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传统出版企业并购重组新动向*

2016-06-06刘道学池仁勇

中国出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传统出版并购重组

□文│刘道学 池仁勇



日本传统出版企业并购重组新动向*

□文│刘道学 池仁勇

[摘 要]通过研究日本传统出版业近20年来的企业倒闭及并购重组的最新发展态势,重点分析日本的相关教训及经验,以期为促进我国出版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传统出版 企业倒闭 并购重组 日本产业经济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JY084),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12&ZD199),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13NDJC004Z),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社会科学特殊急需类择优资助项目(QJC1302016)及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z201201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出版强国,到二战后的出版大国,日本出版一直是世界出版中的重要一极。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受国内经济持续低迷、消费税连续上涨、高龄化和少子化带来的阅读人口的降低、媒体融合和数字化转型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以纸质出版为中心的日本传统出版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每年都有近千家出版相关企业倒闭破产或改头换面。据日本出版科学研究所的最新统计数据,日本纸质图书销售金额由 1996年达到创纪录的 26980亿日元,降至2015年的15220亿日元,降幅高达43.6%,连续11年同比负增长。[1][2]著名出版评论家小林一博和编辑出版家山田顺在其著述中都列举了大量事实,描述了日本传统出版业“大崩溃”的惨状。[3][4]学界和业界的共识之一是,“泛大众化”的出版理念成就了经济成长期的日本出版业,但在经济低迷期也将其传统出版推向了深渊。

我国学者对日本出版业的发展状况迄今已有大量研究积累。不少学者尤其关注以动漫为代表的日本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及相关出版法律制度等,但对于日本传统出版陷入困境的原因与机理,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日本传统出版产业经历的“倒闭潮”及抱团突围策略等尚缺乏系统深入的跟进研究。本文运用新近相关文献及调研数据,研究日本传统出版业近20年来的企业倒闭及并购重组的最新发展态势,重点分析日本传统出版业陷入困境的教训及解困策略,以期为促进我国出版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一、日本传统出版产业的结构特征

日本传统出版产业的基本结构由出版制造和出版流通两大环节四大业务领域构成,具体包括出版销售纸质图书和杂志的出版社、从事书刊印制的印刷企业、从事书刊流通发行的经销代理商以及负责零售的书店。这些共同构成了日本传统出版产业生态链(见图1)。

图1 日本传统出版产业生态链的构成

1.日本传统出版产业生态链的结构

出版社。传统出版社主要以出版纸质图书和杂志为中心业务。其中,图书主要包括漫画、文学艺术、财经商务、教育学习、信息资讯、生活实用及文库类、写真集等;杂志包括漫画类、时尚类杂志及专业期刊等,按发行频次又分周刊、旬刊、月刊、季刊等。书刊原稿内容由作家、漫画家、学者、记者等个人原创或由采编团队集体创作。日本出版社的数量在全盛期的1997年有4612家,2014年末减少到3534家(见图2),从业人员6万余人。包括小学馆、集英社、讲谈社、角川书店等大型出版社在内,75%以上集中在东京, 60%以上是从业员在10人以下的传统中小出版社。[5]

印刷企业。根据全日本印刷工业组合联合会官方资料,目前该联合会会员企业共5084家,除大日本印刷和凸版印刷两大巨头之外,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印刷事业所有3万多家,从业员36万人。另有从事出版编辑设计及制作业务的专业公司8000余家,从业员3万余人。

经销商。据日本出版News社2014年末的调查数据,以东贩 (TOHAN)和日贩为代表的25家大型经销商,面向全国约1.4万家书店、5万余家24 小时便利店(主要销售杂志和少量文库本图书)、200余家大学生协会及部分图书俱乐部、超市书亭等供货,图书流通量约占全日本出版物总量的80%。部分专业图书经由地方小出版流通中心及速卖分销商批发。其他流通渠道还包括出版社通过直送直销、通讯销售、访问销售等方式直接向书店或学校、图书馆、企业及个人读者销售图书的自销渠道,铁路弘济会向全日本JR车站4000 多个车亭销售期刊、袖珍图书和消遣类读物的渠道,以及由日教贩、大阪屋等教材特约经销商、供给所及教贩等专业配送商面向各类学校流通的教科书及教材销售渠道等。

书店。日本平均每 7000 人就有一家书店,且大多位于繁华地段,装修明亮豪华,令人叹为观止。20世纪80年代后期各类书店达2.8万家,到1995年减至2.6万家,2014年锐减到近1.4万家,40年内书店减半(见图2)。实体书店锐减与下文论及的大型化书店与网络书店的激增密切相关。

