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换人”形势下的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2016-06-06马青沈灿钢
马青,沈灿钢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江苏江阴 214405)
基于“机器换人”形势下的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马青,沈灿钢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江苏江阴214405)
摘要:随着制造业“人口红利”的消失,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文章就“机器换人”引发的企业技术改造问题,总结了在职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及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内涵建设改革与创新的作法,培养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现代班组长型”自动化技术技能人才,保障企业获得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型升级获得足够的人力资源。
关键字:机器换人;现代班组长;职业资格证书;工作过程导向创新实践
沈灿钢(1981-),男,江苏靖江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控制工程。
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我国制造业的“人口红利”正在不断消失。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予以明确。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中国制造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之选。2012年底,在浙江、江苏的传统制造企业中逐渐兴起了“机器换人”,众多企业纷纷引进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进行技术的改造升级。无锡、江阴及周边地区掀起了一股重视培养技能人才的热潮,高素质技能人才比例增幅较大,但是涉及掌握先进技术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物联网传感器信息系统技术、现代安防楼宇智能控制技术方面的高技能人才较为紧缺,成为相关企业的“抢手货”。因此带来了职业技术教育从人才培养方案、职业资格证书及课程内涵建设等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多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具有“现代班组长”潜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 “机器换人”带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
“机器换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规模、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将导致产业工人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技术人才结构的高移和工人供求失衡,从而给职业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工业经济发展发动机的职业教育,一定要把握制造业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脉搏,深入了解产业升级与人才结构升级的矛盾,着力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在新的条件下使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获得较大发展空间。
无锡、江阴及周边地区的企业其“机器换人”专家团队认为:“机器换人”从顶层设计开始,打造中国式“机器换人”方式,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向机器化、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生态化发展,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推进“机器换人工”。第二步:推进“自动换机械”。第三步:推进“成套换单台”。第四步:推进“智能换数字”。这样就可以使已采用数字化加工设备较多的企业,采用自动检测、智能仿真、流程控制、模拟人工判断、自动故障排除等高端先进技术,并在精益生产管理、人才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升级创新,真正迈入“智造”时代。
国内制造业出于从人力成本倒逼和自动化生产转型的需求,让工业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所以再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中高职衔接人才系统培养模式,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作用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江阴中专电子与信息技术特色专业和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各自优势,实现高职与中职在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教学团队等方面的深度衔接,能有效促进技能型人才的系统培养和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
2 “机器换人”推进了职业教育中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建设
近年来,在秉承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班组长”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围绕探索“双轨、双纲、双师、双证”的“四双制”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双轨施教、双纲导教、双师执教、双证毕业”来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潜质的自动化技术应用人才。
按照“立足校园,面向全市,服务全省,高端引领,错位共享”的建设思路,建设一个“先进性、综合性、示范性、适用性、展示性”为一体的工业自动化实训中心,与上海西门子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签订教育合作项目协议,获得西门子自动化教育合作项目SCE,上海西门子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在帮助基地建立先进自动化实验室的同时为学校提供了: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安全型设备、先进运动控制设备、高级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小型自动化设备等设备现场培训及相关师资培训。作为德国柏林技师学院(STA)官方合作伙伴,培养授权认证师资,引进“SMSCP西门子机电一体化系统”(Level 1和level2)两个级别职业资格证书,以及“S7-1200PLC小型自动化系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到德国柏林技师学院颁发的授权证书,可向学生颁发企业机电一体化证书。同时把西门子在工业界最新的技术带到教育领域,把西门子的工程师培养机制、员工培养体系、认证体系和追求卓越、矢志创新、勇担责任的企业文化带进校园。本专业实践教学经费及教学环境有保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利用技术先进的实训中心和国际资格证书这些优质资源,促进我校职业教育发展,更好的培养双证融合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和现代班组长型人才,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通过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入了“能力本位”、“需求导向”、“行业引领”、“学生中心”,等等理念,并且将这些理念融入职业教育实践,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认证与国际接轨。
3 “机器换人”带来职业教育中内涵建设的改革与创新
