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高校田径运动教育课程内容的剖析

2016-06-06刘伟东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刘伟东

[摘要]目前高校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大部分时间都被用以安排学习,自身身体素质趋于下降,而现有的包括田径运动教育在内的体育锻炼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亟需拓展和开发新的课程来适应学生对身体锻炼的需求。本文立足运用体育学和教育学等知识对定向运动和野外生活生存进行阐述,并着重针对两项活动的概念界定、课程体系构建、影响因素、对策探析予以初步剖析。

[关键词]高校田径运动教育;定向越野;野外生活生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130-02

高校课程的开设与社会的认同密不可分,只有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认可才能使得课程设置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持久存在下去,而旧有的田径课程却日益面临冷落的边缘地带,这固然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但也不容否认其与社会的脱节和不相适应,需要拓展田径运动教育的课程内容,而定向运动和野外生活生存迎合了学生的需求,获得了社会一定程度的认同。

一、田径在高校体育中面临的困境

在现有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下,田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竞技技术教学展开,技术教学和教学评价有着标准性和规范性,具有程式化的田径运动教育模式成为高校学生广泛参与项目活动的一大阻碍,对于突出田径项目的健身功能和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等也日益暴露出弊端和不足。同时,由于部分高校减少田径运动教育学时甚至取消教学,学生也极为厌恶田径运动应试教育和竞技教育,对于田径运动教育处于冷淡状态。这样,田径在高校体育中日益面临着忽视的状态之中,其在体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也日趋降低。

二、定向越野和野外生活生存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高校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生增加了室内脑力学习的时间来相应提高自己未来竞争的砝码,这样持久时间的学习,就会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新陈代谢水平较低,而氧气和能量物质消耗却处于递增之中,如果不加以适度的体育活动,伴随而来的身体素质下降就在所难免。而在国外健康化、多元化和终身化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影响下,终身体育习惯思想和过程性评价理论日益被加以重视,回归自然的体育理念也被予以认可和接受,而在田径类课程中开设定向越野、野外生活生存对于高校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开设定向越野、野外生活生存的概念界定和课程体系构建

(一)定向越野和野外生活生存的概念界定

定向越野概念:参赛者借助指南针和地图到达实地中和地图上检查点的运动。参加者可以是个人和团队,也可以是徒步越野和借助交通工具越野。

野外生活生存概念:指在远离居民点的野外环境中能够凭借个人或集体努力而维持生存和生活能力的训练。主要包含攀岩、登山、穿越丛林等内容。

(二)高校开设定向越野、野外生活生存的课程体系构建

1.高校开设定向越野的课程体系构建

一是定向运动的战术:战术训练法、赛前赛中战术、特殊场地战术等。二是定向运动的体能训练:定向运动的体能要求、体能训练法、疲劳与恢复法等。三是基本定向技能:概略和精确定向、距离判断、重新定位、路线选择、动作技能练习等。四是高校定向运动的组织和管理、赛事组织与管理、定向地图测绘、比赛场地路线设计等。五是安全与后勤保障机制:运动损伤与预防、比赛场地与特殊安全措施、运动前后的营养供给和恢复等。

2.高校开设野外生活生存的课程体系构建

一是野外生活生存前的准备:体能训练、心理素质训练和物质准备等。二是野外生活与生存技能:野外判定方向和识别天气、野外宿营与饮食、攀登与渡江等能力。三是常见险情与处理措施: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危机处理与急救措施及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四、高校开设定向越野、野外生活生存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探析

(一)高校开设定向越野、野外生活生存的影响因素探析

1.开设课程所要求的教材配备、学时和场地场地器材

一是教材配备:定向运动相对野外生活生存开展的高校数量较多,但是定向运动也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只是各校自己或几所高校合编教材进行教学;野外生活生存更是如此,其主要是沿用军事野外生活生存或户外运动俱乐部教材来教学,没有针对性地根据各高校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来编写教材。因此,直接导致教材体系混乱,教学效果甚微。

二是学时安排:这两项田径运动一般都是在大一和大二年级学生设置。各高校把定向越野列为普修课一般为32课时,列为专选课为72-108课时不等。野外生活生存对于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设置2学时,野外生活生存基本技能学习设置2学时,特殊技能训练(如搭绳过河、攀岩、岩壁速降等)设置2学时,野外安全知识学习设置2学时,野外技术装备使用设置2学时等。野外生活生存教学过程区分为常规教学和野外综合实践,一般两者总共设置72学时为宜,单向设置36学时为宜。

三是场地器材:相对定向越野而言,主要需要配置指南针、定向地图、电子打卡系统等,而定向地图却很难达到训练要求即规范性和精确性;定向越野场地能够具备以下要求:避开危险地形地带;适合定向运动内容和特点。相对野外生活生存而言,不仅要求满足攀岩、漂流、野营等实践需求,也要具备食用的野生动植物、河流等生活生存的适宜环境,不能选择自然灾害频发地带进行,这就需要各高校在条件具备时建立教学基地、适宜野营和野炊基地,否则此项田径运动很难推广开来。野外教学装备区分为活动装备、生产装备、联络装备、安全装备,由于条件限制,很难配备以上装备,也只能根据所在地区情况进行一些简单的教学。

2.课程体系设置

主要包括教育理论课程(如心理学和体育史)、专业基础课程(如体育绘图、人体生理学等)、体育社会科学(如体育管理学等)、体育生物科学(如健康教育、康复医学等)、实践性课程(如社会实践等)。各高校因开设时间长短和实践经验限制,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会有所不同,再加上学生男女数量比例不同和身体素质不同,也直接影响课程的设置。

3.课程开设的社会接受和法律保障

当今高校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虽然对于体育活动给予支持,但是害怕发生身体伤害,特别是去陌生地带锻炼更是一时难以接受,接受程度普遍较低;一旦发生危险和意外伤害事故处理不好,影响学校声誉,并且目前也没有专门的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单独立法,这方面的法律保障体系属于法律盲区和法律真空,不利于这两项田径运动的开展。

(二)高校开设定向越野、野外生活生存的对策探析

1.合理配置场地器材

一是学校组织和制作多个专用定向越野地图,并统一购买一定数量的服装、电子点签、指南针和号码布。二是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环境作为教学和训练场所,如利用地图寻找检查点等。三是采取多元化和层次化配备野外生活生存器材,对于安全要求度高和重复使用的装备可以由学校统一购买,对于个人装备可以由学生根据活动需求自行购买并予以简化。

2.开发系统性的定向越野、野外生活生存教材

一是开发一定意义上的统一教材。这两项田径运动在教学内容方面有一定的通用之处,部分运动技巧也趋向同一性,因此有必要在逐步推广的经验积累上加快通用教材的编写工作。二是因地编写地方教材。由于各地高校所处自然环境大不相同,必须结合本地情况来编写一些富有特色的教材。

此外,通过获取政府支持和扩大宣传手段来博取社会与家长的支持力度;科学安排两项田径运动内容的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特别是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小团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特点采用个体性评价,采用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采用自评与他评及综合教学能力评价等;加快科研力度的开发以便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

五、结语

定向越野和野外生活生存是高校田径运动教育类的新课程,是属于近年来拓展的课程,因此有很多问题需要在理论方面和实践中加以总结和突破,并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才能使得这两项运动在田径运动中获得重要地位。

(责任编辑:封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