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2016-06-06林美群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思想政治教育

林美群

[摘要]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互融合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内在要求,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农林高校适应时代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符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农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5-0049-02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相互融合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林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用人文素质教育弥补科学技术教育的不足和缺失,可以使教育到达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互补兼容、统一协调,因此加强农林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一、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农林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加强和提升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实现农林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

首先,两者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以完善人的心性和灵魂为目标,是以塑造大学生道德情操和道德价值观为目标的。

其次,两者的教育内容是融通的,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人文素质的教育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的发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思想启迪、人格塑造和行为指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视野和内涵,通过课堂教学、环境熏陶、社会实践等多种环节,寓教于美、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接受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最后,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升农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关怀。农林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用疏导的方法取代单纯的强制性说教,在教育过程中保证对大学生自尊心的维护和被理解的情感需求,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农林高校适应时代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时代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的理念向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广泛渗透。农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根据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大学生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和合作精神,适应时代的发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各种专门人才赖以确立人格、气质、修养的基础。社会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但同时需要大学生具有对真理追求的勇气和科学精神。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大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个国家的兴盛,有赖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特殊的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通过政治教育的引导和人文教育的感化,可以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个人的成长只有与祖国前途、民族复兴、集体荣誉联系在一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建立在深厚的人文素质基础上的。不论学什么专业,大学生都应该了解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依靠文化的积淀。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大学生的精神力量,帮助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自觉地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发展和未来联系起来。

三、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奋斗的理想目标。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大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各种素质、能力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目标,农林院校应该注重在传授专业知识基础上,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使大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培养综合性、高质量的人才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与完美统一。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使农林院校大学生具备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品质,拥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农林高校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取向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思想观念、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受到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失衡,出现道德缺失的现象。一些大学生存在功利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倾向,一些大学生缺乏理想信念、价值观扭曲、心理脆弱、社会责任感淡薄。面对大学生的价值困惑,农林高校应该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将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渗透和贯穿到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引领大学生正确理解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动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规范和价值导向,自觉地用科学精神改造主观世界,用理性精神评判事物,树立和坚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大学生科学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去理解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增强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

“大学的真正成绩应该在于它使学生有可能、或者说它迫使学生在一生当中有一段时间完全献身于不含任何目的的科学,也就是献身于他个人道德和思想上的完善”。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人生价值的取向,人生价值的取向是人文素质中最深层次的因素,占有主导地位,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决定了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人生道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陶冶情操、锤炼人格、净化心灵。

五、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文化精神。人文精神强调运用知识时的良知、责任感和价值观,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农林院校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增强文化修养、提升人文精神,升华人格,提高境界,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提高大学生的人文情感,促进学生的人文知识向人文精神升华转化,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人文精神是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导向,是人的自由追求,对主体价值的终极关怀,是人类文化的价值理想和内在灵魂。人文精神可以使大学生学会正确地以理性方式关怀人生终极意义,学会以实证态度关注个人生活,确立行为方式选择的规范化,树立集体主义的自觉意识导向。在思想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在人文教育中坚定政治方向,使教育在更加关注学生、关注人本身、体现其自我价值和本体功能的同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丰富的人文素养的人才,从而实现教育的工具价值和社会功能的统一。

(责任编辑:桂杉杉)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环境下理工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