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与对策

2016-06-06彭涛

商场现代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通货膨胀财务会计影响

彭涛

摘 要:目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通货膨胀已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虽然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不能产生直接的作用,但是通货膨胀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财务会计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显著。在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的形势下,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核算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影响了我国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对企业领导层的经济决策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本文就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发展现状,深入分析通货膨胀对我国财务会计各方面的影响,针对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我国的财务会计发展能在通货膨胀的经济发展中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能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关键词:通货膨胀;财务会计;影响;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的数量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即是市场货币的流通数量远远大于市场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通货膨胀的经济发展状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货币的购买能力与市场正常的运营状态相比呈下降态势,最终会出现货币出现大量贬值,对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市场中出现现金纸币和信用纸币等具有消费价值的产品数量增多时,货币的总供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是大于总需求的,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不仅仅是狭义的局限于一个或者某个产品、服务或者劳务的上涨价格,而是广义的针对整个经济发展而言,涉及到了社会现存的总体物价水平,一般用消费指数衡量通货膨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1.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理论的影响

(1)动摇了货币稳定性理论

在传统的会计理论原理中,货币是稳定的,即使发生变化,变动也是非常小的,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这是传统会计理论坚持的原理,也是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但对现代经济发展来说,传统的货币稳定假设已不能站稳脚跟。通货膨胀持续发展,使得货币贬值严重,彻底冲击了“货币稳定假设”理论。在通货膨胀下,货币的实际价值都在变化,汇率也在不断变化,所以以货币作为经济发展的计量单位,不能准确的核定财务发展状况,所编制的财务报表数据只能反映过去的历史数据和过去的财务状况,不能及时有效地反映当前经营成果,这对企业或者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经济决策带来了较大难度,而且还不利于决策的制定与实施。

(2)“历史成本计价”理论遭受质疑

传统的会计理论核算方法都趋向于采用历史成本法,能有效及时发反映出会计信息及企业经营成果,这种方法在货币的供需平衡,物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较实用,而且还会产生更加良好的效果,然而,历史成本法计价原则就不能适应现行通货膨胀较严重的经济发展。虽然,采用历史成本法计价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表面数据来看是客观的经济业务数据,但是货币的实际价值已出现贬值,与传统的数据相比较已不能对等,这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都得不到真实数据进行分析,也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掌控企业发展的经营风险以及面临的经济银黄,财务报表阅读者也难以评定企业的经营业绩,无法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

(3)收入与费用出现失衡

我国企业会计的使用原则都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准则对企业的收入与投入成本及费用之间都需要相互配比。在物价稳定的状况下,“收入费用配比原则”所反映的结果是符合实际经济发展状况的,然而,在通货膨胀的状况下,不能很好的衡量货币的实际价值,使得历史成本数据与现实成本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固定资产折旧费,折旧费都是需要几年累计折旧,在这几年的折旧过程中,货币的现实价值发生很大变化,使得历史折旧费与现实折旧费出现不等值的现象。由于时间差的原因,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法可能会引起成本与收入之间的配比数据出现较低与较高的情况,使得计价结果出现虚高利润,使得收入虚假增高,导致与企业的实际收益不符的现象。

2.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绩效的影响

(1)财务信息真实性面临挑战

通货膨胀是市场流通中的货币增多,物价飞速上涨,货币贬值严重,在此情况下,企业如果已流通中的货币为计量单位,来衡量自身价值及利益,使得企业经济发展的真实性丧失。虽然在名义上企业的经济效益处于飞速增长状态,但相应地由于物价的飞速增长,使得成本费用也处于不断上涨的状态,此时,企业采用历史产品定价,必然会处于亏损状态。所以采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法在通货膨胀严重的经济发展环境中是不适用的,其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度是较低的。

(2)企业资金周转难度加大

通货膨胀持续增长时,对企业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虽然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商品价格获得收益,但企业的商品在流通过程中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资金回笼,加之企业生产的原材料、生产成本、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等都相应上涨,使得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实际流动资金减少。由于物价上涨,所以企业都处于趋利状态,为减少大量的成本开支,降低生产成本,大量囤积原材料,花费大量运营资金,对市场而言,这些企业间接地抬高了材料价格,影响市场实际价格,使得企业的资金周转难度更大,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企业实际资产价值下降

企业运转的前提是必须具有雄厚的资产作为支撑,企业资产也是企业获得信用贷款或者其他融资形式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资产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命脉。对企业来说,资产分为货币性和非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即是变现时间短,流动性强,主要以现金作为表现形式。非货币性资产也是企业运营的保障,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都作为企业的非现金方式存在的资产。在通货膨胀下,企业的货币资产都保持着名义价值,但其现实价值则大打折扣,其购买能力出现下滑。对于非货币资产实际价值与严重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的价值出现较大差距。所以,通货膨胀对企业的资产减值具有重要影响。

