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名校办名队”的实践考察

2016-06-07章湉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高级中学江苏省球员

作为一所有着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区域名校,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为实现“优质特色”的学校发展追求。2011年3月,与江苏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签约,当时的江苏省U15男足随即入驻学校学习、生活、训练。融合促双赢,“名校办名队”的构想实践,也使学校从现有的资源要素中,创生了发展机遇,以“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特色的蓬勃生长,丰富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重点学校”“江苏省青少年足球精英人才培养基地”等称号。

一、凸显模式优势,彰显教育力量

就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理念而言,举国足球、市场足球、留学足球、体教结合、教体结合,是大致的思潮轨迹。竞技和普及双线下滑并且步入低谷后,以往的“娃娃足球”没被纳入变革的主旋律,被判定是造成足球塔基孱弱的主因。

作为上述足球运动发展思想的脉络以及根由的产物,江苏省“名校办名队”模式构想的最初动因,一是基于对传统的封闭式“基地集训办队”模式的局限,特别是弊端的深刻反思,二是基于“名校”通常具备办学条件优越、办学质量较高、体育师资力量较强、体育训练场地设施比较完备、训练专项经费较有保障的优势,三是基于相关各方对足球运动发展思想认识上的不断深化。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抓住发展契机,对“名校办名队”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尝试。正如学校领导所说:“运动队放到学校来,对运动队而言,价值意义在于有机会汲取‘教育的力量。不要以为这种所谓的‘教育的力量,只需要自然环境就自然形成。从教育实践的角度看,它是一个复杂的双向互动过程。对运动队的孩子来讲,要理想化地体现我们为他们量身定制的‘课程功能,可能不是简单的事情。而如何利用‘教体融合,省队校办的契机,形成学校发展的特色亮点则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创新实践事件。”

1.以“教育力量”的催化生成“核心素养”

“基地集训办队”模式最为人诟病的就是让运动员从小就专注专项技能的训练,弱化、忽视文化素养的培养。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按照实际情况对文化课学习的课程目标、科目、内容、学习形式、评估检测等方面进行了有创意、校本化的整和规划,确保运动员能够享受高质量的文化课学习。教师们的感受是:训练比赛、文化学习绝不是两难的对立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互为助推的动因。没有高质量的文化学习,不可能自然生成“有脑子”“用脑子”踢球的球员。一方面,不管将来小球员们选择的社会身份是什么,有文化修养、知识底蕴都是美好生活、事业发展的根本基础;另一方面,足球训练比赛,也赋予了小球员们超于常人的精神风貌、品格作风、见识作为,而这样的独特优势也能转化为促进文化学习的力量。

2.以“价值观念”的培育奠基“运动生涯”

缺失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是“基地集训办队”模式最为显见的弊端。青少年球员成长的核心是“精神成长”,而非显性的技术层面的提高。球员成就的本质是“精神高度”,而非竞赛成绩。学校有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的独特优势,只有发挥这种优势,并且把它和高水平训练竞赛紧密结合,才能奠定深厚肥沃的栋梁根基。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把“精神养育课”作为运动队“校本课程”的“必修科目”,就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感动中国课程”——把历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作为素材,让“正能量”传递并且感染球员。“妈妈课程”——为球员安排了专职的女性班主任,并且分专题开设“生活常识”课,希望球员能够在“妈妈不在的日子”,仍然能够看见“妈妈般的笑脸”,仍然能够听到“妈妈般的叮咛”。“图书室课程”——专门为球队开辟24小时开放的图书室,购置订阅了近千本经典著作、专业书籍报刊。“学校英雄课程”——邀请球队入选国家队的球员做“国旗下的讲话”,让实现“在江阴高中,一切皆有可能”的“学校英雄”,激励校园里每个奋发努力的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社会活动课程”——到华西村“当农民”、到高新企业“当工人”、到军营“当士兵”、到敬老院“当义工”。“心理教育课程”——开设“青春期”教育、“积极心理”培养系列讲座,让阳光充盈心灵。“亲情感恩课程”——节假日邀请球员家长来校,一起生活学习训练,体验“球员一日”,让球员照料安排家长的食宿行娱,体验“家长一日”。

