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医界的巾帼英雄

2016-06-07整理

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医事女医生外科

整理/宋 攀



古代医界的巾帼英雄

整理/宋攀

作者单位/医师报

如今在医学界,院士、院长、主任等一系列名誉和职务都有女性的身影。然而,在我国历史上,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盛行,“传男不传女”曾是中医不成文的规定。那么,中国第一位女医生是谁?在古代,医生中又有哪些女中豪杰呢?本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奇”女子。

西汉义姁——史上第一个被记载的女医生

西汉时,我国在医事制度上已专门设有“女医”,古称“视产乳之疾者”。《史记》卷百二十二·酷吏列传第六十二说,义纵者,河东人也。纵有姐姁,以医幸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 从文中可以看到,义纵是义姁的弟弟,而义姁为皇太后治病。据史学考证,这是我国关于女医的最早记载。义姁,也被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王太后死于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史学界推算,义姁的医事活动在公元前126年以前。可惜她的生平和医学成就都没有记载。传说,义姁自幼聪明伶俐,对民间医药十分偏爱,乐于钻研医术,遇有医生走村串户看病,她总爱跟着学,或看医生望、闻、问、切,或竖起耳朵,听医生讲解医理,并虚心求教。 久而久之,她不仅学到许多医药知识,而且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善于治病,而且尤擅长妇科。义姁医术精湛,朝野共知。汉武帝将她召入宫,拜为女侍医,专为皇太后治病,深得信任。

明代谈允贤——第一位著书的女医生

我国古代女医非常少,有著作留存于世的更属凤毛麟角。根据《中华医史杂志》记载,明代无锡女名医谈允贤就属于后者。她的《女医杂言》留存至今,不仅是现知女医最早的医学著作,而且是我国仅存的几种早期医案文献之一。该书为研究古代女医的习医方式、女医的职业特点,以及谈氏的临床治疗经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封建社会,上流社会妇女因男女之防,不愿请男医生诊治,常贻误病情的情况,谈允贤女医的名声使妇女纷纷找她治病。谈允贤对她所医治的女性对象的认知,是建立在亲密接触上的平等对话,是对她们情感和生活的仔细观察,是来自于女性对女性身体的同情,所有这一切内化为谈允贤的医学思想,最后反映到她的技术方法之中,形成她的风格。在谈允贤这里,女性不仅得到更为亲切的医学认识,她们受社会压制的声音也得到放大和彰明。《女医杂言》中有则医案颇见意味:“一妇人,年三十二岁,其夫为牙行,夫故商人,以财为欺,妇性素躁,因与大闹,当即吐血二碗,后兼咳嗽,三年不止,服药无效。其先有止血凉血,次用理气煎药,再用补虚丸药。四生丸(出良方),去生荷叶,用生地黄、扁柏叶、加黄连、山栀仁、杏仁、贝母各二两。”之前热播的《女医•名妃传》便是以谈允贤为原型。

宋代张小娘子——最著名女外科医生

据《医药文化》介绍,张小娘子是一位精通外科的女医生。她的习医经历颇有些传奇色彩。 据说,张小娘子年轻时,有一天,一位云游郎中路过门前,向她讨杯水喝。张小娘子见是一位银髯老人,便将他请进屋里,让座沏茶,还热情地招待饭菜。那位老郎中见她聪明贤慧、手脚勤快,便将开刀和制膏等外科秘方传授给她,还赠她一部秘而不传的《痈疽异方》。

后来,经过不断实践,张小娘子终于成一位精通外科的女医生。张小娘子与义妁、谈允贤、与鲍姑、曾懿等人被后人称为“古代十大女名医”!

(本文摘自《医师报》)

猜你喜欢

医事女医生外科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女医生演义
新时期医事法学面临的挑战及机遇
试论医事法学审美研究
白痴疗法
●求●医●记●
近代革命话语中的“女医生”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