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艺青年在维也纳

2016-06-06李楠

电影 2016年3期
关键词:杰西琳娜摩天轮

文/李楠



文艺青年在维也纳

文/李楠

当我坐上普拉特公园的摩天轮,升上至高点的时候,维也纳就在脚下。绿色的树荫几乎覆盖了一切,想象中充满中世纪神秘味道的教堂,顶多露出个尖儿来,比起刚去过的布拉格,简直像5岁孩童对比莫妮卡·贝鲁奇般无趣。那时候是下午2点,电影中夕阳的余晖还没有降临。我想:“好吧,果然现实即是如此,这趟朝圣之旅终是伪文青的泛泛之谈”。而此时,我身边那个同为《爱在黎明破晓前》的重度迷恋者突然轻声开口:“你是想吻我吗?”她带着迷离的表情将视线从维也纳投向了我。而我,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像杰西一样皱着眉、闭着眼,努力挤出一个毛头小伙子被看穿的羞涩渴望,重重点头。

维也纳本有太多属于自己的东西,旅游景点可以列出长长一串单子:金色大厅、百水屋、中央公墓、美泉宫、茜茜公主博物馆……而导演林克雷特却拒绝把维也纳当作旅游广告上的春药那样使用,不似伍迪·艾伦在《午夜巴黎》对巴黎深情的呢喃缠绵,也不像诺曼·杰威森在《我心属于你》中对意大利的蜜意絮语。《爱在黎明破晓时》中的维也纳,甘愿是两位主角的陪衬,藏匿所有光鲜夺目。杰西和赛琳娜身处这个从来没有踏足过的城市,却对旅游这个词绝口不提,也没有去任何一个说得上来的景点,他们行走的路线,几乎就是一个维也纳人的日常,镜头跟随他们划过民居、街道。这是林克雷特的圈套,他只想不动声色地路过这个城市,然后爱上它,正如杰西和赛琳娜的爱情,不曾意识,毫无保留。

所以,本文真正要推荐的,是那些非旅游景点,却又是身为文青的你不可错过的维也纳元素。

01 红色有轨电车穿城而过

02 007电影《黎明杀机》里,有轨电车已经是维也纳重要的交通工具

跳上红色有轨小电车,看尽中世纪街景

刚刚到达维也纳,你不认识它,它不认识你,你们之间就差一辆红色有轨小电车(Vienna Tram),这是初识维也纳最好的方式。

天气晴好的时候,阳光透过树叶在站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一列红白相间的电车沿着轨道滑行而来,坐在靠窗位置,看着中世纪的各式建筑飞过,时光倒流的错觉恍然而来。维也纳人的“有轨电车情结”非常严重,总共有27条城区的电车线路,几乎经过所有古老的建筑。他们甚至建立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有轨电车博物馆,展出从19世纪末以来,不同历史时期在维也纳街道上穿梭的百余辆有轨电车,以及车票、轨道等。所以,红色有轨电车是这个城市不得不提的符号,在1987年的电影《007黎明杀机》里也友情出镜。

杰西和赛琳娜刚下火车不久,便跳上有轨电车,开始玩互相提问的小游戏:第一次蠢蠢欲动的经历,第一次恋爱,最讨厌的事情……他们坐在车厢的最后位置,身后的玻璃可以看到经过的街景。他们选择了环形大道(Ringstrasse),当地也有人叫它戒指路,在维也纳这里无人不知,这里汇集了17世纪欧洲最优秀的建筑师的灵感——新古典主义建筑、巴洛克式建筑、洛可可式建筑、文艺复兴式建筑……在最集中的位置,气势磅礴的建筑群如排山倒海般涌来,霍夫堡皇宫、西班牙马术学校、自然博物馆、艺术博物馆,无不刻有哈布斯堡的印记。《爱在黎明破晓前》选择给了沃蒂夫教堂一个特写,这是一座新哥特式的罗马天主教教堂,繁复精美的外墙通体白色,突出的两座尖塔直指蓝天,正是在这里,茜茜公主完成大婚,给这座教堂刻上历史性烙印。

自然,电影中的两位主角选择对这些美好的风景视而不见,他们正忙着相识彼此。有意思的是,杰西和赛琳娜的背后还闪现了四轮马车(Fiaker)的身影,不知是否导演有意为之,四轮马车在维也纳出现频率确实非常高。环形大道上更随处可见涂成黑色或金黄色、两匹高头骏马拉着的马车,有节奏的马蹄声回荡在老城区的小巷,马车夫的姿态和装束堪称完美,复古与高贵集于一身。所以四轮马车也不失为一个旅行方式,只是,未免太游客范儿,况且,要花费至少40欧元,文青还请掂量。