3.通货膨胀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通货膨胀对存货信息质量的影响

按照会计核算对存货常用的处理方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平均法等四种计算方法都能有效的核算出企业存货实际状况。在通货膨胀下,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财务报告反映的收益状况和企业所承担的税收,不同的存货使用方法所反映的企业经营状况不同,如果采用先进先出法,对企业的收益评估偏高,因为,企业在购进产品到销售出去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存储,在此期间虽然价格相差不大,但存货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较早的采购成本与现实的采购成本之间也存在差距,使得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价值评估偏高,影响企业的实际效益。所以,无论采用哪种存货计价方法,在通货膨胀期间存货的信息质量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2)通货膨胀对借贷利息费用信息质量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期间,由于借贷货币在一定时间即未来将发生贬值的情况,在对利息的计算过称中应包含本金贬值部分,对本金贬值部分不用做计息处理。然而,现行的会计准则或者银行贷款都忽略了这一点,将本金贬值部分计入利息费用,增加了企业的利息费用支出,使得财务费用增加,这对以盈利为只要目的企业来说是十分不利的。通货膨胀使企业的偿债能力被高估,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失真严重。

(3)通货膨胀对折旧信息质量的影响

企业的折旧费用的计提是以固定资产的买购成本为前提,在通货膨胀的状况下,企业每年计提的折旧费用与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的磨损度相比较,折旧费用明显少于磨损度,即是企业计提的折旧费用远远达不到固定资产已损耗掉的真实价值。由于对折旧费的过低评估,使得企业在对财务报表收益中出现过高评估,使得企业承担较高的税赋。

三、解决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不利影响的有效对策

1.制定符合通货膨胀的会计核算方式

(1)对固定资产价值的重估

会计人员应该遵循政府制定的相关资产评估办法和相关政策作为引导,如采用物价指数法、汇率变动法、收益现值法等方法对固定资产价值开展评估。在通货膨胀下,会计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类资产处理,让各个阶段和各个时期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及减值损失折算到现实耗损价值,以免因通货膨胀导致企业的资产损失过大。除此之外,政府应严格掌控我国的物价水平,制定相应的宏观政策有效抑制物价的过度增长,充分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作用。

(2)采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

按现行会计对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方法中一般采用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固定资产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应选择前期多计提折旧,后期少计提折旧的方法,使得折旧费用不会因折旧年限太长出现了因货币贬值造成损失过大的现象。以上方法不仅能降低企业因折旧导致的成本费用,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还能有效抑制应固定资产虚假利润过高的现象,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运作效率。

(3)对存货价值的评估

对存货的价值评估来说,指数调整法是最有效的实用方法,将每月的进价成本作为重置成本,同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让现行成本与实际成本相一致,避免因通货膨胀导致的名义利润与现行利润差异较大的现象,使企业的经营能力更接近实际经营效果,并且能有效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不利影响。

2.选择合理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1)采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

一般物价水平是居于低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之间较稳定的物价水平,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具有运用方法简单、会计信息可比性强等优点,能有效抑制因过低物价水平带来的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局面,还能避免因物价过高带来虚假的经济繁荣的景象,既能正确合理的掌握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很能制定正确的决策和有效的经济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发展。

(2)采用现行成本会计模式

现行成本模式与传统成本模式相比具有两大优点,第一、能有效的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编制更切合企业经济实际发展的财务报表,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维护企业现行的生产能力,能科学合理的进行投资、筹资等经济活动,并能合理分配利润。第二、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杜绝因通货膨胀导致的成本费用支出过高的现象。

3.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面对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企业和国家都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及时应对。对企业而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改变财务会计的报表编制方式,尽量采用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会计核算方法,减少因通货膨胀造成的过高虚假利润和过高的成本费用,采用现行计量方法,有效控制成本,增加实际价值。在应对通货膨胀的形势下,财务会计仅仅靠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国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合理运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进行有效的政策调控,完善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使其更好的服务企业和我国经济的发展。

对此,会计人员作为财务会计的重要执行者,应具备不断钻研、科学创新的务实精神,为企业和国家经济发展消除通货膨胀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言献策,为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倩.浅析通货膨胀条件下公允价值的应用[J].会计实务,2011(09).

[2]金永利,金静静,高健.通货膨胀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及调整[J].商业会计,2011(02).

[3]张林.浅析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及应对[J].财经界(学术版),2012(04).

[4]刘宇会,于善波,胡轶涵.我国通货膨胀会计模式浅析[J].商业会计,2013(05).

[5]李雪.通货膨胀条件下的会计处理方法探究[J].财会审计,2011.

[6]张海军,贾绪林.论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10.

猜你喜欢

通货膨胀财务会计影响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
浅析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长期并存现象的分析
我国国际收支对通货膨胀传导机制的经济计量性检验
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