随着经济新常态发展和“机器换人”的产业升级的要求,工业机器人作为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工业机器人一般的工作步骤如下:先定位->识别(检测)->抓取->移动->工作->移动->定位,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充分考虑对机械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气动技术及驱动技术等教学内容的设置,从系统集成的角度进行课程设置与开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就存在课程设置滞后于技术发展的问题,学科型教学体系依然可见,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需要并重并举,深度融合,特别是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并用于学院和企业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要进一步深入。所以,在目前看来,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可能会减少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人需求数量,但是从长远期看,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将会创造更多的“周边”职业,如图1。这些工业机器人“周边”职业通常同样需要具有较强的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技能相关职业知识与技能。
图1 机器人“周边”新职业结构图
围绕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要求,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团队,其建设思路如下:
(1)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通过剖析“机器人”产业设备,剖析设备中需要用到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设计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即:一个职业基础课程群平台、三个工作过程的职业核心课程,培养过硬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和良好的人品与开拓技能。工作过程化的课程开发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工作过程化的课程开发结构图
(2)在自动化类专业中开设工业机器人相关课程,着力开展实践条件建设,购买机器人实训系统装置。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紧密结合,让学校教育与企业、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深度衔接。通过开展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的研究与探索,摸索一条培训企业机器人操作与维持的专业人才,为地方企业服务。促进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建设,师资队伍的提升、课程教学的改革和优化,培养学生现代自动化系统安装与调试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结构图如图3。
图3 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结构图
(3)以认知与基础,系统与创新的递进关系,归纳为基础→项目(模块)→课题,着力进行校企合作的课程资源建设。把课程内涵建设的实践活动按实施项目进行文字组织与记录工作,首先形成讲义,其次形成校印本教材,最后形成教材。目前公开出版项目化教材2本,校本教材4本,自动化技术“教学工厂”教材也以立项进行建设。
4 结论
总之,“机器换人”是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机器换人”的成功实施推动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管理方式转变和创新,组织更精益化、系统化,在此形势下技术工人的职业素质对企业转型升级体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而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国际合作与国际公认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体质建设及课程开发与建设进行深入实践与建设,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现代班组长型”自动化技术技能人才,最终高效而有力的推动企业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鲁昕.职业教育,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J].职业技术,2015(2):009-011.
[2]白天亮.“机器换人”会影响就业吗[N].人民日报, 2014-06-06(017).
[3]祝惠春,温济聪.“机器换人”撬动产业升级[N].经济日报,2013-09-26(014).
[4]黄锐,李其聪.“工业机器人产业”与“机器换人”齐飞[N].东莞日报,2014-08-07(A07).
[5]段思午,戴双城,章翼翔,等.从“机器换人”到“造机器人”转型[N].南方日报,2014-07-17 (A12).
[6]高志全.东莞将设立“机器换人”专项资金[N].东莞日报,2014-06-26(A03).
[7]党洁.西门子:百年企业的培训情结[J].职业技术教育,2004(18):60-63.
[8]余秀琴.搭建国际职业教育交流平台全力助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2011中国(上海)国际职业教育论坛综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6).
[9]巩建闽,萧蓓蕾.基于系统的课程体系概念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06).
责任编辑:张隆辉
The Reformand Innovat i onof Vocat i onal Educat i on Basedont he“Machi ne Subst i t ut i on”
MAQing,SHENCangang
(Electronic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Jiangyin Jiangsu 214405)
Abst ract:Withdisappearanceofthe“demographicdividend”inmanufacturingindustry,themodernization and automation of equipment upgrad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technicaldividend”insteadof“demographicdividend”.Inordertosolvetheproblemoftechnological updating of enterprises caused by“machine substitution”,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exploration of training program for vocational talents, the ident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certificationandtheconstructionofvocationaleducationcurriculumsystem.Thereformwillcultivatetheautomationtechnicaltalentsof“modernteamleader”whocanadapttothemoder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guarantee enterprises to obtain adequate human resources from the transitionupgradefrom“manufacturing”to“intellectualcreation”.
Key words:Machine Substitution; Modern Team Leader;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Work Process Oriented Innovation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2094(2016)01- 0156- 03
收稿日期:2015-12-04
基金项目:2015年无锡市科协软科学研究立项资助课题《利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撬动无锡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编号:KX15-A-08);江苏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资助项目(编号:201402)。
作者简介:马青(1971-),女,江苏靖江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控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