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伪书札与伪书家

2016-06-06杨吉平

大观(书画家) 2016年1期
关键词:书札手札师友

杨吉平

伪书札与伪书家

杨吉平

什么东西假了就没有了意义

陈巨锁先生曾以新出《隐堂师友百札》相赠,书前“自序”中有此数语:“如今时代进化,书信为手机、网络所代替,便捷是便捷了,而函札一道,也有随之而消失之虞,曾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的书札,也将退出历史舞台。或有以书札形式进行书法创作的书家,其作品当是矫揉造作的伪书札了。”

书札或谓手札,是前信息时代国人互通信息、互道平安、相互问候的主要形式。现在传世的众多古代法书正是古人的书札。书札的书写工具为毛笔,这是书札能成为书法艺术的工具因素。而书札能够成为书法艺术的根本原因还是其丰富的笔墨表现形式及深刻的文化内涵。民国以后,实用书写工具由毛笔逐渐向钢笔过渡,并最终被钢笔所取代。钢笔的表现力因其硬笔特征而受到极大的局限,粗细单一的线条远远无法与毛笔相提并论,因而所谓硬笔书法云云只是一些爱好者一厢情愿的向往而已。书法艺术到底只是毛笔书法的艺术,也是自然展示文人综合修养的艺术。

《隐堂师友百札》共收陈巨锁先生师友手札一百零五札,其中硬笔信札六十余札,几乎达到了六成。而与陈先生通信者多为现代名家,如沙孟海、费新我、顾廷龙、游寿、卫俊秀、吴丈蜀、王学仲、徐无闻等。这些大家尚不时以硬笔书写书札,余则可以推知矣。从艺术水准看,这些现代书家的国学素养虽然不可小觑,但论其水平则绝然不能与清代以前的书札相比。中国艺术有尚古之风,其道理于此可知。

何绍基手札

20世纪80年代书法热兴起之后,冠以各种名称的书法流派风起云涌,发展至20世纪末、新世纪初,人们终于发现书法还是传统的好,于是又出现了书谱热、二王热、帖学(帖派书法)热等等回归传统、回归经典的书法现象,这其中便有手札热。然手札者,书信也。在手机通行,网络普及,QQ、微信盛行的年代,书信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谁若为了一事写封书信,帖上邮票辗转十天半月,多半要被认为有病的(个别玩不了电脑的老先生除外)。所以,现在的手札热实际上应是手札形式热,或套用陈巨锁先生的话称之为“伪书札热”。伪书札者,假书信也。艺术最重情真意切,掏空了文字内容与情感内容的伪书札,不应仅仅是伪书札,也应是伪书法。字是人写的,伪书法的实质便是伪书家。

真书家者,真学者也。中国书法依赖于汉字,汉字依附于汉语言,是经史子集等传统经典的载体,因而,传统文化的修养便决定了一个人书法艺术境界的高低,高者称之为书法家,低者则谓之写字匠。真书家者,真人耳。何谓真人?庄子谓“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者是也。喜怒之情天然流露,有真情,不做作,书如其人,人如其书,是可谓之书法家。反之,拿捏造作、装腔作势者也只能归于写字匠之列。真书家者,仁人君子也。孔子所谓“仁者爱人”是尔。君子有所不为,小人无方。做人的前提是据德行事,背德之事不为,傅山先生所谓“作字先作人”即此之意。否则,乱德小人心字两邪,岂可以书法家谓之!

当然,将古人书札作为效法的对象并无不可,关键是取法要到位,继承应全面。古人书札,形制有则,用语考究,起首结尾亦有定式,换行布字皆有说法。今之作伪书札者,徒见前人书札行列变化长短有异,而茫茫然不知此行何以短,彼行何以长,故所作书札书法多为鹦鹉学舌,甚或东施笑颦,徒见其丑而不能自知。同时,书札内容多抄写前人诗文,而文意多全然不知,书法形式与文学内容不能交融,情感虚假,意趣全无,不能感动自己,何以感染读者哉!而书坛当中,为入展获奖而不择手段者亦不在少数,此等人物将书法作牟利盗名的工具,只可以书法骗子目之,其与书法家毫无干系矣。

伪书札的最显见标志便是对书写形制的陌生甚至是无知。古代书札的形制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这种形制就是书札的基本格式。书札的格式讲究与文字内容紧密关联,其内容包括收信人称谓、开头语、正文、结束语、署款五大部分。称谓一定要显示出尊重之意,一般要比正文高出一格,也有高出两格的情况。开头语在格式上一般正常行文,高出正文的情况比较少见。

正文是手札的主体,也是手札格式最讲究的部分,是今之写书札者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重要的是了解抬头的讲究,就是前人所谓“平阙”问题。平阙就是手札(尺牍)作品中长短不一的行款形式,平就是平出,遇到需要表示敬重的人或事,须另起一行书写,因为要另开头,所以又叫“抬头”;阙,就是缺,同样表示敬重,却不换行,而是空几个格(一至三个格不等)再写下文。关于平阙的讲究规范,从晋代起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标准要求,可参见彭砺志先生有关研究成果。彭先生认为书札萌芽于秦,形成于汉晋,成熟于唐宋,泛滥于明清,衰落于近现代。上文所及,包括书札形制的三个层面:文本形制、书写形制、形式形制。文本形制决定书札的文字内容;书写形制决定不同内容所对应的不同书体及字体的大小等;形式形制则主要是章法安排,这是最接近书法艺术创作要求的一种形制。我们讨论书札书法主要讨论其形式形制,而形式形制与书札的文本、书写形制密不可分,都是当代书法家所不能熟知的,从而形成把握这种书写形制先天不足的重大缺憾。

金泽珊手札

曾经一度流行的歌曲《一封家书》已然成为历史,今日登台演出者再唱此曲当属不合时宜,然歌曲中流露的真情依然是可以动人的。同样,书札作为一种实用文体与实用书写形式也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然其中蕴藏的丰富的书法艺术遗产则是永恒的。类于《隐堂师友百札》中大量的硬笔书札,今后也难以觅其踪迹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传统书札的学习与研究。我们如能科学合理地吸收古人书札中的艺术精神与文化内涵,那么伪书札同样可以成为真书法,如此则伪书家便会自生自灭,真书家则自然粉墨登场。

猜你喜欢

书札手札师友
《体育师友》稿约简则
阎万章先生致刘凤翥先生书札辑注
师友互助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师友交往与黄燮清戏曲创作的变革
方英文手札
名家手札
名家手札
米芾《尺牍-书札》集锦(上)
米芾《尺牍-书札》集锦(下)
翁同龢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