图2 日本出版社数及书店数减少的趋势(1995~2014)

2.日本传统出版产业结构的典型特征

迄今不少学者对日本出版产业的特征从“泛大众化”、[6]垄断化、[7]系列化[8]等多个维度做过考察,但反映日本传统出版业盛衰的典型结构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产品结构上的“刊高书低”和流通结构上的高退货率、委托销售制和定价销售制三个方面。

“刊高书低”现象。战后日本出版业在1970年代电视普及后被视为夕阳产业,为了确保扩大读者市场,一批出版社由书籍出版型向杂志出版型转变,即由书斋文化、高雅文化、精英文化转向生活文化、通俗文化、大众文化传播。光文社前社长神吉晴夫提出的“创作出版论”助推日本的出版商实现图书“大量生产、大量宣传、大量销售、大量消费”的梦想,即“面对读者的不同愿望策划选题,然后发现适当作者,并与作者同甘共苦至定稿,再通过广泛宣传开发拓展新读者”。[9]这原本是以编辑为中心、以读者为前提、以创意为优先的一种出版思想。在这种思潮影响下,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动漫杂志、周刊杂志、时尚杂志及兴趣、娱乐各类实用杂志雨后春笋般涌现并无序生长,进而形成了日本出版业杂志期刊的销量及产值远高于图书的“刊高书低”倾向,这种传统的产品结构在日本出版市场持续了40年以上(见图3)。根据日本出版科学研究所2016年1月发布的最新调查统计数据,[10]2015年日本的图书销售7419亿日元,同比减少1.7%;杂志销售7801亿日元,同比减少8.4%。虽然图书销售同比减幅有所缩小,但仍尚未改变“刊高书低”现象。

高退货率现象。退货率居高不下也是日本传统出版市场长期低迷的要因之一。根据日本出版科学研究所的数据,2000年以来,日本图书的退货率长期接近40%,到2014 年略有下降。[11]另一方面,受商业化、市场化影响,杂志出版通过各类广告营销等过分追逐经济利益,造成高层次作品不足、通俗类杂志过剩的现象,2015年上半年杂志退货率首超图书突破40%,2015年全年杂志销售金额只相当于峰值年1996年的52%,表明产业内部“刊高书低”的结构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见图3)。

图3 战后日本书刊销售及退货率变动趋势(1971~2015)

委托销售制定价销售制。委托销售制最早形成于明治时代。其机制是出版社和经销商根据书店的状况向其分配图书,书店对分配来的出版物分类进行销售, 在一定委托期限内可将销售不完的出版物退还给出版社。经销商可按各自渠道和书店特征来测定所需数量,然后书店根据委托销售期限的约定履行销售及退货义务。

定价销售制在二战后得到广泛采用。其特征是作为厂家的出版社有权决定本社图书的销售价格,并要求经销商和书店予以遵守。同时,根据传统纸质出版物的“再销售价格维持制度”规定,书籍转售价格也要按照著作权所有人规定的价格销售,不得私自调整(古旧二手书除外),以防止经销商、书店等通过廉价销售展开恶性竞争。日本出版界之所以能够确立基于定价销售和委托销售的制度体系,是由于出版社、经销商及书店之间存在产权纽带,相互持股使书业产销联为一体,长期以来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命运共同体。出版社为了降低风险,确保支付退货的资金流,逐渐由大众出版向娱乐化功能转化,这也是形成前述“刊高书低”现象的要因所在。图书定价销售不利于书店主动促销,长期下来降低了书店竞争能力。随着BOOK OFF、FORYOU等新型古旧书店及漫画喫茶的兴起与发展,图书二次流通市场逐渐成熟,特别是电子出版物的增加及网络书店的兴起与发展,使日本传统的出版流通体制呈露出崩溃性危机。具体表现为纸质出版物数量下降使委托销售业务量不断减少,经销商的风险分担能力趋于低下,退货率不断上升导致出版社资金困难,中小实体书店破产倒闭现象频发等。

二、日本传统出版大崩溃时代的三次倒闭潮

与上述日本传统出版产业的结构性特征紧密相关,近20年来日本出版业总体由盛转衰。与近两年日本企业总体的倒闭件数逐年递减相反,[12]日本出版企业的倒闭件数有递增趋势(见图4)。根据日本东京商工调查(TSR)对负债总额1000万日元以上的破产倒闭企业的历史系列数据,可以发现近20年间,日本传统出版企业经历了三次“倒闭潮”。

