宜过多,应精编、精选以避免雷同;有人认为社火既然是民间狂欢,就应当规模越大越热闹为好;有人认为,社火的过度包装失去了原汁原味的古老、淳朴特色,应该保留原有风格不变,才是陇州社火特色;有人认为社火表演应该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有人认为如今的社火表演商家宣传队伍过多,冲淡了传统民俗的味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传承和创新的尺度和风寸如何把握,成了两难选择。

5.表演的局限性。随着农村通讯、电力等公共事业的发展,高压电杆、线路、通讯线路阻碍了社火的巡演,比如马社火、高芯等在陇县县城都不方便巡演,缺乏活动空间,更别说走出陇县外出巡演了,这也严重损伤了村民活动的积极性。

三、陇州社火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社火作为一种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走出困境,成为陇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亮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以尝试:

1.成立机构。成立社火研究表演推介的专门机构。下设采风组、表演开发组、宣传推介组等具体办事部门,专项负责陇州社火的采集、整理、研究、开发、表演、宣传推介,并做好各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

2.筹措资金。一是论证立项,从省、市逐级上报申请保护研究开发经费;二是与大型旅游开发公司合作,利用其资金、人员和理念共同开发;三是在社火艺术节上,从大型企业拉赞助;四是设立陇州社火艺术发展基金,从民间、企业募集资金,维持社火的可持续发展。

3.树立品牌。采集最具古老文化底蕴,具艺术表演力,最具陇州特色的经典社火,从表演形式、服装、道具、唱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策划包装,使之以最加完美。打造陇州社火名片,真正做到特色鲜明、活力四射,成为陇县响当当的文化名片。可以征集陇州社火徽章、陇州社火吉祥物、陇州社火形象代言等具陇州特色的特殊标志,形成文化品牌。

4.塑造明星。培养和塑造陇州社火明星。培养和塑造社火明星,可以从社火传承人和参与演艺的人员中遴选,选择技艺高超,别具一格或者扮相俊美,引人注目的人才,颁发证书,加大宣传,精心打造各类社火的当家明星。

5.保护传承。发展壮大社火队伍,建立一支能长期从事社火艺术传承、表演的艺术团队,坚持常年开展工作,进行培训和研究开发;对面临失传的马社火、背社火、跑旱船、血社火等社火项目,组织专业人员对其深入发掘整理,在一定的时机由政府投资组织妆演,恢复原貌,录音录相,建档保护,以便传承;县文化馆定期举办社火艺术培训班,聘请名老艺人担纲教学,讲授社火扎装、化妆、打芯子、纸扎活等各种技艺,吸纳和招收年轻人参与学习培训,培养新生力量,达到传承目的。在县内遴选各特色社火的传承人,给他们颁发证书,给予肯定,在农闲时间,组织传承人进行技艺交流,相互促进和提高。

6.产业化运作。”社火能否走向产业化,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渠道,进而越演越红火越演越精彩,是目前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现实问题。我们认为,陇州社火只有融入到我县打造宝鸡副中心,建设旅游名县的大潮中,才能焕发生机。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以社火为主的民俗文化村。在村内,可以建设一座社火艺术展示大厅,重点展示社火服饰、道具、脸谱、锣鼓等。展示厅内设专业培训教室,开展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社火教学。编撰教材、制作光碟,向游客宣传介绍陇州社火。同时,将民俗游和农家乐结合起来,给村民创设增收渠道。

(2)组织专业人员对社火艺术进行长期深入研究。改变组织形式中的传统习俗,组建高水平、高技能的社火表演团队,能经常出外承接演出任务,并接洽出国访问交流任务,为社火的产业化经营奠定一定的市场基础;筹建社火艺术开发公司,使陇州社火走向市场,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

(3)继续坚持一年一度的社火艺术节。打造宣传网站,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在线宣传,让游客对陇州社火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要经常更新网站的内容,增加关注度。

(4)走以社火养社火的路子。给演员和制作人员一定的经济补偿,才能解决他们的积极性问题,也才能保证正常演出。可以尝试将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较高的、具有一定文化特色的社火节目选调到关山旅游消夏节上来表演。

(5)延伸社火产业链,开发社火衍生产品。可以成立陇州社火演艺公司,开发社火脸谱等旅游纪念品。同时,加强商品设计,尝试开发、设计、制作与陇州社火脸谱、社火人物、社火表演内容有关的民间刺绣、皮影、剪纸、玩偶等手工艺品;还可以精选一些具有代表性、寓意吉祥、别具一格的社火脸谱,印制在文化衫、帽子上销售;或者印制在各类陇州特产的商品包装上,一方面通过文化韵味的添加增加商品附加值,另一方面也是对独具特色的陇州社火的宣传。

作者简介:

陈烁:中共陇县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文化

猜你喜欢

陇县社火脸谱
山西平遥:闹社火 展成就 盼发展
陕西省陇县:远程教育成就“养鸡大王”致富梦
泥中打过“滚儿”更识乡村“味儿”——陇县“怀才”青年得遇广阔天地
陇县原子头M56金代大定二十四年买地券校释
帖脸谱
闹社火
做个脸谱迎『六一』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陇县社火
灶王爷的“脸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