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逝

2016-06-07张艳利

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普度众生慈济布施

■ 文/张艳利



伤逝

■ 文/张艳利

作者单位/承德市中心医院

生老病死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生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对于大众,生与死的问题是那么讳莫如深却又无可回避。对于医者,见惯了生命的起起落落,我们不会因司空见惯而麻木,我们会因为一名婴儿的呱呱坠地而喜悦,会因为一名长者的与世长辞而感伤,会对生与死有更多、更深的感悟,因感悟而更加珍爱、呵护生命。

周日刚刚睁开惺忪的双眼,一个噩耗让我的倦意一扫而空:一名大学同学离世了!穿过滚滚匝匝的车流和熙熙攘攘的人群,终于来到了医院。虽然对这里是再熟悉不过,但眼前情景还是不由让我震撼:没有以往生离死别的那种嘈杂与喧嚣,代之的是一种庄严与宁静,着装严整的医务人员全部垂手而立,默默地注视着她,我们的患者,我们的战友,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看着她因被肿瘤折磨得瘦骨嶙峋的身体,回想大学时她那充满活力、妩媚、侠气的倩影,怎不让人感叹天地之悠悠,怎不让人怆然而泣下。她的爱人默默地拿出手机,打开王菲唱颂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轻轻地放在她的耳旁,那深邃而幽远的声音回荡在肃穆的病房,回荡在每个人沉痛的心中……他静静地坐在她的身旁,用手轻轻地整理着她的假发,一颗颗灼热的泪珠划落到她冰冷的脸上,他慢慢地探下身,用干涩的嘴唇在她冰冷的脸颊上轻轻一吻,轻轻地拉上了雪白的盖单……那一刻,我真的懂得了什么是天荒地老和生死相依,真的发现身边就有《泰坦尼克号》式的爱情经典,真的愿意相信人生有轮回而为你们祈祷来生!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我知道,你一直是坚强的、从容的。曾做为一名医者,你拯救过太多的生命;曾做为一名患者,面对病魔的胁迫和死神的逼近,你还能以痛苦的体验为代价与你的战友去交流经验,所以,身体再羸弱你也是高大的,年资再小你也是完美的!你必然能如我们和爱人所祈祷的那样往生极乐、归于净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命有时酷似叶子,酷似浮萍,由鲜活走入枯萎,终而坠落飘零……医者佛心,做为佛者,发愿“无所住,而行布施”,发愿法流喻筏,普度众生;做为医者,在我们心中,一次次面对生命的起落,其实缺少那份“化做春泥更护花”的从容和寂净,缺少那抹对生命轮回的观自在。那我们将“如何住,如何降伏其心”。在对医学精进的追求中,在对岁月流转的坚守中,在对生死哲学的思考感悟中,在对生命陨落的伤逝中,在发愿“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中去“不住于相,而行布施”。

台湾慈济医院壁画——《后期圣徒》

猜你喜欢

普度众生慈济布施
一座翻不过去的山
石头上岸
在慈济的世界获得新生
分析《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
苏轼布施观研究
“求乞”与“布施”之间
德善
顾恺之募捐
“爱与信任”凝聚成的慈济基金会
慈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