图4 日本传统出版企业倒闭件数及负债状况(1995~2014)

1.第一次倒闭潮(1997~1999)

上世纪90年代被称为日本“ 失去的10年”。受泡沫经济崩溃、亚洲金融危机和消费税上涨的影响,日本出版业首次遭遇二战后以来的巨变。

在90年代前半期,二谷友里惠、樱桃子、松本人志、北野武等演艺明星的散文集、宫泽理惠等的写真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名著畅销书市,造就了1996年日本出版业战后的巅峰。但1997年以后,随着数字化技术急速发展,传统出版市场规模不断缩小,到2000年连续4年负增长,其中1997年、1999年分别集中发生了55起和75起负债1000万日元以上的出版企业倒闭破产案件。

这期间,东京池袋Saison Group 旗下的LibroPort Treville、中央公论社、三田出版会、Schola社、新声社、主妇之友社、光琳社、京都书院、青人社、积文馆书店、Holp出版、柳原书店等多数中坚出版社的解散破产引发关联企业连锁倒闭。大型综合出版社与小出版社之间的经营和薪资差距逐渐拉大,经销业和书业的双重结构特色也明显加速,中小经销商停业乃至倒闭等时有发生,每年约有1000家书店停业倒闭,短短几年内约有一万多家中小出版企业从市场上消失,即便是一些百年老字号和实力雄厚的大出版社也面临巨大挑战。2001年著名出版评论家小林一博正是有基于此推出了其《出版大崩溃》,认为日本传统出版“大崩溃”的迹象已呈现眼前。

2.第二次倒闭潮(2006~2009)

21世纪前半期,上一轮倒闭潮开始波及日本全国出版业,一大批中坚出版社倒闭破产。

2000年之后,由于网络、手机阅读的扩大等使图书、杂志销量锐减,销售不振直接导致出版企业停业倒闭的占六成以上。2006~2009年4年间负债1000万日元以上的破产案共发生265件,其中既包括碧天社、Highland出版、文艺出版、桃园书房、青叶出版、英知出版、山海堂、LEAF出版、历史春秋出版、典藏出版、诗学社、Ascom、大阪书籍、九天社、雁书馆、弥生书房、草根出版会、一桥出版、工业调查会、日本体育出版等中小出版社,也包括以出版畅销书知名的草思社(负债总额22亿日元)、出版儿童文学图书知名的理论社(负债总额22亿日元)、自费出版知名的新风舍(负债总额19亿日元)等特大型企业,表明倒闭企业的规模趋向大型化。大型出版企业倒闭的理由,多是出于因厂房建设及购置印刷机械的负债增加。[13]

3. 第三次倒闭潮(2014~2015)

为有效防范企业连锁倒闭,日本政府实施了《中小企业金融圆滑化法》和“紧急保证制度”等。得益于这些政策的具体实施,2010年度出版企业破产减少到40件。但2013年3月该法案终止实施后,出版倒闭潮再度来袭。特别是进入2014年后消费税率上调,书籍销售愈加低迷,2014年度出版业负债总额达111.8亿日元,比上年度增加272.5%,全年破产案件增至41件,同比增加41.4% (图4)。其中出版发行 《小恶魔ageha》 《迷恋》等人气时尚杂志的出版社Inforest因负债29亿日元而申请破产,此外出版少儿类《农场精灵》系列图书的长崎出版社、出版拼图和智力游戏杂志《汉字馆GOLD》的青空出版社、出版佛教相关书籍的同朋舍Media Plan、出版医学专业书籍的医学艺术社等都因高额负债而破产。

2015年,日本图书销售金额同比减少5.3%,降至1950年该项统计以来的最低点,倒闭潮更波及多家大中型出版社。其中以出版发行《美术手帖》《美学》等人气图书的美术出版社负债19亿日元申请破产。出版社倒闭潮波及流通领域,综合实力排名经销商第四的栗田出版10年连续减收,两年连续赤字,最终因负债总额高达135亿日元而最终申请破产。此外,KADOKAWA、大阪屋、太洋社等中坚出版企业2015年的经营也都深陷苦境,反映了近年来日本传统出版业总体不景气的现状。

