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应对“互联网+”策略分析
2016-06-06贾芳
贾芳
摘 要:“互联网+”概念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被正式提出并在各行业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云计算、物联、大数据促使图书馆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在“互联网+”,驱动下进一步转型升级。本文针对中国“互联网+”行动计划给图书馆传统读者服务模式变革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图书馆面对“互联网+”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图书馆;互联网+;模式分析
1 “互联网+”问题的提出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1],“互联网+”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入科研工作者的视野,学术界兴起了一股“互联网+”研究热潮。马化腾表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他希望这种生态战略能够被国家采纳,成为国家战略[2]。“互联网+”的实现有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2 图书馆“互联网+”的六大特征
图书馆“互联网+”并不是“互联网+图书馆”产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二者的深度融合并创造出的一种以用户为导向的、多学科、多领域协同创新的图书馆发展新生态。比如,传统数字图书馆由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平台的接入形成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及云图书馆,使得用户随时随地获取移动服务、智慧服务、云服务成为可能。结合“互联网+”特征,图书馆“互联网+”可归纳出以下六大基本特征:
2.1多学科、多专业领域的跨界融合伴随图书馆学科建设。
2.2突破图书馆传统的粗放式服务模式的思想创新、制度创新和开放创新的协同发展。
2.3针对图书馆原有业务结构、关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重新锻造。
2.4构建用户参与,突出用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开放创新服务平台。
2.5建立跨学科、专业、领域的开放的大数据知识服务生态系统,实现图书馆与外部生态体系的无缝衔接。
2.6通过互联网实现图书馆物理世界与虚拟空间的智慧互联。
3 图书馆“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
3.1“互联网+”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
3.1.1“互联网+”是新提出的概念,具体的内涵、理论基础和应用实践仍需不断探索。图书馆领域科研人员不能对“互联网+”有正确认识,缺乏接纳和完善图书馆“互联网+”的积极心态。图书馆要想打破传统管理模式,进行“互联网+”的升级改造,仍需一个漫长的过程。
3.1.2图书馆“互联网+”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及接口标准尚不完善,无法承受来自“互联网+”的大数据的信息分析、存储和传输。要想实现以知识服务技术发展为导向、用户知识服务需求为中心、虚实相结合的大数据知识服务生态系统的知识服务创新活动面临着挑战。
3.1.3与图书馆“互联网+”相关的国家政策、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制度等内容尚不完善,以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的有机融合为基本特征的图书馆“互联网+”必定会对传统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产生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甚至可能会跟国家现有政策、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制度体系不匹配,这就需要图书馆管理者、研究者与用户一起去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3.2 图书馆“互联网+”应对措施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互联网+”实施的战略目标是:“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3]
3.2.1加大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图书馆管理者的理论学习,提高图书馆管理者的服务创新意识和应对“互联网+”机遇与挑战的能力。
3.2.2通过进一步融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图书馆在“互联网+”实施计划驱动下可为其新兴业态的壮大、新产业的发展、创新环境的构建、产业的智能化等环节提高有针对性的、协作化的知识服务。
3.2.3推进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思想创新、制度创新、协同创新、进一步锻造 “互联网+”驱动下的图书馆业务结构和文化结构,把“互联网+”作为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转型的战略突破口,进一步转变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理念、思想、模式,促进图书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突出图书馆“互联网+”的区域、学科、行业和领域特色,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4 结语
“互联网+”的到来,必然会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相关学科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尽管“互联网+”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争议,但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以及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利用“互联网+”作为图书馆发展的契机,推动图书馆管理模式、服务形式改革,通过全体图书馆管理者、研究者和用户的共同努力可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创新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曹淑敏.《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 解读[J]. 软件产业与工程,2015(5):7-10.
[2]马化腾.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16(32103):38-39
[3]张晓广. 互联网+ 时代图书馆的发展[J]. 信息通信,2015(10):175-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