03 维也纳拥有众多教堂

04 沃蒂夫教堂,新哥特式罗马天主教堂

05 维也纳的四轮马车一直保留了下来,成为这个城市的景观

Tips:

◆1号和2号有轨电车是最美的游览路线,它们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围着维也纳市中心的环形大道运行,全程约半小时。

◆票价:推荐购买维也纳卡,电车与巴士、地铁车票通用,2.2欧一次,也可购买24小时票,5.7欧。

◆维也纳火车西站(Wien Westbahnhof):地铁U3、U6途经这里,乘坐轻轨:S50,以及有轨电车5、6、9、18、52、58路也可抵达。

◆沃蒂芙教堂(Votivkirche):罗马天主教教堂,位于Alsergrund区,环形大道外侧,毗邻维也纳大学,可乘地铁U2线至Schottentor站到达。开放时间,9:00-13:00(周日),9:00-13:00/16:00-18:00(周二至周六)。

去黑胶唱片行买张唱片吧,然后在咖啡馆里挥霍已经不属于自己的时间

杰西和赛琳娜随性走进了一家唱片行,在狭小的试音室里,挑选了Kath Bloom的唱片,很难得地不再说话,肩并着肩。没有了语言媒介,他们显得紧张、尴尬、不知所措,他把目光投向她,她假装看别处,她再把目光投向他,他又别过头去。唱片机里响起磁性女音:“There’s wind that blows in fome the north;And it says that loving takes this course;Come here;Come here”。音乐显然有催化荷尔蒙的魔力,两个人想偷看对方却怕被发现的表情细腻地让人窒息。

镜头给了唱片行一个特写——陶希特唱片行,自1948年起营业至今,因为这部电影,唱片行也成了一个小小的景点,可店内没有任何电影的海报或标语,只是在显眼的地方挂了一张Kath Bloom的海报。

咖啡馆更是必去。维也纳的街头几乎是十步一个咖啡馆,早晨6点半开门,直到凌晨打烊,从醒来到入睡,维也纳人随时可以走出家门点上一杯,整个城市弥漫着咖啡的浓香。了解维也纳,最好的方式就是泡在咖啡馆。杰西和赛琳娜喝了两次咖啡,弗朗西斯卡广场的小咖啡馆和史培尔咖啡馆。在史培尔咖啡馆,导演毫不掩饰对维也纳咖啡馆文化的强调,镜头对准每个桌子,聊天、打牌、写作,聚会,这俨然是一个公共机构,是维也纳人生活的一部分。唯一一桌说英语的客人,不可思议地抱怨着:“看看这的服务,服务员在哪?要是在纽约,他早被解雇了”。而此时的服务员——一个花白头发、身着笔挺西装的老者,正在吧台悠闲地摆弄玫瑰花。

史培尔咖啡店

杰西和赛琳娜随性走进陶希特唱片行挑选Kath Bloom的唱片

在咖啡馆里玩打电话的游戏,赛琳娜说:“我喜欢我望向别处时,他落在我身上的目光”

这就是维也纳的咖啡馆,一杯咖啡,想待多久待多久,服务员不会频繁地走动,时间在这里定格。这个状态,源起于19世纪到20世纪初,维也纳的艺术家、音乐家、思想家这些知识分子们极爱泡咖啡馆,每日沉浸在气氛优雅、温暖的舒适气息中,催产出奥地利众多诗歌、剧本和小说。维也纳中央咖啡馆是其中翘楚,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克林姆特、席勒、弗洛伊德都是常客。不管店内多么拥挤,顾客仍然是一杯咖啡,想待多久待多久,正如维也纳人所说:咖啡馆是“为了不被时间消磨而消磨时间的地方”。

Tips:

◆史培尔咖啡店(Café Sperl):维也纳Gumpendorfer街11-13号,由河畔圣母教堂出发,穿越老城区,经过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后很快就可抵达。全程步行大约半小时。一杯咖啡约3—4欧,搭配奥地利国宝级点心莎河蛋糕最经典,香滑的巧克力涂抹于蛋糕的表层,内裹香脆的杏仁,甜蜜的果酱和嫩滑的奶油,吃起来非常有层次感。当然,口味偏甜。