二、创生学校特色,放大资源效能

专业运动队的入驻,不仅给校园勾勒了一道别样的视觉风景,也给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发,提供了契机和优势。学校聘请驻校专业教练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各个环节,将专业运动员与普通在校生混编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显著提高了活动开展的专业化水平。2012年暑期,学校还成功承办了“全国青少年联赛北方赛区决赛”。高水平的赛事组织工作,浓烈的校园足球氛围,获得了中国足协领导的极高赞誉。以“提高层次”的深度参与,来拉动“普及层次”的广泛蓬勃,已经成为学校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特色路径。

1.以“专项制度”的建设保障“校园足球”

在“教体融合”的机制需要逐步创生,需要创新设计的大背景下,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更多地把视线投向了学校内部相关机制的创立完善,制订了《“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行动纲要》,以及配套的“实施计划”,对不同年级的该项活动进行了顶层设计、统整规划,建立了学校“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管理考核奖励制度,成立了学校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的组织机构,以及年级和学校层面的足球俱乐部。

2.以“文化基因”的植入生成“文化功能”

“当人们试图为教育寻找一种具有普遍真理性的未来方向时,教育的文化性格又往往被人一带而过,成为普遍性追求的作料而受到事实上的冷落。”[1]事实上,“那些优秀的学校总是在不断地寻求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2]。而且,“今天是时尚的东西,明天或许就会成为普通的东西,而到后天,这种时尚或许已经成为一种传统”[3]。因此,能否从理性层面深刻理解足球育人功能的本质及其作用机制,让作为“学校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传统”生发应有的文化功能,进而形成富有特色的学校新文化,才是校园足球活动“可持续开展”的“文化魅力”之所在。

目前,“校园足球”已经成为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学校话语”中的高频语汇、日常行动、学校骄傲、外交名片。学校将足球活动项目纳入了常规体育课程教学之中,制度化开展各个年龄段、各个水平层次的足球比赛,每年举办足球文化节,开展项目繁多的“校园吉尼斯”足球主题活动。学校还加强了足球运动的交流。原国家队主帅施拉普纳率领的德国曼海姆足球俱乐部梯队、朝鲜国少队、多支中超俱乐部的青少年梯队都曾多次来学校交流比赛。学校球队也曾多次出访韩国、日本。

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洞见或透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棘手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现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难以确立的正是这样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旦我们用一种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旧的问题就会连同旧的语言外套一起被抛弃。”[4]

对于“中国足球”而言,如果说“校园足球”可以被视为是促进“中国足球”发展的一种路径,那么“中国足球”同样有赖于我们是否能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从“国家文化”的角度来谋划发展。

一项运动的兴衰,除了它的观赏性,最高层次就是把这项运动发展成为人们不断关注的一种文化现象,让人们从心里认可它,成为生活甚至生命中的一部分。根植于源远流长的“足球历史文化”,推崇足球运动内蕴的竞争挑战、团队合作、勇敢拼搏等元素的“社会文化”,才是足球强国真正的奥秘所在。

在青少年足球发展的体制得到国家大力保障后,校园足球初现生机。但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人文观念环境的营造方面,如果不能建立合理机制,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极有可能像以往各种足球发展思潮的实践那样,重蹈覆辙。除非清晰地确定学校的目标,否则为教育观念、技巧和价值所设计的具体细节便成了目的而不是手段,从而模糊更大的目的[5]。

参考文献:

[1]丁钢,提升中国教育研究的理论张力[N].中华读书报,2002.1.23(1).

[2]赵中建,杨全印.学校文化:课程开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67.

[3]赵中建.追求时尚.学校文化建设的另一维度[J].上海教育科研,2006(7).

[4][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2.

[5][美]克里夫·贝克.优化学校教育:一种价值的观点[M].戚万学,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章湉,广西师范大学,541001)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高级中学江苏省球员
吃火锅的发现
如何才能做到回归课本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