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6-06-06倪丽珺

现代交际 2016年1期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体系构建实践教学

倪丽珺

[摘要]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高。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教学过程中专业技能的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围绕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多元化、层次化的教学体系,确立“强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实践教学观念是构建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实践教学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248-02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计算机科学的应用型人才愈来愈重视,这就对高校培养人才的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技术为主的学科而言,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增加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的培养重点。

一、我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现状

社会的进步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单纯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更需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希望招聘的员工能立即接手工作而不是事先进行培训,但是现在高校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不足。

(一)重理论、轻实践是高校教育的主要现状

在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中,学习的地点大多是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教学,大学生得不到实际能力的培养。实验方面还是以观察型和验证类为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实验更是匮乏。

实验内容往往是沿用以往的教学内容,或者是利用现成的模拟软件进行,缺乏创新性思维,动手实践的机会少,抑制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发挥能力,大学生很难深入了解实验机理,长此以往,达不到实践教学培养人才的目的。

(二)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一般是在大学暑假期间进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由于实验实训基地的缺乏,实习质量低下。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创新内容与技术缺乏,实践教学的内容与专业内容不相称,实践教学结构层次感不足,缺乏专业特色,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实际需求,未能形成系统有效的教学。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探究

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培养专业性的人才,尤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技术性质,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教学是我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实践教学设施不足,教学条件差

很多高等院校因为经费不足的问题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校内实验室较少,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室基本没有,实验设备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现有设备跟企业实际采用仪器设备差别较大,在对硬件要求很高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远远达不到实践教学的标准,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环境单一,学生在学校期间很难得到有效的实习,多流于形式,实践工程技术能力差,实习基地不完善,实验大多在机房和专业实验室完成,基础实验居多,很多新办计算机专业的地方高等院校更是如此。

(二)师资力量和技术人员不足

高校教师大多仍延续传统教学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知识灌输,重视课堂理论教学,以课本为主,完全不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传统的计算机专业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技术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

近几年,高校扩大招生,出现师生比例失调现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更是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例,师资队伍缺乏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课程设计、案例教学等多为纸上谈兵,尤其是软件工程、硬件设计类实验。在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高素质研究生因为工资待遇达不到要求的原因选择出走,人才流失,实践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严重影响了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学生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实践、认知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一门课程或某一个环节的实习,需要完备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和长期的培养。

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实习工作,通过相应一系列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计算机思维能力、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能力、算法分析和设计能力,然而一些院校不能为学生提供健全的实践教学体系,导致学生的实习质量不达标,毕业生在求职时缺少了一定的竞争力。

(四)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操作技术,一些高等院校师资力量有限,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刚刚成立,对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随着时代的进步,高等教育理念愈来愈严格,由于没能及时进行教学体系的改进,高校课程设置逐渐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脱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质量低下,实践教学方面,受实验设施不完善,实验管理人员经验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出现一些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的倾向。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

良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学校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基础,建立系统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改进传统教学体系中的弊端,通过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重视实践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师资力量,改革课程结构,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给予大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求学路上的灯塔,学校师资力量的雄厚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质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应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以在学校选拔优秀教师进入名牌大学进修,进入企业中亲身实践,学习企业的管理,更新学校的知识,对企业所需要毕业生的能力、知识、素质详细了解,时时关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与时俱进。

在教学过程中确立有效的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优秀企业进行合作,请企业中的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学术交流、教师研讨会等,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适应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要求。

(二)根据企业要求,进行课程改造

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所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的改造是很有必要的。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利用课本所学知识和技术,独立思考并解决一些复杂的综合性计算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增加课程设计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份量,进行单独的考核和学分设置,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

除此之外,学校应尽量多地与一些相关企业进行交流、研讨,达成一致,将一些改革课程嵌入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像NET程序设计、软件测试技术大多采用国外的课本,高校可以聘请一些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进行讲座,增加大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深入了解,提高计算机综合素质。

(三)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

仪器设备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基础条件,现今很多高校的仪器设备完全跟不上企业实际应用设备的更新步伐,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中发挥不了相应的作用。在购买仪器设备方面,我国高校可以吸取国外的经验,选择一些符合工业实用性的,能与社会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到一起的仪器设备,与企业项目相结合。

实验实训中心是高校必不可少的建设之一,实训中心的技术水平上应该体现计算机的理论与技术特征,以此来培养合格的人才。增加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强化实验室的管理,开阔思维,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摆脱实验室封闭的束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实践教学的实际作用。还可以创建一个计算机创新实验室,引导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去探索研究,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规模的扩大,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中仍然存在众多问题,及时解决并改进,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的重点。只有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符合企业要求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海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亚太教育,2015(07).

[2]甘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关体系构建[J].科学中国人,2015(04).

[3]张国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性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技术与市场,2015(09).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体系构建实践教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探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