三、日本传统出版业的并购重组

日本传统出版业的并购重组大致可分为始动期、活跃期和稳健期。

1.并购重组的概要

始动期(1995~2000)。设立于1886年的中央公论社在1990年以后因刊行的《中央公论》和《妇人公论》销售不振陷入经营危机,1998年读卖新闻社全额出资并购,新设中央公论新社经营至今,被认为是日本传统出版产业的早期并购案例。这个时期其他还有创刊于1905年的妇人画报社1999年被法国桦榭菲力柏契集团(HFM)的日本现地法人并购,创立于1915年的主妇之友社并入角川书店旗下开展合作业务等。

活跃期(2001~2010)。创业于1954年的角川书店是这个时期最活跃的业界代表。2003年设立角川HD,2004年将旗下娱乐业务剥离,股份转让角川大映电影,2004年角川HD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一部上市,2005年将角川书店富士见事业部剥离,设立富士见书房;2006年成立角川Gross Media,同年公司更名角川集团HD;2007年角川书店重组,分设角川杂志集团,翌年更名为角川Markting。此后,2009年并购出版商务、实用书及外语书籍的中经出版,2012年并购Recruit旗下开展图书、杂志及游戏业务的媒体工厂,2013年合并角川书店等9家子公司,更名为现在的KADOKAWA。该时期,还有PRESIDENT社被小学馆并购,弘济出版社与交通新闻社合并,弘学出版与Izumi制作合并,市田印刷出版业务转让藤本出版,TBS-BRITANNICA并入阪急Communications,MediaLeaves被公开收购(TBO),学习研究社并购立风书房,第一出版中心并入讲谈社旗下,AI出版并入NJK旗下公司,山与溪谷社被Impress HD收购,晓教育图书与广济堂出版合并,News出版与三荣书房合并,至文堂并入株式会社Gyosei,LOCUS出版并入Inforest,铁道杂志社纳入成美堂出版旗下,等等。

稳健期(2011~2015)。运营TSUTAYA等的“文化超市”(CCC)在2014年收购电子书服务商BookLive及发行《Pen》《News Week日本版》等刊物的阪急Communications;纪伊国屋书店于2013年收购经营文具制造与销售的LPC(东京)。此外,还有GEO HD于2013年收购销售、租借DVD·CD复合连锁店Family Book(群马)。其他并购重组案例还有BANDAI VISUAL并购EMOTION,讲谈社集团内部业务重组调整,东京地图出版并入每日新闻关联公司Mynavi,新人物往来社并入中经出版,讲谈社、小学馆等共同设立“LINE Book Distribution”提供数字动漫下载,夏日书房纳入Cyzo旗下业务再开,阪急Communications公司清算、业务重组,学研HD与学研Publishing合并为学研PLUS,乐天并购美国最大的电子图书馆平台OverDrive,纪伊国屋书店与大日本印刷(DNP)合资设立“出版流通创新日本(PMIJ)”,日本经济新闻社并购英国金融时报(FT),等等。

2. 六大出版业务领域的整合

面对纸质图书市场的衰退与出版企业倒闭潮,近几年来日本出版界并购重组加快。目前按出版内容分有六大业务领域:①覆盖综合书刊业务的大型出版集团;包括以小学馆、集英社为中心的一桥出版集团,以讲谈社、光文社、日刊现代、King Records等为中心的音羽集团,还有以角川书店、中经出版为中心的上市企业KADOGAWA集团等;②以文学艺术书籍为主的文艺出版社,现有新潮社、岩波书店和文艺春秋等明治、大正时代以来的百年老铺;③财经商务类专业出版社,如日经集团的日经BP社、东洋经济社、Diamond社等;④以学习、教养图书为主的教育出版社,以Benesse控股、学研控股等为代表;⑤以实用书、信息情报为主的出版社,如成美堂、Recruit控股等;⑥以时尚流行为主的杂志出版社,如Magazin House、光文社等。与传统出版的单兵作战相比,各出版集团实现资金、人力、信息等资源共享,经营实力大增。

3.跨界融合加速的趋势

国内抱团共谋数字转型。2011 年,主妇与生活社、三和书籍等 8 家出版社联合成立电子书店“Bookpub”,新潮社联合集英社等大型出版社共同组建“电子文库 PABURI”,讲谈社、新潮社、读卖新闻等日本知名新闻出版机构与索尼公司共同组成了专门发行电子图书的服务公司“Publishing Link”;2012年各大出版、印刷及流通企业共同参与设立了日本出版数字机构(pubridge);2014年,讲谈社、小学馆等共同设立“LINE Book Distribution”提供数字动漫下载;2015年纪伊国屋书店与大日本印刷(DNP)设立“出版流通创新日本(PMIJ)”,以抗衡亚马逊等。目前,加盟日本最大电子图书销售网站PAPYLESS的,有包括角川书店、讲谈社等大型出版社在内的出版社300余家。抱团成立的电子书店图书品种更齐全,服务体系也更完善。