◆陶希特唱片行(Teuchtler Schallplattenhandlung):位于Windmühlgasse10号,距离沃蒂芙教堂不远,可以选择步行前往。

摩天轮,承载着爱情初始的单纯幻想

如果你是一个资深影迷,你一定对普拉特公园的摩天轮不会陌生。它因卡罗尔·里德的《黑狱亡魂》出名,在1987年版詹姆斯·邦德电影《黎明杀机》、马克思·欧弗斯的《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里都曾出镜,在《爱在黎明破晓前》中,它是杰西和赛琳娜的初吻之地,成就这部电影中最梦幻的一幕场景。

建造于1897年,经历了二战炮火的摩天轮至今仍在营运,所以又被称为“百年摩天轮”。它曾是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轮(总高64.75米),1944年在二战期间被烧毁,次年重建,仍然保持世界最高摩天轮的地位,直到1985年被日本筑波市超过(总高85米)。对于每一个维也纳人来说,这里都承载着他们的童年时光,是维也纳地标式的情结所在。但对中国人来说,这里还不如“天津之眼”威武(总高120米)。

1949年,普拉特公园的摩天轮在卡罗尔·里德执导的《黑狱亡魂》中出镜

007电影《黎明杀机》里的摩天轮

赛琳娜对杰西主动发出邀请

不够高,却不妨碍我们对于爱情初始的单纯幻想。

摩天轮升至最高点,已是傍晚,夕阳余晖还未散尽,游乐场灯光星星点点,柔和的光打在脸上,一切都不再清晰。杰西迟疑地,结结巴巴地靠近赛琳娜:“我是说,我们有夕阳相伴……还有摩天轮……”赛琳娜不再像唱片店里那样闪躲,紧紧盯着杰西的眼睛:“你是说……你想吻我吗?”杰西闭着眼,重重点头。他们的初吻就像每个人的初吻一样,小心、神圣、深情,至此,他们终于意识到,对方已不只是一个路遇的朋友。

我们都在渴望一个简单的爱情,水到渠成,单纯美好。杰西和赛琳娜在缆车里的一幕满足了这个虚幻的想象,拥有了一次没有瑕疵的完美初吻。

可惜的是,男人对这种幻境几乎无甚想象力,也不会大费周章陪你来这里朝圣。所以,带着你的女伴来维也纳的摩天轮吧。在电影之外,回归现实的摩天轮,需要有一个共同拥有浪漫幻想的同伴,点燃《爱在黎明破晓前》曾触动你的魔力。

Tips:

◆普拉特(Prater)公园的摩天轮:乘地铁U1、U2线到Peaterstern站,有轨电车5、0路和公交80A均可到达。

◆票价:9欧/人。公园门口有家中国人开的自助餐厅,9.9欧/人,如果吃腻了猪排和面包,不妨来此一试,热腾腾的饺子和龙门米醋会让你食欲大增。

这座城市里生活着的那些维也纳人

咖啡馆里有个看手相的女人,波西米亚长裙,一头金发,已经上了一些岁数,她走近赛琳娜,对她呢喃道:“你得顺从人生的不完美,只有当你内心平静时,你才会找到与别人的真正交集。”她如吟诵般结束了对赛琳娜的预言,干脆又毫不避讳地说:“Money”,然后欢快地转身离去。夜晚,他们走在多瑙河边,一个诗人叫住他们,小心翼翼地说:“给我一个词,我为你们写首诗,如果你感到这首诗为生活增添了点什么,就请随便给我点钱。”这个不知是诗人还是流浪汉的人,写出了这样的诗句:“落一滴泪在我的酒杯里,看着那双眼睛,思考你对我的意义,就像甜美的蛋糕和浓郁的奶昔。”赛琳娜很喜欢,给了他一些钱,他继续歪坐在多瑙河畔,蓬头垢面,以此糊口。

说不准是现实还是浪漫,这就是维也纳人,对待游客彬彬有礼,却又隐约带着傲慢。他们可以满足游客对维也纳的浪漫期待,但一般都要付出金钱的代价。他们又似乎不在乎游客的想法,只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杰西和赛琳娜在维也纳最先遇到的两个人,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到维也纳来?你们期望会发生什么事?”并且开着玩笑讽刺了杰西的烂德语。这两个人并不带有攻击性,虽然也不热情,表露出一点客气和疏离感,就像对待一个误闯自家花园的人。然而,当你以为维也纳人不是很好接触的时候,杰西却在酒吧成功赊到一瓶红酒,他如实照说:“我们想要一瓶酒,但是没有钱买,如果你愿意,我会回家后汇钱给你。”一个没有任何保障的承诺,店主迟疑地看了他两秒,用一个握手当作承诺,把红酒递给他:“为了你生命中最美好的夜晚。”

