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小学生数学模仿训练
2016-06-08王改
王改
摘 要:学生只有在充分的模仿、训练中获得足够的基础知识后才能进行有效的的探究,反之亦然。因此,在数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应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模仿。
关键词:数学;探索;模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00-02
模仿、训练式的学习一直是我国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模仿、训练在教学中体现为直接教学的方法。直接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数学事实、规则和技能。然而,这种学习方式尚有不少弊端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动接受,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发挥; 2. 由于学习问题的解决常常是教师层层深入、一讲到底,这使得学生学习、探索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3. 教师教学是“等量、同速、同要求”的,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模仿、训练式学习的诸多弊端及对学生的不利影响,《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课堂中间接教学的方法,教师运用这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索与解决数学问题,教师的作用是尽可能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在数学课堂中,模仿、训练式的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不可想象,如果没有其中的一种方法,课堂教学会很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两类方法有机结合的过程。那么如何使模仿、训练式的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机结合呢?经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我发现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促进两种学习方式的融合。
一、针对学生的需要的进行模仿、训练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模仿、训练”为主,由于教师不清楚学生的真正需要,在一些课堂中采取“满堂灌”、“满堂问”、“题海战术”等教学行为,因此,“模仿、训练”学习方法存在诸多弊端。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也要看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受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特别是那些难度特别大的全新数学知识,单靠学生的探究有时是难以解决的。“自主、合作、探究”不是对“模仿、记忆”的替代,而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丰富和发展。“模仿、训练”是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石,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需要展开“模仿、训练”教学。例如,数学课堂中的讲授要重点针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产生的困惑,练习要练在点子上,要坚决反对题海战术。同时,模仿、训练和教师的讲授不一定要与被动学习画上等号。教师要大力改善课堂讲授、模仿、训练方法的质量,让老师和学生产生互动,让学生主动接受数学知识,让学生把数学训练和数学理解有机结合起来。一句话,教师的指导要针对学生的需要,只有针对学生的需要,才能真正与学生开展互动。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 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状态, 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前提,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给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要使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必须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和一种愉快的体验, 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进行“除法教学”时引入故事情境,故事大意是“一天,小白兔和它的好朋友去田里玩耍,忽然小白兔发现了一堆红萝卜(出示一堆红萝卜的情景图),小白兔和它的好朋友准备把红萝卜分成几堆,你想怎么来分?” 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恰到好处地把学生引入了诱人的知识境界,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其次,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引入新知。我的教学体会是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最终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例如,我在教学完加减法后,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去运用加减法。有的同学去计算他和爸爸、妈妈年龄相加是多少岁?有的同学在超市购物时,帮助妈妈算账。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不但使学生感到新颖、亲切,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为了使合作学习有效,首先明确合作学习的切人点,不应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要建立在学生产生合作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在学生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苦思不得其解时, 教师才诱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过滥会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其次,教师明确自己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前, 教师要协调好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创设合适的合作的情境, 把学生引向合作。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不是局外人, 应当走进学生中去, 当学生探索未果或存有疑惑而百思不解的时候, 教师就应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可以采用模仿、训练这种直接教学的方法,正面传授学生解答问题需要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问题认识的高度,也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某一小组中去, 在与学生处于平等位置的前提下, 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或解决问题的策略供小组讨论、探索。
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式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探究性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研究和倡导小学生的 “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呢?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条件,留出教学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提供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更尝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主动探究风气。教师要了解学情、关注学情,创设出使差异不同的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问题和情景。同时,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主动的探究知识欲望。此外,教师重视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着重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进行指导。这种指导要求教师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运用自身的知识积累、经验和智慧,给学生以点拨和启发,即所谓的"点到为止",将思考和更多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教师有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使学生乐于质疑。
总之,联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与“模仿、训练”的学习方式,对于健康、和谐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无论使用自主、合作、探究还是模仿、训练的方法,教师都应该关注并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主体作用,避免学生被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