国内抱团重振实体书店。1995年丸善在日本最早开设网络书店,之后1996年纪伊国屋书店也开始网络销售。2000年亚马逊登陆日本,现已成长为年商超过7400 亿日元的日本最大网上书店。鉴于实体书店图书销售业绩的下降,不少出版社开始抱团投资实体书店。2011~2012年年间,小学馆、讲谈社、集英社等各投资 1000 多亿日元,参与经营日本最大的二手书店 Book off Coorporation。

整合内外资源推动全球业务。日本经济新闻社2015年7月以8.44亿英镑收购英国金融时报集团的全部股权,成为日本出版传媒集团收购海外企业史上最大一笔交易。日经社的核心业务是出版和发行报刊,包括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经济报纸《日本经济新闻》《日经产业新闻》及《Nikkei Asian Review》等,另外还运营有多数网络媒体。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压力,日经社迄今选择了与《华尔街日报》等媒体不同的数字化生存模式,即未发展收费网站,而是进行结构转型,将纸媒与电子网络有机结合,打造“复合型媒体”。此次收购金融时报,除大大提升其发行量外,更重要的是使其电子版订阅人数超过纽约时报成为全球第一,从而进一步提高国际话语权,有利于推广日本观点、日本认知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四、借鉴与启示

“泛大众化”的出版理念成就了经济成长期的日本出版业,但在经济低迷期也将其传统出版推向了深渊。在以编辑为中心、以读者为前提、以创意为优先的出版思想影响下,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动漫杂志、周刊杂志、时尚杂志及兴趣、娱乐各类实用杂志雨后春笋般涌现并无序生长,形成了日本出版业“刊高书低”倾向。图书杂志的高退货率对于极度商品化的日本传统出版产业无疑是致命问题。而导致“高退货率”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委托销售制和定价销售制的出版流通体系。随着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目前日本这种传统出版流通体系也逐渐走向崩溃。

漫画是牵引日本出版市场的发动机。日本人均图书消费水平连续多年居世界前列,其中漫画书刊旺盛的生产和消费力贡献很大。近年来,漫画销售连续出现下滑,不过仍为牵引日本出版业总体发展的发动机。由于畅销书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可以预料,随着数字动漫的快速发展,漫画图书还有很大增长空间,近年内很可能发生图书与杂志的历史性逆转。而这对于日本出版生态链上的出版社、书店及经销商等各环节都会带来经营组织革新及业务模式创新。

近20年来日本传统出版企业经历的三次倒闭潮的过程,也是日本出版业界并购重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倒闭破产呈常态化、大型化趋势,对于日本传统出版业的泛娱乐化和极度商品化的教训,也应该值得我们深思。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讲谈社、集英社、日经社等大企业主导的基于产业融合的业界重组在加深加快;申请破产适用相关法案实现企业再生后,部分停刊的杂志及内容又通过企业重组复刊或经营再建;日本传统出版界化危为机,创新内容载体与平台,实施彻底的数字化转型从而起死回生的经验,更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技术创新与企业国际化研究中心 浙江省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协同创新中心)

参考文献:

[1][10]日本出版科学研究所.出版指标月报[J].日本出版科学研究所,2016.1

[2]出版年鑑部編.出版年鑑2015[M].东京:株式会社出版ニュース社,2015

[3]小林一博.出版大崩壊—いま起きていること次に来るもの[M].东京:イーストプレス,2001

[4]山田順.出版大崩壊—電子書籍の罠[M].东京:文藝春秋,2004

[5][11]田建平,郝冉.近十年(2002—2013)日本出版业研究综述——基于对CSSCI的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38-42+91-92.

[6]任道远.日本出版业在困境中上下求索——中国出版代表团访日印象记[J].中国出版,2004,(2)

[7]龙一春.日本出版业的垄断化两极化态势[J].中国出版,2006(2)

[8]李常庆.日本的五类报刊书店及其连锁化发展战略[J].出版发行研究,2003(11)

[9]孙洪军.日本出版产业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2][13]TOKYO SHOKO RESEARCH,全国企業倒産状況[OL].https://www.tsr-net.co.jp/news/status/yearly/2015_2nd.html

猜你喜欢

传统出版并购重组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投资策略思考
“互联网+出版”的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从数据看中国新闻出版业发展新态势
众筹出版—传统出版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