维也纳人的独特就在这里,也许他们认为金钱理所当然,也许他们不太喜欢游客的熙熙攘攘,但如果有一个真诚的眼神和浪漫的藉口,维也纳人已经相信了你。

Tips:

◆也许维也纳人不太爱笑,但绝大多数毫无恶意,只是他们认为没有必要。

◆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Maria Theresien platz):位于维也纳自然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之间,沿着火车西站旁的玛丽亚西尔夫大街一直走下去,就可以抵达。

◆无名公墓(Friedhof der Namenlosen):由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沿着环城大道东侧,穿过城市公园,抵达Wien Mitte/ Landstra e站,乘坐开往Flughafen Wien 的S7路轻轨车,坐到终点即可。

◆约翰·施特劳斯游轮俱乐部(Johann Strauss):游船就在瑞典广场附近河畔。

◆阿尔贝蒂娜(Albertina)博物馆:地铁、电车、公共汽车:在Karlsplatz/Oper站下,开放时间:周一—周二:10:00-18:00;周三:10:00-21:00;周四—周日:10:00-18:00。

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

无名公墓

约翰·施特劳斯游轮俱乐部

阿尔贝蒂娜(Albertina)博物馆

普拉特公园里,两人相拥旋转

~尾声~

1989年秋天,29岁的理查德·林克雷特在费城一家玩具商店与20岁的艾米相遇,他们“从午夜直到凌晨六点,四处闲逛、调情、聊天,做着那些你现在永远不会去做的事”。这次邂逅直接促成了《爱在黎明破晓前》的诞生:“我要把它拍成电影,就是这个感觉,这个在我们之间流动的东西。”林克雷特曾幻想艾米在《爱在黎明破晓前》的公映现场出现,就像《爱在日落黄昏后》,赛琳娜出现在杰西的书籍发表会上一样。但是艾米没有来,她死于1994年一场摩托车车祸中,就在《爱在黎明破晓前》开拍前几周。

这本该是个浅尝辄止的偶遇,却因为杰西下车前对赛琳娜的邀请,变成一场旖旎的爱情故事。这部电影被誉为“唠嗑电影”的代表,自始至终全靠说,说男女、说生死、说诗歌、说婚姻……从白天说到夜晚,从寻常喜恶说到心底隐秘,说到最后,顺其自然地爱上彼此。饰演塞琳娜的朱丽·德尔比时值26岁,还有点婴儿肥,脸蛋嫩得能掐出一汪水来。而饰演杰西的伊桑·霍克比朱丽·德尔比还要小一岁,是个不羁的小鲜肉,眉头间又有股忧郁气质,举手投足间散发着古典优雅范儿,活脱脱是个行走中的荷尔蒙。这两人几乎是在最美的时光里参演了这部话痨片,化身两个年轻版的伍迪·艾伦,行走在维也纳的街头巷尾。

电影结尾,杰西和赛琳娜固执地拒绝交换电话号码,拒绝把梦幻的相遇拖沓成现实的疲惫,只是相约6个月后再见。维也纳的一天,就像是他们美丽的梦境,新鲜易碎,他们的决定,是骨子里对爱情的期盼却又怕被反戈一击的恐慌和无奈。当杰西和赛琳娜离开维也纳,镜头掠过他们待过的每一个地方,多瑙河的游艇餐厅、咖啡店空着的座位、玛丽亚·特蕾莎广场、无名公墓、小巷中的木椅,一个老妇人蹒跚走过他们过夜的草坪,草坪上还留着空了的酒瓶和酒杯。谁也不知道,一场完美的爱情曾在这里发生。维也纳不在意,它上演过太多故事,它几百年前就存在这里,还将一如既往地存在下去。

《爱在黎明破晓前》的第二部发生在九年以后,而且有了第三部的结局篇。杰西和赛琳娜的爱情终归还是重现了,尽管像大多数人一样,趋于平凡。但如果他们没有再次相遇,就像导演林克雷特的真实经历那样,或许这会成为终其一生的爱情,永远弥散身旁的怅然和伤感。

26岁的朱丽·德尔比与25岁的伊桑·霍克

猜你喜欢

杰西琳娜摩天轮
Students’ Feedback on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ases into Lecture Task in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一条被熊贿赂的狗
彩虹摩天轮
大树摩天轮
会交朋友的杰西
New twist on Old Style
摩天轮月历
杰西有个好点子
艾琳娜和她的狼伙伴
摩天轮乐园